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 李開梅 台南報導】 2019-09-22

法國史學家阿道夫˙泰納曾說:畫家是迷失在繪畫中的哲學家,他們所擅長的是向理性說話,而不是向眼睛說話。藝術家施炳煌在「相、非相」的創作個展中也提到「非相」畫作,就是用心眼看內心的感受,不要執著於形相上,要用心觀想從中悟到《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真心佛性。

佛光山南台別院9月21日在佛光緣美術館舉辦藝術家施炳煌創作個展的開幕儀式,展出的主題是「相、非相」,作品共70幅,展期至10月27日止,歡迎大眾前往參觀。貴賓有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館長滿舟法師、台南大學校長黃宗顯、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版畫名藝術家林智信、台南市政府顧問鄭枝南、白河區長蕭福清、台南市書法學會理事長蕭清祥、藝術界畫友、教育界師長等近200人參加。

滿舟法師表示,佛教重視藝術,星雲大師更是以藝術來弘揚佛法,大師曾開示宗教和藝術同樣可以感化人心、提升性靈,二者融合從潛移默化中可以互得加乘效果。世界上所有一切造作遷流、生滅變化的相狀都是因緣會遇而生,因緣離散而滅,如夢幻泡影,都是因緣假合,虛妄不定的。若能了解森羅萬象都只是虛妄的幻相,就能見到無形無相的法身如來了。藝術家施炳煌以藝術描述佛法,希望觀賞者能用心感受,與畫中的意境共鳴,激盪出心底的真如佛性。

台南大學校長黃宗顯表示:這是一個美好令人感動的時刻,也是一場藝術饗宴,展覽場地結合著佛法,讓藝術更向上提升,這些獨特的畫作是施炳煌老師將生命本質透過體會表現於畫中,並從中獲得喜悅和生命能量。

版畫家林智信提起初入會場時的感受,他說:一股磅礡氣勢迎面而來,這是心無所住的人才能畫出的作品;曲意生動不滯澀、無法用筆才能運筆自如。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為藝術而藝術,好作品是要經過長期的打拼。

藝術家施炳煌說明其畫作為何會從有相到無相,他表示退休後為了沉澱心靈,大量閱讀佛法及老莊思想的書籍,他知道因緣具足、道法自然、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他想追求永恆,覺得書法最能代表中華文化,於是再拾筆墨把以前西畫裡的原理原則加上點、線、面的處理,讓畫呈現自由變化,從中體會空中生妙有的精彩畫面。

享譽藝術界的施炳煌,再一次成功的呈現他生命的閱歷及對佛學的體悟。

  20190922 TN 03  20190922 TN 04

為實踐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佛光山南台別院特別辦理為期三天的2019「信仰與傳承」千人創意燈籠彩繪活動,收件總計千件。19日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林智信老師、台南美術館榮譽理事長陳泰元老師、國畫家王國和老師、台南市悠遊畫會理事長楊坤煌老師為評審委員,於佛光山南台別院進行評審。

閱讀全文...

藝術畫作的實體畫面,結合上雲端設計的虛擬場景,AR技術打造了藝術作品的新亮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首度引進AR新科技的數位畫展,策展藝術家陳怡月帶領中山大學專任教授王以亮,長榮大學專任教授林慶祥、潘瑞琮、李彩華,高雄女中中文老師周蓮,古韻箏樂團團長陳秀玉等聯合展出,以「AR擴增藝術─互動藝術」為題,9月29日舉辦開幕儀式。

閱讀全文...
第 3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