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妙倫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報導】2021-11-11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集合四位經頂尖大學藝術教育薰陶淬煉的藝術家:吳銀海、陶亞倫、鄭秀如、阿卜極,由具有十年博物館經驗的藝術工作者魏瑛慧策展,推出當代藝術作品展「對焦1.0-質性藝術NO:2」,展期即日起至12月19日,並於10月31日下午在總館開幕。

強調將精神狀態純度提升至言語道斷狀態的這個畫展,極度挑戰佛光山展出作品的風格取向,但館長如常法師致詞時說,「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一向強調傳統必須結合現代,佛光山的建築外觀及內部的現代感呈現,軌跡清晰」。

分別融和東、西方的技法,在網路虛擬真實並存的當代,四位藝術家以技術的、書寫的及材質的、數位性四個座標向度,啟發觀看者穿透虛假真實的辯證關係,探索自我內在。展覽發起人阿卜極表示,展覽主題的「1」即一切,「.」指大無外、小無內。感謝美術館提供當代新銳藝術家展覽當代的作品,希望未來能繼續在佛光山展出3.0~4.0。

高師大美術系榮譽教授洪根深則讚譽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這次的展覽將成為重要里程碑,能吸引新銳藝術家走進佛光山的展覽殿堂。

策展人魏瑛慧解說,「質性藝術」強調精神性脈絡的狀態表達。她舉「微風吹過頭髮的感覺」為例,說明質性藝術就是以美術手法將這種感覺解構後的精神脈絡呈現出來。吳銀海描述自己一向與「複雜」不相應,他的作品純粹是心的反映,所以被描述為是「身心靈的共振」。鄭秀如則讓觀者透過日常物件探索物件移動中的「真實」。陶亞倫結合AR和VR等新媒體科技藝術帶觀眾領略「超真實」世界的形成。

現場貴賓有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順章賢伉儷、高師大榮譽教授洪根深等,及文化與教育界等近80位嘉賓蒞臨。

展覽資訊請點此

2021111101

「對焦1.0—質性藝術NO:2」開幕剪綵儀式。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2

如常法師致詞表示,在星雲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建築中能看見傳統結合當代的軌跡。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3

吳連賞校長在致詞中多次提到大師與高師大的因緣,稱歎大師的智慧與遠見。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4

高師大美術系榮譽教授洪根深則讚譽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這次的展覽將成為重要的里程碑,能吸引新銳藝術家走進佛光山的展覽殿堂。​

2021111105

展覽發起人阿卜極表示,展覽主題的「1」即一切,「.」指大無外、小無內。感謝美術館提供當代新銳藝術家展覽當代的作品,希望未來能繼續在佛光山展出3.0~4.0。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6

策展人魏瑛慧解說,「質性藝術」強調精神脈絡的狀態表達。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7

藝術家吳銀海描述自己一向與「複雜」不相應,他的作品純粹是心的反映,所以描述為是「身心靈的共振」。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8

藝術家阿卜極老師現場導覽展出作品。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9

陶亞倫結合AR和VR等新媒體科技藝術,帶領觀眾領略「超真實」世界的形成。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10

展出藝術家鄭秀如,讓觀者透過日常物件探索物件移動中的「真實」。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1 2021111102 2021111103 2021111104 2021111105 2021111106 2021111107 2021111108 2021111109 2021111110

長期收藏歷史佛像畫的王冠麒居士,因為神明聯誼會和佛光山結緣,日前他捐出4幅大型佛像畫,希望透過佛光山的文物保存與展示,讓這些佛教珍寶能被後人看見。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1-10-19

收藏家王冠麒收藏佛畫逾40年,珍藏各地各朝代的佛畫,10月18日捐贈一組三幅的「三寶佛」絹畫予佛光緣美術館典藏,捐贈儀式於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一樓客堂舉辦,同日再致贈一幅佛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代表接受,回贈感謝狀和《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王冠麒生長於台南市本淵寮,20多歲時創辦加工廠,因為收藏一幅觀世音菩薩畫像,自此開啟收藏佛畫之路,至今逾40年,為保存珍貴佛畫付出不少心力。王冠麒為本淵寮元帥府主委,2018年宮廟受邀參與在佛館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他連續參加2年,感受到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也看到作為博物館的佛陀紀念館,在文物保護上的用心,因此生起贈送佛畫的想法,如今終於因緣具足,捐贈出其收藏品中較大幅的佛畫,直說:「很高興,覺得還是捐這裡最好。」

陪同前來的知名版畫家林智信之子林俊賢表示,他在因緣際會下欣賞到王冠麒收藏的佛畫,十分歡喜有此好因好緣,希望能貢獻一點能力,和大家結好緣。如常法師針對佛畫討論修復細節,表示修復非一時可完成,但修復成功更能彰顯其價值。

如常法師分析畫作的背光、金剛座、手印,讚歎其內容、工法、布局都很難得,感謝大家的護持和種種善因好緣,提及修復是條漫長的道路,如何將珍貴的佛畫透過修復、保存,再加以弘揚,是目前所要做的重要工作。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針對佛畫討論修復細節。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收藏家王冠麒(前排右七)10月18日捐贈一組三幅的「三寶佛」絹畫與佛光緣美術館典藏,

佛陀技館館長如常法師(前排右八)代表接受。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王冠麒同日再捐贈一幅佛畫。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山2021徒眾聯展現正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吸引許多法師與民眾前往欣賞。評審委員也講評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作品在質與量上面仍非常豐 富,尤其在素材選擇上更加創新多元。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1-09-02

「耕耘心田─佛光山2021年徒眾作品巡迴聯展」即日起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展出成員組成堪稱絕無僅有,不是畫家或書法家,而是佛光山的法師、入道師姑。此為星雲大師期望徒眾以藝術弘揚佛法,由佛光山傳燈會、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共同主辦,從2017年開始舉辦「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自此年年向徒眾徵件,廣受歡迎。為讓海內外信眾有機會欣賞,特將歷年佛光獎、菩提獎、般若獎作品,和2021年作品舉辦巡迴展並出版畫冊。

今年雖值疫情,但海內外仍有近400件參加,涵蓋繪畫、書法金石、攝影、影音、立體等類別。受疫情影響無舉辦開幕,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特於8月26日安排宗務委員一起前往參觀,表達對參展徒眾支持鼓勵,也以此作為開幕祝賀。

心保和尚以一幅書法作品〈如意〉,祝福所有人心想事成。心保和尚表示,徒眾聯展舉辦幾年以來,不乏有優秀作品,從中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潛能無限,所謂潛能開發,以及佛教說的「發心」,發心就能發揮潛能,修行也要發心,發心必能成就。相信大家透過欣賞這些作品中,必定會有收穫。

慈容法師說,佛光山的法師不是只有修行、誦經,也多才多藝,早期也接觸過許多事物,在此次展覽中看到多樣媒材的展現。創作的過程心要平靜,出家人靜下心來發揮,也是禪心的展現。

今年立體類佛光獎為南天寺全體製作、由5184片塑膠片串成的〈夢幻泡影─《金剛經》〉裝置藝術,在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帶領下,大家發揮集體創作精神,透過光影,讓《金剛經》的每一字照亮經典的智慧,在現今疫情中,為人帶來光明和安定;而南天寺此次的裝置藝術作品,無論在媒材、內容、形式和構思上都令人意想不到,獲得評審高度肯定。滿可法師表示,這件作品凝聚大眾的情誼,融和藝術與修持,以此馨香供養星雲大師和十方大眾。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說,佛光山徒眾的作品特色,一是創作者都是新人、素人;二是法師們在空間,以及取得媒材有限的條件下創作的作品新鮮少有;三是作品極具原創性。評審委員黃壬來表示,法師將佛教義理和藝術元素二者做非常巧妙的結合,無論平面或立體作品都有掌握此精神,且今年在素材運用和題材的多元化都比之前更為豐富。

9月1日於佛光山2021年海內外徒眾講習會上頒發各類組前三名及優選、佳作,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頒贈感謝狀予邀請展的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覺源法師;心保和尚並頒發2022年春聯創作佳作獎。各類組頒獎有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和副住持慧倫法師、慧昭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等。

有正法師以〈開燈的人〉獲繪畫組佛光獎,他表示,「開燈的人」猶如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隨處應現,救度苦厄,希望以這幅畫,獻給在全世界秉持星雲大師精神、奉獻服務的大家。影音類佛光獎知明法師分享創作理念,影片取名《悟.一念之間》,為有感在弘揚人間佛教的路上會遇到困難,只要轉念,悟就在一念之間。

◎「耕耘心田─佛光山2021徒眾作品聯展」各類前三名得獎名單如下:
(一)繪畫類
佛光獎:有正法師
菩提獎:慧本法師
般若獎:知恩法師

(二)書法金石類
佛光獎:妙暘法師
菩提獎:如得法師
般若獎:永海法師

(三)攝影類
佛光獎:覺如法師
菩提獎:如輝法師
般若獎:如地法師

(四)影音類
佛光獎:知明法師
菩提獎:蘇鈺惠同學
般若獎:妙至法師

(五)立體類
佛光獎:南天寺全體
菩提獎:妙松法師
般若獎:妙耀法師

繪畫類佛光獎有正法師「開燈的人」。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一)、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中),特於8月26日安排宗務委員一起前往參觀,

表達對參展者徒眾支持鼓勵,也以此作為開幕祝賀,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導覽(左一)。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從徒眾作品聯展中,

可以看見每個人的潛能無限。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表示,創作的過程心要平靜,

出家人靜下心來發揮,也是禪心的展現。人間社記者李生鳳社

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右)

頒贈感謝狀予邀請展的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覺源法師(左)。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頒獎與徒眾作品聯展獲獎者。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立體類佛光獎為南天寺全體製作,

由5184片塑膠片串成的「夢幻泡影—《金剛經》」。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由5184片塑膠片串成的「夢幻泡影—《金剛經》」,透過光線,

讓《金剛經》的每一字照亮經典的智慧。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人間社 曾俊美 紐西蘭基督城報導】2021-09-05

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於9月2日召開「2021年世界管理講習會」,有佛館、總館及全球27個分館的館長、承辦法師、主任、館員200餘人共同進行視訊會議。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帶領一館和二館團隊參加,二館由主任覺西法師帶領團隊7人參與。

今年講習會的主題為「藝文弘化新氣象」。總館長如常法師致詞表示,佛光山的美術館要呈現出道場的人間化、生活性、藝文化,這是與其他寺院的不同之處。來自不同級別的藝術家,結合學校及社會大眾將佛法人間化,課程的安排讓各館館長把各地的文化結合藝術弘法特色,讓大眾看到弘法的宏觀性;此外,也讓各分館進行交流,亙相學習。講習會讓各館尋求弘法的新思維,思考如何從弘法中找出差異性、未來性和永續性;與此同時,還要著重培養人才和未來的傳承,找出新創意和新成長。

 

在年度重要宣導事項包括:一、總部重要活動執行報告。二、2021年度巡迴展活動執行報告。三、2021年出版計畫。四、重要專案。今年,總館舉辦了「2021年徒眾作品徵件與展覽活動」,已於8月21日在總館做巡迴首展。紐西蘭基督城藝術家Keith Morant的藝術展相繼在紐西蘭一館與二館展出,獲得良好口碑,一館策畫為Keith舉辦「生命之歌」世界巡迴展,預計明年在東禪館、大陸和台灣巡迴展出。以上兩個展出作品已收錄在《佛光之美佛光山法師、師姑創作作品集》和《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22》。

如常法師主持講習會第一環節,由三個別館報告過去一年進行的特色展出,有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報告的「紐西蘭如何藝術快閃」、日本館館長滿潤法師報告「花開富貴日本館的牡丹展」、大覺分館館長妙士法師報告「大覺寺美術館新館展望」。滿信法師主持講習會第二環節,由高雄館館長妙樂法師報告「壽山寺星雲大師故事館」、台中館館長報告「新惠中寺美術館新館展望」、佛館副館長有賢法師報告「佛教海線絲路的科技弘法」。報告中呈現各館如何以現代化科技呈現出佛教的歷史及傳統觀念,無論是宏觀的道場外觀,乃至於內部運用的嶄新科技,都令人歎為觀止。

在專案討論環節,提到一、目前正在策畫幾個新分館,如泰華寺美術館、大覺分館、新惠中寺、中天寺美術館及壽山寺星雲大師故事館。二、紐西蘭一、二館的展館進行空間優化,重新裝修提升展場空間的使用機能。三、佛光山全球典藏管理系統規畫與建置。大眾非常期待見到以上分館的進度,把弘法的因緣開拓給更多有緣人。

 

講習會的各項報告開拓了大眾的視野,看到各館在過去一年做出的努力,學習到如何善用資源及科技達到弘法效益,也從大家的弘法熱忱中燃起了新動力,讓與會者更明確認知藝術弘法的方向,在未來的弘法路上共精進。

20210905-2
20210905-5
20210905-4
20210905-3
20210905-1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1-08-04

配合政府疫情從三級調降為二級警戒,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自8月1日起對外開放,個人或團體前來需至佛光山全球資訊網預約登記。但由於近期雨勢不斷,8月1日雨量達停班停課標準,高雄市政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原定對外開放有所調整,佛光山已預約登記者,可至大雄寶殿禮佛和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參觀,佛館暫停開放,開館順延。

8月1日重新開放第一天,雖然下著大雨,仍有數名遊客預約,撐著傘到佛光山,高興地在雨中漫步。2名越南籍人士表示,他們居住地就在附近,之前常到佛光山。有義工表示許久沒有前來,得知重新開放後,立即預約,歡喜至大雄寶殿禮佛,承諾繼續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目前則是延續展出「人間佛陀」的佛誕節漫畫特展,展出《人間佛陀漫畫系列》手稿和分鏡圖等,8月1日開放首日即有信徒和遊客偕同家人前來欣賞,讚歎「人間佛陀」漫畫展在疫情期間為大家帶來深刻教育意義。

重新開放後,雖然連日大雨,但澆不熄信眾的虔誠信心,大雄寶殿陸續有人前往禮佛,好不容易盼到開放,更要把握與佛接心的機會,在疫情中祈求身心安頓。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表示,自7月27日調降二級警戒,為謹慎起見,規畫多項防疫規定,像是員工回山前必須快篩,自8月1日起正式開放,則有二項重要措施,一是第一線人員必需戴上口罩、面罩;二是在佛光山朝山步道、佛陀紀念館等重要出入口設置智慧防疫門,來山參訪前需事先預約,掃描QR碼後再入內,且必須全程戴口罩、酒精消毒等。

另外,適逢農曆七月孝道月,特別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等多位,為三時繫念、《梁皇寶懺》等錄影法會和開示,鼓勵信眾在此期間透過網路精進,達到慎終追遠和兼顧防疫。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則表示,佛館現有「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歷代高僧書法展」等大展;禮敬大廳滴水坊、佛光一滴提供美味素食,讓大家開展蔬食防疫新生活,並在佛館寬闊的環境中享有好心情。

佛光山大雄寶殿陸續有人前往禮佛,好不容易盼到開放,更要把握與佛接心的機會,

在疫情中祈求身心安頓。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8月1日重新開放首日,即有信徒和遊客偕同家人前來欣賞展覽。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提供

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自8月1日起對外開放,個人或團體前來需至佛光山全球資訊網預約登記。圖/佛光山資訊中心提供

8月1日重新開放第一天,雖然下著大雨,仍然有遊客即使撐著傘也要到佛光山。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陀紀念館「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延續展出「人間佛陀」的佛誕節漫畫特展。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佛陀紀念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成立將近60年「國風畫會」,日前集結歷任會長的畫作,來到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看到「國風畫會」的精神傳承,也看到六位藝術家各具風格的精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