【人間社記者 曾美智 台中報導】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10月20日,於佛光山惠中寺光大社區大學教室,舉辦由藝術家李蓁指導的教育推廣課程—水彩速寫體驗。本場次開放網路線上報名,回響熱烈,為此特增加至30位名額,以免民眾向隅。

台中館輔導法師知度法師引言介紹藝術家李蓁,是一位多元的創作者;早期曾是人間福報插畫作家,50歲之後熱衷登山,本次在台中館展出的「高山圓柏」系列,以油畫筆觸帶出綠意盎然堅韌不拔的生命力。近期更以水墨創作「小女孩系列」,輕筆勾勒,神韻即自然流露。

李蓁老師性格熱情,喜歡與學員互動。有時在課堂上聽到高齡的阿嬤說自己不會畫,没拿過畫筆這類話語時,老師能體諒他們的缺乏自信,否定自己,他會勉勵學員,去做一些平常做不到的事情,超越想像的邊界;這個的課程,就是要讓學員自己輕輕拿起筆來,試一試,開啟創作的第二春。

速寫的主題是「向日葵」,老師發給每人一支以撿來的樹枝削成的櫻花木筆桿,接著說明速寫是線條的藝術,經解說技巧示範步驟之後,學員竟然很輕易地在三、五分鐘內完成一朵花的臨摹速寫,然後再以水彩輕透的特性上色,一幅速寫畫即輕鬆完成。

學員王喜鳳很開心能參加此次課程,更感謝老師不藏私的傳授,增加對繪畫的認識。另一位學員歐碧鳯帶著媳婦、孫女一起學畫,在週日的假期裡,能夠逛逛美術館聆聽導覽解說,又能參加教育推廣課程學習新知,接受美學體驗,獲益良多。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深根心田—李蓁個展」,展期即日起至10/27止,歡迎蒞臨參觀。

     20191020 TC 01    20191020 TC 02

20191020 TC 03

【人間社記者 黃馨儀 台中報導】 2019-08-20

法國盧昂駐地藝術家林宣余8月18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舉行座談會,發表駐地3個月創作心得,分享食衣住行等生活經驗。除了舉辦台法兩地膠彩畫工作坊及個展,與兩地藝術家交流外,更透過畫作呈現出對當代議題的關懷,展現豐沛多元的創作能量。並致贈一幅以礦物岩彩繪製的作品「黃色的回憶」與台中館結緣,由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接受。

法台交流協會會長蘇紋玉在座談會上來電表示,林宣余駐地期間創作出60餘件大小作品,展現不可思議的創作能量;創作之餘走訪當地藝術家工作室,並舉辦工作坊,讓喜愛東方藝術的法國人認識膠彩畫,促進台法藝術交流。駐地結束前發表創作成果,吸引巴黎及其他城市民眾前來欣賞,獲得空前的熱烈回響。

林宣余表示,盧昂當地藝術家多以油畫、壓克力、複合媒材創作,對膠彩很陌生,即使運用膠彩,也採用撒或噴的手法,與東方嚴謹的膠彩作畫方式截然不同。駐地期間,剛好遇到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大火肆虐,造成尖塔倒塌和部分屋頂塌陷,除了震驚法國和世界,悲傷的情緒,更觸動他的心,於是創作「聖母的眼淚」。此外他也關注法國難民庇護屢創新高的議題,特別捐出2幅東方系列作品,義賣所得全數捐給難民救助之用。

前文化部副部長林金田表示,佛光緣美術館能將藝術帶入生活,實在難能可貴,藝術文化無國界,透過作品能將台灣特色於國際舞台展現。座談會嘉賓雲集,台中市立法委員黃國書、前東海創意學院院長詹前裕、法國盧昂音樂學院陳秀名教授,及多位水墨、油畫、膠彩藝術家,均蒞臨會場致意。

TC01  TC02  TC03

【人間社記者 余菁雯 台中報導】 2019-09-29

佛光緣美術台中館於9月28日舉行多元藝術家李蓁「深根心田—李蓁個展」開展典禮,會中除了介紹作品外,也分享生命歷程。

李蓁表示,53歲時的一場病,讓他改變忙碌的生活方式,因緣際會下開始挑戰攀登百岳,三年就完成了三十七座台灣百岳。李蓁分享初次登上玉山時,被匍匐於危崖絕頂岩縫中的高山圓柏深深震懾。他用上善若水,深根不息,來形容他眼中的圓柏,具有包容力及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它無畏惡劣氣候與艱困的環境,與環境共生、為自己尋得存活的空間,強靱的生命力,令他感動及震撼。他決定以圓柏為畫作主題,透過繪畫呈現出對大自然的體悟,及自我內心深處對生命層次的詮釋。

走進展場讓人猶如進入圓柏林中,讓欣賞畫作者能感受到平靜、沉穩,祥和。李蓁隨遇而安有如小女孩的純真性格影響畫風。他描述自己眼中的圓柏就像自己的母親。高山圓柏隨遇而安,跟著風捲曲自己,在險惡環境中適應環境,不斷往下扎根,展現強靭生命力,任勞任怨從不埋怨。而牡丹花則像媽媽美麗且端莊的外表,更是傳統台灣母親、温柔婉約、堅強有毅力,不向惡劣環境低頭的最佳寫照。

出生於觀音山石壁角,在小學五年級時搬離了故鄉;李蓁在小女孩系列中畫出思鄉之情。作品中的小女孩看似開心、看似憂鬱、看似安定、看似擾動,一幅幅畫作都能觸動欣賞者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在黑與白的交接處,存在著一條交接線。似有似無,充滿矛盾與衝突,但也因為衝突、矛盾才會蹦出不同的火花,創造出不同的層面。

李蓁希望大家以圓柏做榜樣,學習高山圓柏的精神,順應改變,克服生命中總總的困境,互相包容且不斷向下扎根。以更高的視野看世界,將積存的智慧代代相傳。

20190929 TC 01 20190929 TC 04 

20190929 TC 02 20190929 TC 03

【人間社記者 曾美智 台中報導】 2019-09-10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9月8日的教育推廣活動,舉辦「如意扇岩彩體驗課」,因報名踴躍,特別開放增加人數到30人 。

膠彩繪畫是一種繁複多工的創作,先要在紙或絹布上塗上一層膠礬水,使上色容易而且不易氧化變黃。膠彩顏料來自天然礦石,經過研磨精製成粉,再與膠充分融和,才能上畫。如敦煌莫高窟壁畫,雖經歷千年而不剝落。

藝術家林宣余教導學員,從初階開始,一步一步學習,用簡單的花卉圖案來體驗膠彩的延展性。他說,作畫別無他法,靜下心來,畫己所愛、愛己所畫,人人都有藝術天分。膠彩畫可以如日式般的古典雅緻,也可以如唐朝般的色彩飽和、富麗堂皇。

義工賴穎緗帶著5歲女兒一同學習,他注重兒童教育,認為美學需從小觀察培養,膠彩畫一層一層上色,讓小朋友學習耐心,更能體驗疊色之後,顏色變化的樂趣。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本次檔期「生生不息—林宣余膠彩畫個展」,展覽至9月22日止,歡迎大家前往觀賞。

20190910 TC 02

   20190910 TC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