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將近60年「國風畫會」,日前集結歷任會長的畫作,來到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看到「國風畫會」的精神傳承,也看到六位藝術家各具風格的精采創作。

【人間社 心昇 基督城報導】
2021-03-29
紐西蘭素人藝術家 Leonore Ashby 與丈夫 Errol Ashby,於3月26日來到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探望團隊成員,並帶來她的新作品供團隊欣賞。

正值南半球入秋的3月天,Leonore 家中花園的吊鐘花盛開,啟動了她的創作靈感,於是用銅線製作了迷你吊鐘花的銅線藝術品。此外,蝴蝶花和水仙花也是創作靈感泉源,Leonore 用銅線編織出這些花朵美麗的芳姿,再用指甲油當顏料為花朵上色,並將之放在小小的玻璃瓶裡,微妙微俏。其精細的手工讓人感到驚訝,很難想像這是一位70多歲的長者親手之作。

Leonore 的作品曾於2019年在紐西蘭二館展出,得到極大的迴響。同年受到紐西蘭一館的邀請,成為「櫻花節藝術沙龍」參展藝術家,開拓了她的視野。較早前,Leonore 因為長期製作銅線藝術傷到手腕,加上視力漸漸降低,而被迫暫緩銅線創作。參加一館的藝術沙龍之後,令她有機會見識到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加上與許多藝術家互動交流,讓她重拾創作的信心,現今已經改變製作方式,不再傷到手腕。這一系列新作品,就是改良製作後的成果,精細的作品依然迷人、動人。

 

紐西蘭素人藝術家Leonore Ashby(左)與丈夫Errol Ashby帶來新作品,

供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團隊成員欣賞。圖/曾俊美提供

Leonore Ashby的銅線藝術作品維妙維肖。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紐西蘭素人藝術家Leonore Ashby(左)與丈夫Errol Ashby帶來新作品,

供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團隊成員欣賞。圖/曾俊美提供

Leonore Ashby的銅線藝術作品維妙維肖。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家中花園的吊鐘花成為創作靈感來源,

用銅線製作了迷你吊鐘花的銅線藝術品。圖/劉國威提供

Leonore家中花園的吊鐘花成為創作靈感來源,

用銅線製作了迷你吊鐘花的銅線藝術品。圖/劉國威提供

Leonore用銅線編織出花朵美麗的芳姿,再用指甲油當顏料為花朵上色,

並將之放在小小的玻璃瓶中。圖/劉國威提供

Leonore Ashby的銅線藝術作品維妙維肖。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的銅線藝術作品維妙維肖。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1-03-30

「澄懷觀道‧國風薪傳─台南市國畫研究會歷屆理事長聯展」,3月28日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此次展出歷屆理事長蔡草如、楊智雄、張伸熙、蔡國偉、王國和、黃宗義的作品,涵蓋水墨、書法、膠彩、陶瓷等,透過共同舉辦聯展,彰顯畫會傳承之精神。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致詞表示,台南市有6位人間國寶,可見台南文藝風氣之盛、人才輩出,此次是佛光緣美術館首次有6位理事長展出的聯展,堪稱盛會。以祇陀太子為佛陀莊嚴道場,讓大眾心生歡喜,生起端正之心,而那些藝術流傳至今。提及已故的榮譽理事長蔡草如在台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次的展覽相信在畫壇上也是很重要的展出。

台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修程致詞表示,佛光緣美術館邀請到多位重量級的理事長在此展出,以佛法的力量成就如此殊勝因緣。人間國寶台南市即佔了四分之一,台南有很多優秀的前輩藝術家,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所以人才輩出。佛光山以文化藝術為載體弘揚人間佛教,以人間佛教教化眾生,眾生可以透過文化藝術更認識佛法,遍布各道場的佛光緣美術館就是很好的印證。

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表示,因33年前擔任蔦松三老爺宮主委的因緣,感受到蔡草如對文化藝術的貢獻,還有他的慈悲,蔡草如的作品遍及各寺院、宮廟,為了堅定大家的信仰總是是有求必應,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正是蔡草如的寫照。今日有歷任5位理事長在場,相信蔡草如的精神與大家同在。

台南市國畫研究會理事長黃宗義致詞表示,台南市國畫研究會首展時,因于右任先生題贈賀詞「國風畫會」,此後習稱「國風畫會」。此次展覽主題「澄懷觀道‧國風薪傳」,邀請到歷任會長在此展處,期大家在佛光山佛教聖地澄懷觀道,欣賞國風薪傳展覽之大事。透過藝術之美,能夠提升生活品質,是件幸福的事,期由佛門聖地的加持,和十方大德共沐佛陀慈恩。

捐贈畫作〈耕閒〉為楊智雄、張伸熙、王國和、黃宗義共同創作,以及蔡國偉的〈佛轉法輪〉,由如常法師代表接受。與會有台南市國畫研究會多位理事、藝術家黃大安、佛光山信眾監院室監院覺善法師、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以及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和陳秋琴伉儷、陳和順和戚品淑伉儷、陳順章和蘇素賢伉儷、林金茂等。

「澄懷觀道 國風薪傳—台南市國畫研究會歷屆理事長聯展」,

3月28日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王國和「長橋臥波」。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張伸熙「荷塘清趣」。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黃宗義書法作品。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楊志雄「詠嘆調.老人與海」。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蔡草如「菩提樹下證道」。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蔡國偉「矓」。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人間社 文慧 澳洲臥龍崗報導】2021-03-23

由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南天大學美術館主辦的「社區參與藝術計劃2020–Harmony藝術展」,去年12月5日在南天大學美術館隆重開幕,經3個月的展覽,於2021年3月7日圓滿結束,共30位社區藝術家提供90件作品參展,吸引近5000人蒞臨參觀。

作品配合展覽主題 - 「和諧」,透過藝術家豐富想像力、創造力呈現出動人的和諧之美。

南天大學美術館有紀法師全力以赴,親力親為統籌藝術展的一切工作,從佈展到撤展都帶領義工們配合藝術家一起完善每個細節的作業,讓藝術展順利完成。

藝術家對一期一會的藝術展均依依不捨,紛紛與有紀法師合照,亦有部份藝術家在並參展作品前拍攝,留下珍貴美好的回憶。藝術家Linda Brown是藝術家代表,很感謝與榮幸參加美術館從2019 年開始安排的社區參與藝術展,可以讓本地藝術家互相認識、交流與學習,是很理想的藝術平台;她很喜歡用不同色彩,表達對社區與大自然的和諧與和平共處,並分享明年將會在美術館舉辦個人藝術展。

藝術家Meg Costelloe分享就讀中學時鼓勵同學認識多元文化和諧的重要,大家是依互共存,有密切的互動與關係,在作品中流露出對大自然的關懷。藝術家Brittany Ruiz表示3個月的展覽瞬息即逝,很珍惜因緣,讓自己作品可以在美術館參展,期望很快能夠回來再參加藝術展。藝術家Christina Castlereagh指出,美術館很祥和與寧靜,配合其作品「金魚」,無拘無束在水中嘻戲,充份表達出和諧的珍貴,南天寺給予她很友善的感覺,希望明年能夠以不同主題參展。

藝術家Judy Bourke是Illawarra是社區知名藝術家,參展後接到很多朋友與參觀者正面回饋,大部份作品均發人深思,日後會再參加美術館安排的藝術展。參加卸展工作的義工陳曉茜與Sam指出,南天寺有傳統殿堂,亦有多元文化的藝術展覽,傳統與現代互相配合,充份具體表達出「和諧」。

南天大學美術館有紀法師感動分享,此次藝術展共吸引了近5000人前來觀展。所有參展的藝術家們都十分歡喜讚歎南天寺和南天大學所提供的藝術平台,並紛紛期待下一場的年度藝術展。

 

南天大學美術館有紀法師接待藝術家,結下歡喜善緣。人間社記者Shirley攝

參加卸展工作的義工陳曉茜與Sam指出,南天寺有傳統殿堂,亦有多元文化的藝術展覽,

傳統與現代互相配合,充份具體表達出「和諧」。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藝術家們歡喜在參展作品前拍攝,留下珍貴美好的回憶。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人間社 心昇 基督城報導】2021-03-27

紐西蘭基督城 Lincoln 健走團體20名長者在團長 Lena Methvan 的帶領下,於3月23日來到南島佛光山出席聚會活動,由美術館館員曾俊美接待。

曾俊美帶領長者參訪美術館「行願千里-許文融創作世界巡迴展」,介紹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展品。大眾對獨具匠心的展品深感讚歎,尤其作品蘊含的意義,例如主題雕塑作品是敘述大師一生對佛教奉獻的足跡,牛系列繪圖乃是許文融老師童年生活與牛的深遠情誼。當中,部分長者曾於十年前來美術館觀賞「姚紅英刺繡展」,至今對精湛的刺繡手藝依然念念不忘。在得知展覽將在5月再次展出,長者表現得雀躍萬分,馬上記下日期,表示一定要出席開幕式,對此難得一見的展出殷切期待。

參訪完畢,長者到滴水坊用餐,盛讚美味的素食及咖啡,還有工作人員的周到服務。曾俊美向長者介紹南島佛光山將於下個月舉辦的「佛誕節浴佛法會與園遊會」及「佛光寶寶祝福禮」,長者覺得很有意義,表示會安排時間出席,也會介紹給家人及朋友。

 

大眾對「行願千里」獨具匠心的展品深感讚嘆。圖/曾俊美提供

【人間社 陳璿宇 彰化報導】2021-03-25

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於3月21日舉辦「魚我們在一起—蔡昱安多元創作巡迴展」開幕茶會。展出者蔡昱安對魚類充滿喜愛,讓魚類成為他的主要創作題材,除了繪畫,更涉獵相關廣博魚類的知識,堪稱「魚達人」。此次,巡迴展是昱安在長成為高中大男孩的階段,透過「魚我們在一起」,藉由不同媒材,透過「魚」為創作主軸,展現他的成長故事與人生好緣。

大竹國小提琴社指導老師楊淯祺帶領8位學生小提琴演奏,演奏〈甜蜜蜜〉、〈告白氣球〉、〈掀起妳的蓋頭來〉曲目,優美的旋律增添會場的溫馨氣氛。

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表示,藉由昱安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他透過畫筆,畫出魚類的世界,從作品中讓人發現魚是有序地前進,用畫風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藝術家看的世界是不同。

「我們陪伴他,他也豐富了我們。」蔡昱安指導老師暨乾媽李行華回想,10年前,昱安就讀國小一年級,這幾年來許多人陪伴著他,他總是讓人很感動。對一個身障的孩子,昱安的父母親對孩子付出更多愛,在他的成長階段用心陪伴,更讓所有人感動。昱安喜愛鯉魚,喜愛畫畫,每逢假日父母總帶著他到海邊、溪邊與河邊,甚至包括水族館,他除了繪畫更涉獵相關廣博的魚類知識。

蔡昱安的媽媽簡淑玲談及,因為有了昱安這個孩子,真的學會了很多,同時得到很多人的幫助。簡淑玲泛紅著眼,娓娓道來心中的感謝,感謝一路上曾經陪伴過他們家庭的貴人,不管是學校老師、朋友或是親戚。「身障的孩子,有很多沒有機會被發掘,而不是孩子沒有天份。」希望昱安對生命的熱愛,及特殊的天賦,透過藝術創造能成為很好的教材。

參與貴賓,藝術家黃媽慶、洪文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戴登鐘、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副會長林杏芬、區協會委員蕭清梅及彰化民眾逾百人與會。

 

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於3月21日舉辦

「魚我們在一起—蔡昱安多元創作巡迴展」開幕茶會。人間社記者許成旭攝

展出者蔡昱安對魚類充滿喜愛,讓魚類成為他的主要創作題材,

除了繪畫,更涉獵相關廣博魚類的知識,堪稱「魚達人」。人間社記者許成旭攝

蔡昱安指導老師暨乾媽李行華致詞。人間社記者許成旭攝

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致詞。人間社記者許成旭攝

蔡昱安的媽媽簡淑玲致詞。人間社記者許成旭攝

【人間社 心昇 基督城報導】2021-03-21

「行願千里-許文融創作世界巡迴展」自從2021年1月在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展出以來,備受各界讚賞,包括藝術家、教育界、退休人士及普羅大眾。

紐西蘭藝術家 J.K Weir 對「行願千里」的牛系列繪圖作品印象最深刻,她表示此系列詮釋了三個要點:對生命的尊重 (Respect),對生活的熱情 (Live) 和線條的動感 (Movement)。Weir 最愛〈母女情深〉,作者把牛的情感和身上的紋路描繪的非常生動。同樣是藝術家,Weir 覺得許文融老師的藝術才華獨一無二。自一月觀展以來,Weir 一直介紹她的繪畫學生及朋友來觀展,學生表示太驚歎了,很想學習獨特的繪畫技巧。Weir 也曾帶一位 90 歲的朋友來觀展,對方感到非常歡喜,停留許久欣賞。

紐西蘭籍退休夫婦 John 和 Adie,最欣賞〈不朽傳說〉雕塑作品,看似人體的雕塑,卻以佛經裡的字句作為人頭的表徵,說明這個人的思惟裡充滿佛教義理,是很高的藝術境界。觀展當日是 John 的生日,感覺展覽帶給他很大的精神層面收穫,感謝藝術家送給他的這一份特別獻禮。

基督城民眾 Janice 觀展時,對許文融老師的創作才華感到驚歎,尤其獨特的雕塑作品簡直令她大開眼界。她最欣賞主題作品-〈行願千里〉,感覺作品彷彿在詮釋一條漫長的人生路。得知這是敘述星雲大師一生為佛教奉獻的足跡,並瞭解到大師已經高齡95歲之後,Janice深受大師的精神感動。

紐西蘭坎特伯雷理工學院職員 Chiaki Bolam Smith,對〈禪林清境〉作品有很深感觸,彷彿看到自己的身影。Chiaki 在學校宿舍服務,學生來自紐西蘭全國各地,沒有親人的陪伴,加上學習壓力,學生有很多不適應之處,她的工作需要輔導學生,自己也承受著壓力,於是沒上班的時間會到基督城的 Port Hill 山上獨坐靜思釋放壓力,欣賞〈禪林清境〉之後,內心得到許多的啟示及能量。

「行願千里」將展至本月28日。許多訪客希望展出結束前再來觀展,欣賞這千載難逢,高素質、高境界的藝術展出。

 

 「行願千里—許文融創作世界巡迴展」自從在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展出以來,

備受各界讚賞。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基督城民眾Janice最欣賞主題作品—〈行願千里〉,

為星雲大師一生為佛教奉獻的足跡深深感動。圖/曾俊美提供

 紐西蘭藝術家J.K Weir讚賞許文融老師獨一無二的藝術才華。圖/曾俊美提供

紐西蘭籍退休夫婦John(左)和Adie(右),最欣賞〈不朽傳說〉雕塑作品,看似人體的雕塑,

卻以佛經裡的字句作為人頭的表徵,說明這個人的思惟裡充滿佛教義理,是很高的藝術境界。圖/曾俊美提供

 許多訪客希望「行願千里」展出結束前再來觀展,

欣賞這千載難逢,高素質、高境界的藝術展出。圖/曾俊美提供

紐西蘭坎特伯雷理工學院職員Chiaki Bolam Smith,

對〈禪林清境〉作品有很深感觸,彷彿看到自己的身影。圖/曾俊美提供

【作者:康淳菁】2021-03-15

2021年新春,走進佛光緣美術館,欣賞名家創作聯展,進入眼簾就是一座很熟悉的銅雕,很復古的農村場景,這是小時候回嘉義老家,坐在門口桌椅寫功課的畫面,想不到觀賞作者蕭啟郎作品「春耕」,就讓思緒掉入時空的迴廊。

短暫出生地的故鄉,童年只有逢年過節,才和家人回去探望祖父母,卻是生命中難忘的親切風景。雖然土角厝已在前幾年倒榻,剷平為平地,但對家鄉土地的情感記憶,故鄉情恆在心中根深蒂固。「回外婆家」的鹽水孫厝寮和詩路,也連帶思想起久遠的懷念。

臺灣早期農業社會背景,就是樸實善良和充滿光明面,「春耕」總寄望夏耘秋收能「豐收」。在農忙之餘,如果有些許逸致雅興,親子能「閒話家常」,就是內心世界最大的富足。在那個年代無所謂「舊情綿綿」,但親戚手足能在「青青草原」、當「頑童」等「暮歸」,則是人與動物,逗樂的赤子之心自然流露。喜賞蕭啟郎銅雕作品展現,憶童年生活的和諧與無爭風格。

藝術家作品,往往也是彰顯其個人成長的內涵,對於南部屏東的印象,曾走過南門,欣賞陳文福細膩的寫實畫風,更能連結古蹟建築。當年的時空背景,「絲瓜綿延」、「包粽」、「迎春接福」,都是熟悉的場景。感謝作者將台灣早期勤奮民風的身影,以畫筆呈現溫馨的暖暖風,感動這「美好的一天」,有緣來欣賞。

透過藝術家創作激發的感動力,除了讓近鄉情怯,也讚嘆由洪仁堡、劉文隆、張明琴三位共同合作繪畫的大型作品「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正呼應星雲大師2021年的新春墨寶。圖中牡丹梅菊百花就是吉祥的象徵,牧童牛隻沐浴也很舒心。在牛年更有富貴迎新的祝福意境,整面圖象就是令人歡喜自在。

新春繁花盛開的美術館,作品多樣化,深具心靈洗滌與寧靜的作用。《佛光菜根譚》:「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彷彿就是心有所感的寫照。

佛光緣美術館名家創作聯展「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展期至3月21日,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覽灌溉心田,讓自性生命力的花開滿人生。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2021新春名家創作聯展

🎈展覽地點:佛光緣美術館總館(佛光山寺)
🎈展期日期:2021/1/23-3/21
🎈開幕日期:2021/01/24
🎈參觀時間:09:00-17:00 免費參觀 (全年無休)

 

 蕭啟郎作品—豐收。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洪仁堡、劉文隆、張明琴三位共同合作繪畫的大型作品「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蕭啟郎作品—舊情綿綿。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蕭啟郎作品—閒話家常。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陳文福作品—外婆的家。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陳文福作品—迎春接福。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陳文福作品—絲瓜綿延。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陳文福作品—美好的一天。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蕭啟郎作品—春耕+豐收。人間社記者康淳菁攝

【人間社 余菁雯 台中報導】2021-03-16

知名工筆畫家葉旻碧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心畫-葉旻碧創作個展」,展期於2021年3月13日至4月25日。3月13日舉行開幕茶會,邀請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舘台中館長覺居法師、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南投地方法院庭長林永祥、江洐壽老師、建國科技大學教授林清境等書法家、畫家、陶藝家、工藝家以及愈百位愛好藝文人士共襄盛舉。

茶會在佛光山惠中寺一樓大廳設置6茶席,由專業茶師司茶,讓與會大眾靜心品茗,聆聽音樂家許桂才老師現場演奏洞蕭、胡籚絲、中國笛等,享受茶襌一味及濃厚文藝氣息的歡樂時光,獲得滿場喝采。

葉旻碧老師致贈創作〈空谷幽蘭〉膠彩畫作一幅,作為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永久典藏,覺居法師回贈感謝狀。覺居法師表示,佛光山最大資產是給人歡喜,道場是心靈的加油站,參加活動展覽、修行都能給人清淨與安住。觀賞葉老師畫作,令人讚嘆不已,除了工筆細膩,佈局與色彩絕佳堆疊,能給人歡喜心、親和力與安定感,值得細細品味欣賞。

曾偉宏提及,曾邀請葉旻碧老師為玉山國家公園繪製三本書籍,葉老師的作品深受大眾喜愛,讚歎葉老師畫風細膩,對大自然明察秋毫、慧心獨具,巧繪鳥獸栩栩如生,勾勒山川美景如現場重現,是位當代不可多得的藝術家。

葉老師提及她從小在四面環山的茶鄉長大,終日與山林鳥禽為伍,蟲鳴鳥叫潺潺流水陪伴她度過天真無邪的黃金歲月,常與父母親進入山林工作,有深入觀察自然生態的機緣,樹木草石肌理紋路,自然而然烙印於心。

葉旻碧老師說,父親是自己繪畫的啓蒙師,幼年時就教她在石頭、地面上畫畫,從塗鴉中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高中時期追隨江衍壽老師學習水墨畫,畢業後進入鳳凰谷鳥園服務,對鳥類生態有了更深的認識與喜愛,開始嘗試以工筆畫法對鳥類描繪,創作受到藝文界肯定,出版了多本的工筆畫藉,最喜歡受邀到保育團體及國家公園寫生創作。

熱愛大自然的葉老師對現今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及破壞,感到憂心忡忡,企盼藉由畫畫結合生態環境,將稀有珍禽、植物描繪紀錄下來。呼籲大眾重視生態保護與復育,代代留傳大自然賦予地球居民的寶貴資產。

「心畫—葉旻碧創作展」作者葉旻碧(圖第一排左四)與現場觀眾大合照。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攝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館長覺居法師致詞。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攝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致詞。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攝

【人間社 心昇 基督城報導】2021-03-06

紐西蘭藝術家 Leonore Ashby 與丈夫 Errol Ashby,因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於2009年舉辦「藝繡奇觀—姚紅英刺繡展」的因緣,成為佛光緣美術館之友,自此與常住結下不解之緣,與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主任覺西法師及二館團隊建立了深厚感情。Ashby 夫婦每隔數周就會來參訪美術展,寒暄問候、關心常住與團隊成員的近況。

好客的 Ashby 夫婦,曾邀約二館團隊及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南島協會幹部前往其位於基督城50公里外的 Darfield 住家作客。他們的家裡有偌大的花園種植許多植物,還有一棵基督城最大、最老的百年核桃樹,經常把採收的核桃送到南島佛光山供養常住,因此被稱為「核桃夫婦」。退休的核桃夫婦以打理花園為生活樂趣,也會把庭院採收的農作物供養常住,待人非常誠懇友善。

喜愛編織的 Leonore 十年前參訪二舘時,偶然在路邊發現一條銅線,啟發她創作銅線藝術的念頭。經過不斷研發,她以精細的手工創作出多種不同主題的迷你銅線藝術作品,如動物、植物、衣物、首飾、日常用品等。其細膩且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備受讚賞,2019年在紐西蘭二館舉辦「Reflections 銅線藝術展」。年屆七旬的 Leonore 視力已大不如前,手腕也因為長期編織銅線藝術作品而疼痛,大部分作品無法複製,因此顯得非常珍貴。在展出期間,Leonore 的銅線藝術作品深受歡迎,更曾在南島佛光山舉辦的大型活動呈現「藝術創作現場示範」,好評如潮。

Leonore 感謝常住提供因緣,成就她生平第一次的個人藝術展出。進行「藝術創作現場示範」活動時,面對百位群眾現場講解及展示藝術創作,還要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對於性格內向的 Leonore 而言是人生中的最大挑戰,也是跨越一大步的前進。在2019年,藉由參加紐西蘭一館舉辦的「櫻花節藝術沙龍」活動的因緣,核桃夫婦得以前往北島佛光山以藝術家身份參與活動,有機會認識許多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並互動交流,擴大了視野。

核桃夫婦表示非常歡喜來道場,每次至市中心辦事必會前往拜訪,道場是他們在基督城的家,有寧靜祥和的氛圍和熟悉的臉孔,也是他們的心靈充電站。他們覺得住持滿信法師就像一位導師,覺西法師像是家人也是朋友般親切。道場經常舉辦各類型活動,讓他們學習不同文化的習俗與節慶。每一次道場舉辦大型活動,看到許多義工無私地付出,為廣大民眾帶來許多歡樂,深深感受到集體創作的力量,也為義工的付出所感動。

 

 Leonore Ashby(左)如願以償在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舉辦「Reflections銅線藝術展」,

旁為丈夫Errol Ashby。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受邀為南島佛光山舉辦的大型活動呈現「藝術創作現場示範」,

好評如潮。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的「Reflections銅線藝術展」在展出期間吸引許多紐西蘭大眾參訪。

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多年來,Leonore (右三)和Errol Ashby(左二)夫婦,

與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右二)、

主任覺西法師(左一)及二館團隊建立了深厚感情。圖/紐西蘭南島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以巧手製作精緻的銅線藝術。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以巧手製作精緻的銅線藝術。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以巧手製作精緻的銅線藝術。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以巧手製作精緻的銅線藝術。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Leonore Ashby以巧手製作精緻的銅線藝術。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