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2025佛誕節,巴黎館推出佛教聖地攝影展,此展源自於巴黎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所出版的專書《佛陀的足跡》,該書由一群學者撰文介紹十個佛教聖地,並由6位攝影師紀錄聖地人文風光。此次在法華禪寺大殿展出部分照片,在文化走廊展出學者對聖地的介紹。

為慶祝2025佛誕節,巴黎館推出佛教聖地攝影展,此展源自於巴黎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所出版的專書《佛陀的足跡》,該書由一群學者撰文介紹十個佛教聖地,並由6位攝影師紀錄聖地人文風光。此次在法華禪寺大殿展出部分照片,在文化走廊展出學者對聖地的介紹。
我善用靈光的雙眼,觀察生活上的風景,所伴隨來的視覺妙明,藉由大自然的和合,來創造更多元的作品。以色鉛筆描繪,在清明夢中,「夢中佛」示現的聖潔神韻,以水晶瓔珞嚴飾美妙的法衣,作為供養。再運用「氣球」的滑動張力,將塵封在內心已久的古佛呈現,領悟了通往心靈之路的鑰匙,對境修行,共振與每一尊佛的正思維,傳遞這份美麗的藝術天賦。
胡小萍以中國水墨以境傳情的特點,並以象徵生態保護的蝴蝶為物象,令觀眾反思人類和大自然的密切關係。清晰的構圖,仔細的技巧,山林流水和蝴蝶圖像兩個平面空間,互相穿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構成完整的畫面...
書法家陳健誠,他的書法個展取名「禮敬傳承贊師恩」,就是為了報答師恩。究盡是要報答哪一名老師的恩德呢?陳健誠把在佛法上、藝術上曾予他啟發的大德們,統統視之為老師。在佛學方面,影響陳健誠最深的是竺摩法師,其餘尚有許多祖師大德,也讓他深深感恩。譬如星雲大師。
此次在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舉辦個展主題為「歲月如畫」。陳艾霙:「我的畫,其實是用歲月來經營的。這幾十年來一直作畫,我的時間,就是一張一張的畫。」歲月如畫就如陳艾霙其人,雖是淡淡的,卻足于讓人雋永回味。
本展以《綻放新生》為題,標誌著時間的推進與生命的循環,亦象徵蛻變與誕生。除了對於自然現象的描繪,「綻放」、「新生」更是傳遞動態變化的過程與靜態狀態的凝結,表述劉白雪對藝術創作的期待與渴望,試圖將生命的悸動不受拘束地淋漓呈現,宛如春日風起時,萬物昂然向上。
以天馬行空無邊無際的創想,將石壺造型從實用性轉成自身生命歷程中所遇所見的人間故事,用茶壺的形態呈現出來。然而”壺”本身的形成有幾個必要條件,這些要件限制了很多創作的可能性。
延續奧克蘭藝術沙龍的因緣,特將16位歷屆參展藝術家的186件作品匯集基督城,「The Summer Forest」展覽由此誕生,期盼藝術家們創作更多打動心靈的作品,以美學推廣文化,參觀者能在作品中找到共鳴,感受藝術的力量與溫暖。
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百科全書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首次來台與佛光山進行交流展出,故配合展覽將規劃一系列主題講座,相關訊息歡迎隨時關注我們!
紫砂作為藝術品,應具備形、神、氣、態四要素。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部輪廓;神,即神韻;氣,即陶藝中蘊涵的氣質;態,即姿態,也就是作品呈現出的各種姿態。另一方面,紫砂壺還需要滿足其作為茶具的實用特性。如壺體的容量和重量比例適當,壺嘴出水流暢,壺把端拿方便舒適,壺蓋四周嚴密規整等等。對紫砂壺文化提高更多的認知,馮老師希望通過此次紫砂艺术作品展覽,傳播紫砂壺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