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陳厚玏本次展覽以「Me, Then Blue」為主題,她用了一年多時間籌備,以50公斤的碎片, 作品連結藝術考古與歷史。從歷史到未來的時空對話,以“再生”與“新生”為核心,融合現代藝術技法,傳遞青花瓷的永恆之美與文化新生。

藝術家陳厚玏本次展覽以「Me, Then Blue」為主題,她用了一年多時間籌備,以50公斤的碎片, 作品連結藝術考古與歷史。從歷史到未來的時空對話,以“再生”與“新生”為核心,融合現代藝術技法,傳遞青花瓷的永恆之美與文化新生。
本次展覽以「大千我見」為主題,大千娑婆世界,以我之見,透過彩筆,揮灑所思所感。藝術創作的表現,總以心靈的觸動為起始,由感性的觀想出發,以理性實踐來貫徹;人生百態,現象萬般,對藝術家來說,創作是生命走過歲月的足跡,更是生活體驗某種形式的心靈紀錄。
佛光緣美術館西來館於8月16日2025年,展出「無言之書」蔡小松書法展與「無形之香」香爐收藏展的聯展。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與美術館主任慧軒法師,及策展人王飛揚女士偕同為藝術家蔡小松主持開展儀式,佛光會員以及好友出席盛會,當天約有60人共襄盛舉。
一位出家人用鏡頭紀錄多年執事與參學,108件鏡頭下充滿所見所聞攝影之作,有歡喜、寧靜、生命力,甚至能夠引起一聲驚嘆之情「哇!」,在心靈上獲得喜悅。
葉田園老師將個人生活經驗、主觀意念、想像力,經過統整醞釀,再透過水彩、油彩的媒材與技巧,將虛幻構思具體化呈現。每張作品都能具備獨特性及個人風格特色。
為了要讓老菩薩們在人生最後階段裡留下美好的回憶;更讓一群可愛慢飛天使們有自己發揮藝術的舞台,將看見的美好事物刻畫下來,找到藝術上的趣味。老菩薩與小超人純淨真心,期待透過作品傳遞溫暖給更多人。讓繪畫可以成為陪伴一輩子的美好興趣。
于右任草書獨步書壇,風範為世所推崇;其傳人任漢平、蔡振祿,承繼師法,筆勢縱橫,氣韻生動。當代藝術家陳彩雲則融入藏傳佛教元素,以〈六字大明咒〉詮釋六度,作品生命張力十足,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美。
1994年,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的藝術義賣,不僅啟動了佛光緣美術館的誕生,更展現了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深遠願景。三十年來,此一初心未曾改變,從臺灣出發,跨越五大洲,在全球二十七個城市建立起一座座美的殿堂,形成一個無遠弗屆的文化網絡。這不僅是佛教藝術的傳播,更是一場深刻的、跨越文化藩籬的美學對話。
素人書法家黃國雄先生四十餘年的書藝歷程,作品以臨寫名家詩文為主體,包含具現代感的創意書法及陶藝創作,舉凡行、草、篆、隸、簡牘帛書及清代金農「渴筆八分」之倒薤筆法等,近百件作品。從形似、神似,再進一步輔以禪意解悟書法,轉化為自成一格的書藝創作。
佛陀的行住坐臥不只是日常,更是修行。星雲大師承續佛陀本懷,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以「行佛」理念強調當下即道場。六十年來,佛光山僧伽教育正是此理念的實踐場域,培育出無數悲智雙運、解行並重的弘法僧才。本展邀您走入這段非凡歷程,感受「孕育」的初心、「綻放」的道果、「沉澱」的自在,與「改變」的覺察。透過結合人間生活禪的白色迷宮體驗,引導觀者於行住坐臥中觀照自心,體會生活即修行,當下即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