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雲大師的支持鼓勵下,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自2017年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五年,作品一年比一年進步,一年比一年精彩。2021年雖逢疫情影響,致使徵件作品較往年減少,但仍有167人參與。為讓海內外信眾也有機會欣賞這些作品,佛光緣美術館總部特別將2017-2020年優選以上作品集結出版畫冊,同時也將歷年佛光獎、菩提獎、般若獎與2021年徵件一起舉辦巡迴展,一次可飽覽五年的精彩作品。因為有大師的鼓勵,有徒眾的發心參與,有美術館的平台,大家發揮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成就這一樁難能可貴的事。

閱讀全文...

 07

一、藝術家介紹 About Artisti

黃歌川(1919~2010),福建出生,在台定居六十餘年。醉心創作七十寒暑,
專精水彩、水墨、蠟染、油畫與複合媒材等,為國內少有東西方媒材兼擅
長的全能藝術家。黃歌川七十四歲時,深受星雲大師的影響,開啟佛門因
緣,創作達摩禪畫,實現以畫弘法的宏願。

上世紀50年代,黃歌川參加台灣現代繪畫運動,與黃君壁、傅狷夫、朱德
群、劉其偉、楊英風、陳庭詩、席德進等人,分別創立「中華民國畫學會
」、「中華民國版畫學會」、「中國水彩畫會」,為今日台灣藝術發展奠
定基業做出貢獻。其名列入文化部戰後台灣美術叢書,以及國史館民國人
物傳記之中。作品入選歷屆全國美展(免審查資格)、世界三大藝術展之
一的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等國內外聯展。

二、展覽介紹 Introduction of Exhibition

當今的藝術發展已經進入「跨域整合/融合」的時代,前輩藝術家黃歌川,
為追求創新,半世紀前,踏出了跨域融合的創作試驗之旅。他善用東西方
美學及自研革新繪畫技法,將古老蠟染與現代繪畫、禪宗與當代藝術、傳
統美術與新媒材、東方水墨與西方油彩,原本相異的兩者,做完美的跨域
與融合,創造出四大繪畫新語彙-「冰裂紋蠟染畫」、「達摩禪畫」、「
多媒材畫」與「國畫(水墨畫)油彩化」。

適逢黃歌川百歲紀念,舉辦本次展覽,表彰黃歌川的藝術成就,與大眾分
享前輩藝術家努力奮鬥的精神與其創新的作品,作為後進學習的典範。

為呈現黃歌川終生追求創新,不斷轉變創作的風格,本次展出依照創作歷
程的演進,分為五個單元:「藝術啟蒙與美化人生時期」、「冰裂紋蠟染
時期」、「達摩禪畫時期」、「多媒材畫時期」,以及「國畫(水墨畫)油
彩化時期」,重現各時期的精采的作品。

三、巡迴展期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台灣)
Fo Guang Shan Buddha Museum Center
開幕暨座談:2019/10/19 (六) 下午 2 時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三展廳
講題:黃歌川跨域與融合的創作探析
主持人: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陳建發
與談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高甄享
    黃歌川長子 黃河清

 

展期:2019/10/19-2020/1/5
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週六日及例假日 09:00~19:00 
免費參觀 (週二休館)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電話:+886-(7)-6563033分機4003

佛光山台北道場 (台灣)
Fo Guang Shan Taipei Vihara
展期:2020/8/15-9/20
時間:10:00-20:30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 佛光山台北道場十樓
地址:台北市松隆路327號10樓之1
電話:+886- 2-2760-0222

嘉應會館 (蘇州)
Jia Ying HuiGuan
展期:2021/6/25-8/20
時間:10:00-17:00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地點:蘇州嘉應會館美術館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棗市街九號
電話:+86-5126-8362745

星雲文教館 (上海)
Hsing Yun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展期:2021/3/7-4/4
時間:9:00-18:00免費參觀 (周一休館)
地點: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
地址:中國上海市閔行區中春路9966弄62號
電話:+86-21-38618168

 

05
01
04
03
02
06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佛光山台北道場、上海星雲文教館、蘇州嘉應會館

承辦單位: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蘇州嘉應會館美術館

因為創作,讓我重新與自然產生連結。自然有種無法言說的力量與個人的小宇宙相連,我將池塘作為我的內在與外部世界的連結。從「物」到「悟」,在時空瞬逝,暮然回首之際,赫然發現池塘系列的作品,已經悄無聲息的梳理出自身生命的脈絡。

閱讀全文...

想要一窺菩薩何以始終微笑的力量源頭,畫家引用了星雲大師所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在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閲讀王卉娟的創作,就像聼她娓娓細數一次又一次她與佛菩薩同遊的旅行經驗。

閱讀全文...

出家以後,有紀法師把畫畫帶回最原始的起點——塗鴉。一支筆,一張紙,一條一條的線,一顆一顆的點,一個又一個的圈,就這樣隨時隨地,隨心隨境的創作。因為出家,他更學習著將佛法融入作品中,把佛教藝術帶到另一個層面。他期許自己要學習他的師父星雲大師,做個人間佛教的行者,用文化藝術將佛法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閱讀全文...

茶無水不顯,水無「壺」不彰。茗茶敘歡,宴坐行吟,談古論今,這是中華民族之所繫。嚴國章集繪畫、雕刻、書法等傳統藝術透過圖騰的意象傳達,融合創新技法注入壺藝中,運用刻、捏、劃、塑等技法。嚴國章雕刻,其子嚴鳳城製壺,一同表達出細膩、精緻及工藝之美、衍生出特有的茶壺藝術,開啟了壺雕陶藝創作的新契機。

閱讀全文...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