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用影像記錄景物,藝術家許圳至則是用繪畫保留「寶島意象」,以早期農村景物為題材,給人充滿懷舊又純樸的田園想像,現正於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展出充滿台灣味的創作。

每位佛光義工背後都有不平凡的故事,服務於屏東講堂的義工黃冠騰,不只是佛光人,還是一位藝術家,70歲的首場個展就在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讓人看到佛光人的多樣才藝。

【作者:孫璐茜】2021-09-27

許圳至「寶島意象」油畫藝術創作展,於9月18日起,在佛光山屏東講堂三樓美術館展出。

許圳至1962出生於雲林縣麥寮鄉新吉村,1970年開始定居於高雄市,原就讀於樹德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畢業後任職於光陽工業股份公司,從事機車外觀造形設計,1993年開始自行創業,從事家電、電子產品、沙灘車造形設計。

2016年成立藝術工作室,開始全心投入油畫及木雕的藝術創作,許圳至對繪畫藝術一直情有獨鍾,也曾拜過師,但都為期甚短,畫藝始終靠自己努力精進,後來偶然接觸到畫家林容對自然景物的表現手法,深受感動與影響,從此在繪畫藝術的表現,開始慢慢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

許圳至繪畫的畫面是以分割法處理,並用寫實的手法加以表現,從2021年開始,畫作的色彩有很大的轉變,喜歡用大量的綠色系,畫作充滿了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的綠,使整個畫面顯得深遠而賞心悅目。

許圳至原本個性好靜,因喜愛美的事物,於是在工作之餘,常常瀏覽電腦上他人拍攝台灣美麗風景的作品,因此開始了許圳至用畫筆為美麗的寶島台灣,留下最珍貴的紀錄。

許圳至「寶島意象」油畫藝術創作展,一共展出68幅大小作品,作品中一百號的「玉嵥冰山」,是描繪寶島第一高峰玉山氣壯山河的氣勢。他的畫作充滿了對台灣寶島這片土地的熱愛,也對鄉土文化充滿了人文關懷。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和進步,鄉土文化漸漸被忽視,許圳至要把逐漸被人們遺忘的鄉村古厝建築,再次拉回到人們的記憶裡,他於是回到雲林故鄉,將老祖母深居的故里、林園苦苓腳的古厝,以及美濃菸樓建築等,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起用畫筆作最深情的紀錄。

許圳至為自己所喜愛的繪畫,一再行腳寶島台灣,將眼所見的寶島的風景,一一將之在畫布上留下最美的畫面,武陵燦爛的櫻花。夢幻湖四季變幻的落羽松、黃金風鈴木大道、追風的大片蘆葦花。

許圳至的畫作,充滿了故事性,許多美麗的風景畫面中,點綴著活動在其中的人物、動物,讓整個畫面鮮活生動起來,也讓欣賞者從畫面中,憑著各人的想像,讀出有趣的故事來,這是藝術家獨特賦予創作的匠心。

許圳至的畫作靜中有動,在美麗的風景中,或有流泉、或有飛瀑、或有奔馳的火車、或有流動的風、或有行走的人、或有活動在其中的人們和動物,都讓畫面充滿了韻律和內涵。

許圳至平日個性沉默寡言,但當他為觀賞者導覽畫作時,遂變得逸興飛揚,侃侃而談,言詞風趣幽默,毫不保留地剖析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吸引眾人深入畫境。

這次「寶島意象」展出的作品,每一幅畫作都吸引在場觀賞者的目光,讓人流連在畫作前,連八十餘歲的長者,也細細端詳欣賞,眼睛都不忍離開畫作。
展期:2021年09月18日至2021年11月14日

 

藝術家許圳至導覽畫作時逸興飛揚,侃侃而談,言詞風趣幽默。圖/賴克南提供

藝術家許圳至與陪伴他行腳寶島的妻子楊靜惠,一起為觀賞者介紹展出藝術創作的因緣。圖/賴克南提供

畫作充滿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的綠,使整個畫面顯得深遠而賞心悅目。圖/賴克南提供

老祖母深居的故里。圖/賴克南提供

林園苦苓腳古厝,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起用畫筆作最深情的記錄。圖/賴克南提供

畫作靜中有動,在美麗的風景中,有流泉。圖/賴克南提供

許圳至的畫作,充滿了故事性,許多美麗的風景畫面中,點綴著活動在其中的動物,

讓整個畫面鮮活生動起來。圖/賴克南提供

在美麗的風景中奔馳的火車。圖/賴克南提供

原住民聖地夢谷瀑布。圖/賴克南提供

【人間社 江素麗 屏東報導】2020-11-24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11月21日舉辦「靜慮 張慶彩禪心個展」開幕茶會,與會者近120位。現場以茶禪席位,配合禪繞畫主題,展現不同藝術氣質,禪味與茶香裊繞出大陸東北藝術家張慶彩感人的創作心路歷程。

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表示,展覽室有一股安定歡喜的力量,作者以禪繞畫畫出自己心中理想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相當精彩及攝受人心,畫中咒輪殊勝,磁場佳,其中一幅小女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作品,其佛心佛性都流露於畫面。

藝術家宋芳綺說,與張慶彩因剪髮結緣,發覺她時時刻刻都在修行,閒暇時作畫,工作時聽經聞法,就像經典中的善女人,以佛法入心,化為靜定的能量,展現在畫作上。驚豔於大幅的禪繞畫作,幾千萬筆的筆觸細膩,是時間與心的定力,與心印心,令人安住。

「老師,我在台灣沒有親人,可否幫我上台致詞?」書法家王志揚感性的說出致詞因緣,也以台語諧音「慶彩」,道出當初贈書法作品給張慶彩輕鬆有趣的當下。雖然他與妻子宋芳綺都相當忙碌,也一定撥空參加,「這邊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親人。」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張慶彩表示,非常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妙俊法師、佛光人侯沛語、裱褙老師張霈汝及所有眾緣的成就。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撿老師不要的粉筆頭到處作畫,沒有老師教導,也沒錢學畫畫,在現實生活壓力下,成為一位美髮師。於工作忙碌之餘,藉由一支筆一張紙,讓她隔絕生活上的塵囂,釋放繃緊的神經。

張慶彩2011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2015年在南屏別院學習佛畫並擔任義工,2016年開始學習襌繞畫,2019年又學習佛畫。透過筆尖隨著不同的線條、形狀、明暗,以無限想像力構築出一張張獨特且令人驚豔的禪繞畫。

與會貴賓有民和國小黃拓榮校長、繁華國小鄒美華校長、勝利國小李國政校長、瑞光國小林育妃校長、前中正國小洪振旭校長、屏東家扶中心林新安主委、屏東女中葉俊谷秘書、藝術家宋宜真、陳瑞珍理事、莊月香檀講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前鎮一分會余亞珊督導及屏東區督導、會長們。

 

 

【人間社記者 孫璐茜 屏東報導】 2020-01-18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魚我們在一起蔡昱安/蔡昱旻創作聯展」,展出蔡昱安兄妹的創作,118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

茶會一開始,首先放映蔡昱安成長影片,生於民國93年的他,3歲半即被診斷出中度自閉症、全面發展遲緩及輕度智能不足,從此很少與人互動,父母在陪伴之時,發現蔡昱安喜歡沉浸在繪畫世界裡,因此發掘其繪畫與創作天賦。

蔡昱安愛魚,也愛海洋,因此鎮日優游於魚的世界,餘時也研讀有關魚的一切,對每一種魚的歷史和故事都如數家珍,豐富又完整。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致詞,每一個人每一期的生命都有特別的使命和意義,蔡昱安的生命是豐富的,內心是純淨的,而他在創作中永遠是自由自在的,作品帶給人們希望和快樂,讓人們看見他生命的光和熱,及生命的美好。相信在父母和老師的陪伴下,他的藝術創作一定會日益精進。

媽媽簡淑玲表示,在陪伴蔡昱安的日子裡,反而從兒子身上學會面對生命大小事,學會走過挫折。感謝許多老師和朋友的支持,看到蔡昱安的作品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非常欣慰,希望藉此可以鼓勵更多人努力地走下去,看見生命的價值。

指導老師李行華致詞表示,感謝屏東館去年6月的邀約,人的緣分是很奇妙的,能與蔡昱安結緣,並因相處而開始分享,教會他許多生命中不可輕忽的部分,並讓人看到生命的許多面向,學會專注與投入,「昱安的畫,昱旻的燈,不同的創作,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光亮。」

除了蔡昱安兄妹的創作,「魚我們在一起」也展出媽媽簡淑玲的壓克力彩畫、乾媽暨指導老師李行華3件魚的木雕作品,及李行華木雕恩師彭凌鋒的作品。


 

心手菩提-林永明師生聯展即日起至2020223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登場展出,敬邀屏東及全台同好朋友蒞臨參觀交流。


「菩提」,梵語本意是覺悟的意思,諸佛菩薩自覺覺人,莊嚴的法像蘊涵慈悲與智慧的菩提心,令人生起崇敬清淨的感受;而繽紛的花朵柔軟綻放,鳥語花香呈現的靈動與飄逸,營造出如《佛說無常經》所云「菩提妙華徧莊嚴,隨所在處常安樂」之意境,即為畫會中心意涵。


此次參與展出者為「屏東工筆畫會」成員,屏東工筆畫會由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林永明老師於 2013年所成立,成員以屏東大學進修推廣處社區學習中心的工筆花鳥班學員與佛光山人間大學屏東分校佛畫班、工筆重彩花鳥班學員。

林老師成立畫會的初衷,就是希望學員能揮灑出生命中多樣的色彩變化,藉以豐富多彩的人生;目前會員每週固定聚集習畫,互相切磋,成員作品不斷創新,藝術造詣亦愈來愈深湛,藉由巡迴展覽具體呈現研習及創作成果,並與外界交流繪畫的熱忱。

 

20200212 PT 01

 

 

 

【人間社記者 孫璐茜 屏東報導】 2020-01-05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1月4日下午舉行「心手菩提-屏東工筆畫會林永明師生聯展」暨「紙織人生繡傳情-沈海蓉紙繡創作展」聯合開幕茶會,佛光山屏東講堂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主持,林永明、沈海蓉等多位藝術家蒞臨與會。

永嚴法師致詞,感謝貴賓蒞臨與會,第二室展出林永明工筆畫師生聯展,佛畫莊嚴、精緻、華美,花鳥畫繁複、精細、多彩,畫工令人嘆為觀止,林永明老師從事工筆畫教學十餘年,桃李滿天下,學生表現非常傑出優秀;第三室展出沈海蓉紙繡藝術,作品中充滿了能量,將中國傳統文化加以傳承光大,用一張薄紙就能做出精緻且令人驚艷的作品。

在佛光山屏東人間大學及屏東大學教授工筆繪畫的林永明表示,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提供優質展場,讓大家的作品在這裡呈現給大眾,其中有許多得獎作品,也有同學因工筆畫而進入藝術研究所進修,很高興看到學生優異的表現和工筆畫對他們的影響。

「屏東工筆畫會」於2013年成立,工筆畫是中國傳統畫法的其中一種,畫工細緻工整,不設色的工筆白描,單以墨色線條勾勒和工筆重彩,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花鳥作品都直接從大自然取材,內容生動逼真,佛畫莊嚴細膩,傾囊相授工筆畫技法,細心引導學生創作,作品表現非常精彩。

沈海蓉本名沈蓉,早期曾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演出許多知名劇作,2008年創辦「中華紙繡協會」,因出身京劇梨園世家,創作中常以京劇故事為主,如「鎖麟囊」等作品。沈海蓉指出,無限感恩館方協助,讓作品能完美呈現。

「紙繡」是融和工藝與繪畫的藝術形式,用半透明紙質的「仿羊皮紙」作畫;早期以「紙莎草」植物,後有用削薄的豬皮或羊皮,現以纖維較長的描圖紙製成;運用傳統女紅技法,融入東、西方繪風,呈現織布繡花與繪畫的美感;以針代筆,善用塗、壓、刺、畫技法,在描圖紙上呈現出繡線勾勒的立體畫效果。

第 4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