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館/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 禪心藝遊柯耀程個展

【人間社 林惠珠 台南報導】2022-12-14

「禪心藝遊-柯耀程書畫篆刻個展」,12月6日藝文饗宴活動於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行開幕典禮。首先由謝景緣老師指導的南台別院陶笛班,帶來三首老少咸宜的曲目,分別為〈月亮代表我的心〉、〈魔法公主〉、〈快樂天堂〉,充滿溫馨又輕快的曲子,為展覽活動拉開序幕。

蒞臨貴賓有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社區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皆悅伉儷、高雄市議會祕書長陳順利、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會長林文輝等,168位愛好藝文人士參加典禮,可謂貴賓雲集,熱鬧非凡。

南台別院社教監院知天法師表示,柯老師乃受星雲大師所言「禪心」即「你我一體、有無一如、包容一致、普利一切」之心所感動,創作富含禪意境界的藝術詩書字畫。星雲大師說禪是一朵花,是一種生活,是真善美的境界。當我們了解禪、有了禪的心境,對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了。所謂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藝術也能生活化,希望與會貴賓在欣賞作品時,能用清涼的禪心,悠遊、體悟禪意的境界。

藝術家柯耀程老師感謝各位貴賓蒞臨展場,滿心的感動。參展因緣是曾在佛光山普門中學教學4年,也是教學生涯中最快樂的階段。為什麼會創作佛教有關的作品,柯耀程表示是因為自己一直深入經藏、閱讀佛書。

柯耀程介紹十二生肖,新美學甲骨文成語系列,利用透視原理,深黑色跳脫出來呈現立體感,輕淡黑色緊縮,象徵仁義禮智道德意識。另一幅「解有無」,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有就是有,無就是沒有」,然而佛法思維「有就是無,無即是有」,如何跳脫有無,就要「棄我執」,中間「解」字為甲骨文,右為「有」左為「無」,以放射性展現出生命力,中間也是有、無的交會點,雖說是「字」卻也有其故事性的張力。書畫「萬般皆自在」,仔細看遠山觀音坐,當我們的內心有完美的佛性時,對一切萬事萬物,就能生起慈悲心,有了慈悲心,自能了無束縛,自在快樂,畫上的詩詞,都是自我心境的真實感受所呈現的畫面。

蔡皆悅盛讚柯博士對於國內甲骨文的推廣很用心,而且藉由藝術的能量,進而改變自我人生,令人讚歎。由此借鏡藝術的能量,未來將會在全國童軍會議中,提議將藝術文化融入童軍教學中,鼓勵孩子努力向上學習的動力。

陳順利致詞指出,「佛在心中,道在當下,禪在定中,慈在智內。」柯老師以藝術作品廣結善緣,尤其在疫情肆虐人心不安的時代,要如何安心立命,就從「禪心藝遊」出發。在不安的世代,更要勇於承擔,教化人心。最後以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跟大家結緣。

龍山書會社長李瑞榮表示,柯博士從叛逆的小孩成為藝術家,一定有其改變的契機。從喜歡書法到堅持勇敢熱情的追夢,接受因緣,改變因緣。書法是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用心欣賞柯博士的作品,一定能感受到柯博士投入的心血及創作意境,才能呈現如此傑出的作品。

中國書法學會總會前理事長葉國華說,自己在篆寫甲骨文時,甲骨文是用刀刻的,柯老師突破傳統書寫方式,用毛筆和線條的設計來展現創意,對於修學書藝50年的我,有深層的啟發。

禪心藝遊柯耀程個展,舉凡詩、書、字、畫、篆刻等作品,展出內容豐富,開幕典禮後,由柯博士親自導覽解說。展出時間即日起至112年2月7日止。

20221214NEWS-Tainan004
20221214NEWS-Tainan003
20221214NEWS-Tainan002
20221214NEWS-Tainan001

台南館/悠遊顏彩光影 陳美祝描摹旅途印象南台別院開幕

【人間社 楊晨輝 台南報導】2022-10-12

台南市悠遊畫會前理事長陳美祝於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行「印象之旅:陳美祝西畫個展」,10月9日舉辦開幕典禮,共100人與會參與。

陳美祝出生於原台南縣將軍鄉,國中時期在校學國畫開啟了她日後的創作之路。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畢業後,從事美工設計、電腦刺繡設計、手染服飾彩繪等工作,並努力鑽研水墨和水彩畫法,自學有成後曾擔任市民學苑國畫講師。

在2010年擔任悠遊畫會第一屆理事長之前,已具有深厚的水墨畫功力。此後更積極進修印象派油畫和水彩技巧,進而融合中西畫技法,將水墨和水彩渲染運用於印象派強調光影交疊的視覺效果,形成她獨特的形式風格。繪畫主題她偏愛各式花卉及花樹景物,多年來也習慣於在旅遊途中寫生,用畫筆記錄下到國內外各地遊覽的賞玩回憶。

南台別院社教監院知天法師在開幕儀式上說,世間無處不是美,讚嘆陳美祝把所看見的美透過畫筆描繪出來。禪宗裡記載佛印禪師和蘇東坡之間著名的公案,心中有屎看對方就像一坨屎,心中有佛看對方就像一尊佛。又有一則故事說,一位畫家請觀眾寫出討厭他展覽的畫作的原因,又寫出喜歡他同一畫作的原因,結果兩者原因整體上差不多。這也就是說藝術是人透過主觀的眼睛和畫筆來詮釋這世界,陳美祝的畫作讓大家看到了她心中的美好。

陳美祝在致詞時說,她喜歡到處遊玩,同時留下美好的繪畫紀錄。希望這次展覽就能如同知天法師所說,藉由作品的呈現帶給大家美好的觀賞經驗。她以印象派光影交疊及水墨渲染技法描繪花卉景物和國內外各地風情,一共展出52幅油彩及水彩作品,展期至12月6日止。

20221012NEWS-Tainan002
20221012NEWS-Tainan006
20221012NEWS-Tainan005
20221012NEWS-Tainan004
20221012NEWS-Tainan003
20221012NEWS-Tainan001

【人間社 楊晨輝 台南報導】2021-11-11

台南市藝術家吳嘉隆,11月6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辦「不言-吳嘉隆個展」開展典禮,與會者共150人。此次展覽共展出四十幅小型水彩速寫畫作。吳老師擅長運用流動的水彩顏料進行快照般的速寫描繪,題材大多是府城古都的巷弄景致。

吳嘉隆出生於雲林斗六,由於因緣際會,45歲才決定並考進長榮大學美術系學習西畫,50歲時考進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碩士班,並於民國104年以紙漿環保材質的創作論述獲得學位。目前長期在台南從事美術教育工作。

吳嘉隆擅長運用水彩顏料,將其色彩的透光感和流動感以快速寫生的技法盡情呈現。他挑選具有特色的巷弄街道及歷史建築,以畫筆營造一種如同攝影快拍般的景觀風情。既表現了他個人的藝術理念,也以畫紙描摹了城市這個時代的街景樣貌。

老師指出,雖然速寫並非繪畫藝術的主流類型,但他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民眾喜歡觀賞看得懂的藝術,速寫正是這樣一種容易讓人親近的繪畫技法。而民眾日常所接觸的大自然和生活環境本身就充滿了美,他特別喜愛台南的古老巷弄和七寺八廟等文化古蹟,所以用畫筆來捕捉台南歷史記憶之美。他特別引用了《莊子‧知北遊》裡的名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作為他這次展覽的標題,以表達美無所不在。

佛光山南台別院社教監院知天法師表示,吳老師運用水彩速寫寫生畫下台南社區景色就如同行六度波羅蜜。他描繪府城巷弄的景觀,用藝術為後代留下歷史紀錄,這是文化佈施。常年堅持創作的理念就如同持戒、耐寒耐熱連續二、三小時要完成一幅畫如行忍辱法,並要有足夠的禪定力才能在人潮往來、各種外在的干擾的都市中完成寫生。

佛光山福國寺住持妙詠法師則表示認識吳老師多年,他人如其展覽之名「不言」,平常並不多話,但經常給人真、純、誠的感受。

「不言-吳嘉隆個展」將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五樓的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展出至十二月十九日,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閱讀展訊請點此

2021111209

「不言—吳嘉隆個展」開幕典禮大合照。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2021111211

佛光山南台別院社教當家知天法師致贈感謝狀予展出藝術家吳嘉隆。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2021111210

展出藝術家吳嘉隆擅長運用流動的水彩顏料進行快照般的速寫描繪,題材大多是府城古都的巷弄景致。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2021111212

民眾觀賞展出藝術家吳家隆畫作。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2021111209 2021111211 2021111210 2021111212

【人間社 唐恬 台南報導】2021-04-28

南台別院佛誕特展「禪~拈花微笑」,於4月25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舉行開幕典禮,藝術界人士與嘉賓共230人蒞臨現場,為慶祝佛誕節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展期即日起至6月6日止。

藝術家林智信老師展出佛像版畫系列,高齡80多歲的林老師親手雕刻木板拓印後,用礦物顏料上色的水印版畫作品,釋迦牟尼佛之「八相成道」,描繪佛陀降生娑婆世界,在人間修行成佛,以慈悲轉法輪,渡化眾生離苦得樂的故事,讓觀者身臨其境,回到佛陀本懷,並理解林老師高齡創作時的用心與巧思。

87歲的藝術家陳泰元老師,帶來近期油畫作品,新作以自然風景和農業生活為主題,展現光和水霧的瞬間變化,其光影呈現,抽象中藴存著寫實,筆觸線條多層次穿搭,畫面栩栩如生,畫作立體感十足,描繪出大自然的偉大,早期農業生活,婦女勤勞的精神,彩繪出人間處處有佛法的信仰力量。

知名柴燒藝術家黃大安老師、茶道傳人及花藝家蔡玉釵老師共同展出,精美的柴燒茶具和花藝結合,以茶席布置搭配插花藝術,讓人靜心,體悟佛之禪意。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致詞表示,開幕典禮有如2500年前,佛陀誕生時歡天喜地的盛況。佛陀在靈鷲山上拈花,唯獨大迦葉破顏微笑,佛陀開示「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陀拈花一笑公案,成為千百年來禪宗傳法典範,佛誕特展就以「禪~拈花微笑」為主題,要以心印心,特展邀請到台灣藝壇三傑:林智信、陳泰元、黃大安,再加上蔡玉釵,都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四位大師聯展,為美術館增添歡喜、光芒。

滿舟法師進一步說明藝術家們與佛相遇的善因好緣。首先,林智信老師2017年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引薦下,擔任佛館的駐館藝術家,跟佛光山結下深深的因緣,全家都加入了佛光會,皆是佛光山義工。

陳泰元老師在藝壇德高望重,2017年在佛光緣台南館展出「九九佛緣」個展,與佛結緣,為人敦厚篤實,南台別院有需求,均能爽快允諾。牛年春節,運用星雲大師墨寶,將「十牛圖」彩繪鐵罐上,通宵一日就繪製完成。

黃大安老師是第一位開創台灣柴燒風氣的陶藝家,是唯一陶燒制21天的保持者,2017~2019年的世界巡迴展,從此走入佛光世界,展出的作品深受同好典藏,結緣南台別院做為弘法教育功德。

蔡玉釵老師30年前就是佛光青年,任花道老師之際學習茶道,是日本煎茶道、方圓流前台灣支部支部長,並創辦中華方圓茶文化學會,與佛光山結緣幾十年,這次特邀前來共襄盛舉。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及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皆表示:「優秀藝術家把佛法的精粹展現了如此美好,自利利他,為自己的作品,創造了不生不滅的價值。」好的技藝在佛畫中表現出來,讓大眾藉由佛教藝術,對佛法有深入的認識,功德無量。

館長滿舟法師頒贈「心經」卷軸、感謝狀,與聯展藝術家結緣,由廖孝瑜老師指導的人間大學吉祥鼓班,帶來了優美的佛教樂曲,為開幕典禮增添愉悅氣氛。與會貴賓有藝術家王國和、楊坤煌、蕭啟郎、台南市紅瓦厝藝術協會理事長劉花珠、市議員蔡旺詮、前台南縣文化局副局長姜博智等親臨祝賀。

2021佛誕特展「禪~拈花微笑」,於4月25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舉行開幕典禮,

藝術界人士與嘉賓共230人蒞臨現場,為慶祝佛誕節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展期即日起至6月6日止。人間社記者楊淑惠攝

高齡80多歲的藝術家林智信老師展出佛像版畫系列,釋迦牟尼佛之「八相成道」,

描繪佛陀降生娑婆世界,在人間修行成佛,以慈悲轉法輪,度化眾生離苦得樂的故事,

讓觀者身臨其境,回到佛陀本懷。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致詞表示佛誕特展以「禪~拈花微笑」為主題,要以心印心,

藝術講究的是美,而生活中不可或缺美學,美的事物是可以觸發心靈的感動。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住持滿舟法師致贈感謝狀於藝術家陳泰元。

住持滿舟法師致贈心經墨寶於藝術家黃大安。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劉昭明副總會長表示:「優秀藝術家把佛法的精粹展現了如此美好,自利利他,

為自己的作品,創造了不生不滅的價值。」好的技藝在佛畫中表現出來,

讓大眾藉由佛教藝術,對佛法有深入的認識,功德無量。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人間社 唐恬 台南報導】2021-03-07

第十三屆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奬「幸福樂」2020兒童巡迴美展,3月6日下午在佛光山南台別院開幕,這是世界巡迴展的第3站,其中有35幅台南地區的得獎作品參與展出,特別是幼兒組、國中組、高年級組的佛光獎都獎落台南市,台南市成為這次國際比賽中得獎眾多的佼佼者。

第十三屆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獎延續上一屆的「幸福樂」,讓孩童繼續以彩筆揮灑幸福,第十三屆海內外有近萬件作品參賽,有315名得獎者脫穎而出,年齡層涵蓋幼兒至國中,無論是到佛光山欣賞花燈、拔河比賽的同心協力、木棉花盛開帶來的幸福、佛像店師傅雕刻佛像的感動、還有以地球的形象呈現無遠弗屆的佛光等,傳達的都是孩子們眼中的美好世界、心中的幸福與感動。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致詞表示,這次巡迴展的主題「幸福樂」,是讓小朋友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著幸福感,啟發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師長對他們的愛、付出和關懷,啟發孩子們內心的感恩跟知足,感受到幸福一直都在身邊,這就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精神內涵,這也可讓大人們從孩子們的畫作中去看到孩子們心中的幸福是什麼。這次獲獎作品中看到最多的主題是「洗澡」,值得我們思考,在那洗澡的幾分鐘當中,孩子們感受到父母完全屬於自己,是最親近的時候,爸媽的陪伴是孩子們最幸福期待的一件事,有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的安全、歸屬、支持感,其人格成長必定也是很優秀的。

藝術家陳泰元、梁香、林俊賢、王國和代表藝術家們發表了鼓勵感言。陳泰元老師表示,藝術沒有國界、年齡、男女之分,是心靈的表現,在國際上只有藝術是大家能認同的文化、是共同的語言,在藝術裡世界觀都能達到。梁香老師說,兒童畫可表達出孩子們的心靈,這次的幸福主題讓孩子們培養出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有同理心,也很感恩家長們對孩子們的藝術培養。林俊賢老師表示,孩子們畫作色彩活潑,表現出心靈的單純,藝術教育傳承更重要的是品德內涵的教育,期許孩子們種一棵菩提樹,從善出發,未來成為有智慧和善良的人。王國和老師表示,對繪畫的教育要正面指導,繪畫沒有對與錯,要對學畫者給於鼓勵及掌聲,讓其情感上得到滿足,尤其對小孩子可讓其人格發展得到完整。

台南市大灣高中15歲的佛光獎得主許安琪作品主題是「佛不分國界」,是有一部分就是在講全球,希望把佛教的「存好心」這樣的祝福讓全世界都知道,所以畫地球,畫作中下方的蓮花和手是代表純潔無瑕,這對他來說是最幸福的。13歲小藝術家林可惟繪畫主題是「愛心送暖幸福樂」,是要時時關懷周遭的人,分享愛就是一種幸福。

開幕式中郭育廷、林羽珊、許詠甯老師也前來共襄盛舉,為大家帶來了精采的古箏、古琴、大提琴演奏,畫展在美妙音樂和繽紛色彩畫作相結合的藝術饗宴中,正式展開,展至4月18日。

第十三屆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獎「幸福樂」2020兒童巡迴美展在佛光山南台別院開展,

與會者合影。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滿舟法師致詞表示「幸福樂」,是讓小朋友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著幸福感。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藝術家陳泰元表示,藝術是心靈的表現,在藝術裡世界觀都能達到。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13歲的林可惟繪畫主題是「愛心送暖幸福樂」,強調分享愛就是一種幸福。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

【人間社 楊晨輝 台南報導】2020-11-11

近幾年來多方嘗試藝術展覽可能性的畫家兼策展人陳怡月,結合抽象雕塑家黃宏茂等人,11月7日起至12月27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辦「跨藝術:面與體」繪畫雕塑聯展。展中以具象的平面繪畫與抽象的立體雕塑同場呈現,企圖碰撞出新鮮的審美感受。

在7日的開幕茶會上,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兼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表示,佛教藝術是跨領域藝術的先驅,古代佛教石窟裡佛像雕塑和洞壁繪畫,正是以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同置一室,各以不同創作方法一起表現共同信仰。實則生活中感受到美就是藝術,融入生活才有真善美的呈現。例如幽默感就是一種藝術。未必要萬貫家財、高朋滿座,只要在生活中創造美感,就會有充實富貴的人生。

陳怡月近年來致力於AR擴增實境技術應於藝術展場導覽之研究,並於2018年由玄奘大學主辦的全國資訊管理前瞻技術研討會中,以共同作者身分獲得優等論文獎。她對藝術展覽的獨特理念每每實踐於她所策劃的展覽中,同年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展出的「AR擴增藝境」聯展就是由她所策劃。

曾經留學日本學習設計的雕塑家黃宏茂,近幾年來的作品大多是抽象人物,題材主要表現家庭倫理親情。他自認許多主題的選擇,受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影響很大。對他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冰冷的雕塑材質,轉變成有溫度的創作。他的許多作品這些年在高屏地區屢獲肯定,成為公共藝術展示品。

陳怡月以她自己試圖在平面上營造具象立體幻覺的畫作,搭配黃宏茂用立體材料表現抽象人物的情感形貌,四種藝術媒介特性相互碰撞,交織出觀賞藝術創作的鮮活經驗。這樣將不同類型的藝術媒材混合重組,在多元創作手法中綜合出全新的表現內涵,正是她目前在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深造學習的課題。

這場展覽中,陳怡月另邀兩位藝術家朋友共同參展。馬詩淳擅長平面設計,但這次她跨領域首度嘗試用雕塑土製作菩薩像參展。曲寶華擁有絕佳的模仿功力,近來他繪製許多以現代西方繪畫名作為畫面元素的作品。他把跨領域的不同名畫組合在同一構圖中,並運用多樣媒材來激發新的表現可能。

【人間社記者 楊晨輝 台南報導】 2020-01-06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1月4日舉行「畫說人間菩薩 王卉娟創作巡迴展」開幕儀式,展出61幅各式媒材和不同技法的畫作,主題圍繞領悟佛菩薩在人間教化的當代表達形式;館長滿舟法師主持,多位藝術家蒞臨與會。

20200106 TN 01

旅居澳洲的建築博士王卉娟表示,出生台中,畢業於澳洲墨爾本大學,主修建築,博士論文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壁畫繪製方法;長期運用建築製圖的技巧和經驗自學繪畫,曾參加全省美展及全國美展獲獎。

20200106 TN 02

民國103年至106年在佛光山全球道場舉行「菩薩在哪裡」國際巡迴展,「畫說人間菩薩」創作巡迴展自107年至109年在蘇州、香港、彰化、台南等四地佛光緣美術館分館展出,台南是巡迴展的最終站。

 

滿舟法師表示,王博士的作品每一幅都蘊含佛教說法的意涵,總結觀賞畫作心得:「處處用心生活,時時觀照自己;勇敢面對錯誤,解決根本煩惱;放下千年包袱,安住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實踐,能降伏我們內心的貪瞋痴,生活中實踐佛光人工作信條「四給」理念,就可培植福德智慧,自利又利他。

20200106 TN 03

王博士的大部分畫作都是運用傳統工筆白描填色人物的技法為基礎,再融入現代西方拼貼、多媒材藝術技巧,將現代人的生活體會和思維模式轉化為藝術創意。本次展出61幅作品,是作者這幾年來的創作成果總結。「畫說人間菩薩 王卉娟創作巡迴展」展期自即日起至2月23日止,歡迎大眾闔家共賞。

20191129 WANGHUIJUAN 00

【人間社記者 楊晨輝 台南報導】 2019-11-03


台南陶藝家許清全即日起至12月15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辦「自在‧流形-許清全天目創作陶」陶藝個展。展出他累積三十年經驗所創作的71件天目釉陶瓷作品,包括他前兩年獲得海峽工藝精品獎金獎和最佳技藝獎的「圓融」、「蒼穹」、「匯聚」三件作品。

11月2日開幕儀式上,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表示,陶藝家許清全老師因為「從小接觸泥土的美好回憶,靠創作手拉坯找回兒時感動。」許老師把藝術生活化,也把生活藝術化,每一件藝術作品,如同在述說著生命故事般的親切動人。感動是最美的世界,星雲大師曾說:「感動就是佛心,感動就是佛性,感動是不可少的修行。一個人每天要常常感動,對於別人所做,要能歡喜感動,自己所做。也要能令人感動。」

許清全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非官方的民間場地展覽,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優良展覽場地。他表示過去嘗試過各種釉藥的創作,但天目釉的黝黑沉靜最符合他的個性。這許多年來很慶幸遇到許多貴人朋友相助,最大的貴人是他的妻子,感謝她一路無怨無悔的相伴扶持。

20191103 TN 04許清全生於台南六甲,原本從事室內裝潢業。三十歲那年一次參訪鶯歌陶瓷業,大受陶瓷藝品所感動啟發,不久便決定開始在工作之餘自學陶藝。由於出身農家,對泥土並不陌生,自習拉坯製陶多年,竟也無師自通。他於民國89年成立禧陶工作坊,逐漸將生活重心轉移至陶瓷創作。民國96年以一件天目釉作品首度參加台南縣美展競賽,即獲得入選,心裡大受鼓舞,自此就專注於天目釉創作。其後多次參與各項美展競賽,屢獲佳績。

現年六十歲的許清全,於前年參加2017第五屆海峽工藝精品獎,以「蒼穹」獲得陶瓷類金獎,並以「匯聚」獲得不分類最佳技藝獎。又於去年參加2018第六屆競賽,以「圓融」再度獲得陶瓷類金獎,他也是去年十位陶瓷類金獎得主中唯一台灣人。

海峽工藝精品獎原本名稱為中華工藝精品獎,由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臺灣工藝之家協會聯合主辦,是目前兩岸工藝界主辦單位層級最高、最廣受矚目的競賽獎項。

20191103 TN 03「天目」源自中國,但用在陶瓷器上是古代日本人開始。中國宋代時期有許多日本留學僧在浙江天目山佛教名剎昭明寺和禪源寺學習佛法,相傳他們學成歸國時帶回許多包括建窯的建盞、吉州窯的黑釉瓷在內的大批精緻茶碗。當時大受日本上流社會讚賞,日本僧人就統稱這些從天目山攜回的茶碗為天目。其後歷經時代演變,於十九世紀日本茶道界將束口深腹高圈足、類似漏斗型的茶碗稱作天目。二十世紀後半期的日本陶瓷界開始將黑釉陶瓷稱作天目,並特別讚賞青瓷和天目所反映的幽玄精神特質。

天目黑釉陶瓷由於使用含鐵量高的黑色釉藥,在窯燒時對溫度溼度十分敏感,失敗率極高。許清全說即使是現在的他遇到難度較高的創作,也還是只有約十分之一的成功率。但也因為釉藥的敏感特性,使得天目黑釉陶瓷燒製成功後的顏色細節呈現千變萬化,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也是天目特別迷人之處。日本人細分天目的色澤圖紋變化有許多特有名稱,例如曜變、油滴、兔毫、木葉、玳瑁、鷓鴣等等。這次的展覽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類型天目的創作成品。

「自在‧流形」許清全天目創作陶,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展期:2019/11/1-2019/12/15
時間:10:00-20: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
地址:台南市永華路二段161號5樓

 

20191103 TN 01  20191103 TN 02

【人間社記者 李開梅 台南報導】 2019-09-22

法國史學家阿道夫˙泰納曾說:畫家是迷失在繪畫中的哲學家,他們所擅長的是向理性說話,而不是向眼睛說話。藝術家施炳煌在「相、非相」的創作個展中也提到「非相」畫作,就是用心眼看內心的感受,不要執著於形相上,要用心觀想從中悟到《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真心佛性。

佛光山南台別院9月21日在佛光緣美術館舉辦藝術家施炳煌創作個展的開幕儀式,展出的主題是「相、非相」,作品共70幅,展期至10月27日止,歡迎大眾前往參觀。貴賓有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台南大學校長黃宗顯、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版畫名藝術家林智信、台南市政府顧問鄭枝南、白河區長蕭福清、台南市書法學會理事長蕭清祥、藝術界畫友、教育界師長等近200人參加。

滿舟法師表示,佛教重視藝術,星雲大師更是以藝術來弘揚佛法,大師曾開示宗教和藝術同樣可以感化人心、提升性靈,二者融合從潛移默化中可以互得加乘效果。世界上所有一切造作遷流、生滅變化的相狀都是因緣會遇而生,因緣離散而滅,如夢幻泡影,都是因緣假合,虛妄不定的。若能了解森羅萬象都只是虛妄的幻相,就能見到無形無相的法身如來了。藝術家施炳煌以藝術描述佛法,希望觀賞者能用心感受,與畫中的意境共鳴,激盪出心底的真如佛性。

台南大學校長黃宗顯表示:這是一個美好令人感動的時刻,也是一場藝術饗宴,展覽場地結合著佛法,讓藝術更向上提升,這些獨特的畫作是施炳煌老師將生命本質透過體會表現於畫中,並從中獲得喜悅和生命能量。

版畫家林智信提起初入會場時的感受,他說:一股磅礡氣勢迎面而來,這是心無所住的人才能畫出的作品;曲意生動不滯澀、無法用筆才能運筆自如。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為藝術而藝術,好作品是要經過長期的打拼。

藝術家施炳煌說明其畫作為何會從有相到無相,他表示退休後為了沉澱心靈,大量閱讀佛法及老莊思想的書籍,他知道因緣具足、道法自然、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他想追求永恆,覺得書法最能代表中華文化,於是再拾筆墨把以前西畫裡的原理原則加上點、線、面的處理,讓畫呈現自由變化,從中體會空中生妙有的精彩畫面。

享譽藝術界的施炳煌,再一次成功的呈現他生命的閱歷及對佛學的體悟。

  20190922 TN 03  20190922 TN 04

第 2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