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達利」美譽的藝術家莊志輝,以「尋找內心的名牌」為主題舉辦世界巡迴,月底巡迴至台灣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盼藉由世俗名牌符號,引領人們開發出自身的價值。莊志輝的作品跳脫傳統佛教藝術表現,形式不但創新,且充滿藝術性與人生哲理。

有「台灣達利」美譽的藝術家莊志輝,以「尋找內心的名牌」為主題舉辦世界巡迴,月底巡迴至台灣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盼藉由世俗名牌符號,引領人們開發出自身的價值。莊志輝的作品跳脫傳統佛教藝術表現,形式不但創新,且充滿藝術性與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典禮暨「人間佛教─初心」紀錄片全國首映會
日期:2017/10/12 (四) 下午2:30
地點:國家圖書館 ( 國際會議廳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星雲大師著作藏書特展
展期:2017/9/26-10/20
地點:國家圖書館 (一樓展覽廳)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免費參觀 ( 國定假日休館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電話:07-656-1921分機1120
♦前言
曾有記者問過我,為什麼熱愛文字編輯,終身不輟?因為文字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是弘法的資糧,人不在,文字還在。一個人因為一句話而受用,這輩子,乃至下輩子,都會對佛教有好感。透過文字媒介,不只是這個時代,不只這個區域的人,都可以接觸到佛陀偉大的思想,幾千、幾萬年以後,此星球、他星球的眾生,也可以從文字般若中體會實相般若的妙義。
- 星雲大師如是說 -
♦大師生平
星雲大師,一九二七年在江蘇一個貧苦的務農家庭出生,幼時歷經土匪、北伐、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等戰亂環境,十二歲出家,曾在大陸金山寺、焦山寺、棲霞寺、天寧寺等大叢林參學。
在一九四九年星雲大師來臺,陸續創辦念佛會、歌詠隊、學校,甚至興建「佛光山」。這期間星雲大師也發行《覺世旬刊》、《佛光學報》、《普門雜誌》,撰寫出版《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往事百語》、《迷悟之間》等書刊,並翻譯二十餘種各國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七十八年後的今日,當初的男孩已受全球各界景仰,有來自世界各地出家子弟千餘人,全球信眾達數百萬之多,他在海內外設立三百多個道場、創辦二十四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出版社、十二所書局、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教學院、五所大學,甚至將寫書所得版稅成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他就是台灣佛光山的開山—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與文學的因緣
大師一生沒有進過學校,也沒有受過老師特殊的訓練,除了寺院的教育,讓大師獲得佛學的一些知識以外,應該就是他個人喜愛閱讀文學的著作了。
之所以啟蒙大師喜歡文學,還是由於佛教的經典比較深奧,讀起來不甚了解,而民間的文學小說不但看得懂,並且趣味橫生,所以他就這樣深深地愛上了文學。
♦踏上寫作弘法之路
我對於弘法與寫作的理念,一向主張要有文學的外衣,哲學的內涵,因為文學要美,哲學尤其要有理,內外相應,無論是長文是短文,必然是好文章。
胡適之先生說,《維摩詰經》是世界上最長的白話詩,而《華嚴經》、《大寶積經》都是長篇或短篇的小說,而我覺得,佛學就是文學和哲學的總合。佛教的哲學理論,能用美麗的文學裝飾,才能成為有血有肉的讀物。
♦星雲大師寫作的規劃
星雲大師所有的著作並非隨意的生活手札,而是有完整規劃性的寫作過程。首先定出書名,提列各個章節綱目後,起草撰寫內容。從他的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某年八月十三日,除了敘述當年在《覺生》雜誌發表文章的心得外,還提及三年內必須完成的內容。如今,這些文章已裝訂成冊如期出版,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目標理念。
♦佛教文學的現代化
早期的佛書多是印刷粗糙、文言難懂,信徒難以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阻礙了佛法淨化人心的作用。星雲大師嘗試用淺白平易的文字撰寫佛書,用通俗、故事化的方式,讓信徒歡喜接受。他編撰佛教界第一本精裝版佛書,改變大家對佛學保守刻板的印象。
♦星雲大師著作藏書
從《覺世旬刊》到《人間福報》,從《普門雜誌》到《普門學報》,從《佛光大辭典》的編撰到《佛光大藏經》的發行,五十年來佛光山文化單位入不敷出,然而財務的拮据從未影響大師辦理佛教文化事業的決心。這些文化事業都是為了將佛法更普遍、易懂的傳播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文化事業固然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需要有百年大計的耕耘,弘法利生也需要辛勤的努力,才能厥奏其功。
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9月3日展出藝術家吳炫三雕塑繪畫展「生命力的潛能」,吳炫三親臨法華禪寺,向來賓介紹其作品特色,以及「創作行旅」。
常陵是台灣重要的當代藝術家團體悍圖社社長,2000年代曾在國立巴黎美術學院院長、法蘭西美術院院士 Jean-Marc Bustamante 教授門下深造。
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為接迎民眾學佛,利用新春期間從1月28日起至30日止,在蘭陽別院甲子紀念堂辦理「名聲天曉DIY活動」,在布丁老師俞秋萍的指導下,接迎百餘位親子參加,甚至有人預約明年,唯恐向隅。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14日下午舉行「點滴‧自在–60藝術展」開幕茶會,本次展出藝術家是被譽為「臺灣設計界的導師」、「臺灣CIS之父」的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講座教授林磐聳,一般人少見的水墨作品。
「尋找內心的名牌」莊志輝世界巡迴創作個展,於2016年11月27日在佛光山法華禪寺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開展,展期自2016年11月27日至2017年1月22日。
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義工一行8人,11月4日前往玉田國小校園進行品德教育推廣活動,和25位高年級的小朋友展開90分鐘的教學互動。
10月11日下午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義工一行8人,在義工組長林美菊帶領下前往宜蘭國小視聽教室,與活潑可愛的一年級新生進行教育推廣活動。活動在義工邀請每班的二名小朋友帶領台上台下師生們唱三好歌中揭開序幕,也獲得了熱情的回應。
「菩薩在哪裡?」王卉娟創作展9月11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巴黎分館開幕,下午貴賓雲集,齊聚佛光山法華禪寺觀音殿。監院暨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主任永超法師致詞,除恭賀開展順利外,也藉此因緣期勉與會大眾「要做自己及他人的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