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大學美術館迎新春 藝術工作坊展現文化魅力

記者:人間衛視 澳洲雪梨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11

南天大學美術館在農曆新年期間舉辦藝術工作坊,透過醒獅塗色、吉祥剪紙、年畫拓印等活動,讓民眾體驗東方文化之美。不少西方遊客首次參與,更深刻感受漢字祝福的意涵,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紅紙翻飛、墨香四溢,新春藝術工作坊為南天大學美術館帶來滿滿年味! 大眾熱情參與年畫拓印。

在義工指導下,將「福」、「吉祥」等字拓印在大紅紙上,感受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場藝術工作坊不僅展現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與者跨越語言隔閡,感受漢字的美。許多參與者表示,這場活動讓他們留下難忘的回憶。

當地居民好友攜手一同前來,也透過年畫拓印,學習東方文字之美。居民感動地說,這是她「人生最美好的一天」,並感謝義工的熱情接待。

這場新春藝術工作坊,透過藝術搭建文化橋樑,讓參與者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中華文化與佛法智慧。南天大學美術館透過藝術弘法,讓東方文化的喜悅與祝福,跨越語言,深入人心。

佛光緣台中館「雙藝呈祥」特展開幕茶會 展出光明希望

【人間社 李文娟 台中報導】2025-02-11

「雙藝呈祥」新春特展2月9日下午於惠中寺舊址的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舉行開幕茶會,與會貴賓有玉雕大師陳培澤、台中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慧珍及台灣美術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等近百位藝術愛好者,雖遇寒流,但仍嘉賓雲集熱情滿滿。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致詞時說明,這項展出是佛光緣美術館本館每年二個「特展」之一,重要性可見一般。感謝倪朝龍及林慧珍二位藝術家伉儷,長期支持及愛護,並引薦史嘉祥跟張振仁兩位優秀老師。本次特展作品具現代、細膩以及奔放的元素,而最後呈現的是非常平衡而且多元的特色。

「我與惠中寺結緣很深,每次來都有回家的感覺,內心很快就能平靜下來,是一個能夠安定人心的地方。」林慧珍在致詞時提到,佛光緣美術館長期用心推動藝術生活化,實在不容易;本次特展特別推薦史嘉祥,是因為他除了是集繪畫、陶藝、雕塑及漆藝的藝術家,更承接更生人美感教育技訓師工作,27年來付出與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作品中融入豐富的體驗及人生觀,展現光明與希望。

林慧珍表示,另一位藝術家張振仁才氣洋溢,作品獨具個人特色,父親張明容是兒童美術教育家,一生奉獻美術及幼兒科學,他赴日進修回國後,受父親感召一同耕耘藝術教育領域,放慢個人的創作步調,尤其11年前開始認真學佛,瞭解「放下、轉念」,並運用於生活與創作中,沉思後的作品更有一種深度與靈氣,是一種蛻變的意境。

陳培澤致詞表示,台灣陶藝能夠占世界一席之地,乃因作品都是因為創作者的感動而來,獨一無二,就誠如今日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充分展現個人特色。

本次展出作品史嘉祥30件、張振仁27件,共計57件,80坪的展區,在兩位藝術家帶領解說下,與會者紛紛表示感受每幅作品創作的心路歷程,彷彿一同進入「心世界」,實是新春一大藝術饗宴。展期即起至3月2日止,歡迎所有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

「認識惠中寺很久了,但今日是第一次進入美術館展場。」前港區藝術中心主任洪明正說,對於宗教團體能提供空間讓藝術走入人群,非常感動與感恩,與藝術中心「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任務異曲同工。他希望藝術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普羅大眾都能享受的文化。

開幕儀式最後,藝術家史嘉祥及張振仁分別捐贈柴燒陶罐及油彩壓克力作品予美術館永久典藏,由知常法師代表接受。

20250211Taichung-008
20250211Taichung-007
20250211Taichung-006
20250211Taichung-005
20250211Taichung-004
20250211Taichung-003
20250211Taichung-001
20250211Taichung-002
20250211Taichung-009

彰化館新春教育活動 Q版觀音押花DIY

【人間社 陳璿宇 彰化報導】2025-02-09

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2月8日舉辦「Q版觀音押花DIY活動」,彰化館組長妙愍法師邀請展出藝術家陳毓姍、鄭淑貞老師、林枝香老師傳授押花的技巧,吸引25位愛好押花的民眾前往體驗。從押花創作中體會押花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藝術活動。

陳毓姍解說菩薩的構圖,從臉部、頭髮與衣服的花材與花色的運用原則。利用玫瑰花瓣呈現菩薩的臉部,白菊花瓣貼成菩薩的衣服,繡球花作成菩薩的蓮花座等重點。經過陳老師清楚講解押花的步驟與細節後,大眾開始押花DIY創作。

妙愍法師表示,這次本館展出觀心自在押花藝術特展,最主要押花的難度在於人的輪廓。展出以三十三觀音為主,藉由押花教育活動讓參與者體驗押花的細膩度及困難度,體會一幅押花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背後的辛苦與不易。除了今日的押花活動,3月8日將再舉辦一場,歡迎愛好押花藝術的民眾,保握難得的機緣前往彰化館體驗。

顏秀眞分享,自從他參加觀心自在新春壓花藝術特展,欣賞藝術家陳玉珊師生的押花作品後,對運用不同花材創作感到驚艷。為瞭解創作的過程,特地帶羅丞邦、劉冠均、劉芯瑜三位小朋友參與Q版觀自在押花體驗課程,孩子在押花過程中發揮獨特創意,除了需要專注力,同時也訓練細心和耐心,當完成作品時,孩子都很有成就感。

20250209changhua-004
20250209changhua-003
20250209changhua-002
20250209changhua-001

翰墨吉祥迎新歲 南天大學美術館工作坊凝聚社區情誼

【人間社 Sophie Wei 澳洲臥龍崗報導】2025-02-04

佛光山南天大學美術館於1月29日至2月2日農曆新年期間舉辦藝術工作坊,透過醒獅塗色、吉祥剪紙及新春祝福年畫拓印等多元活動,邀請大眾以藝術形式體驗東方傳統文化之美,共同迎接乙巳蛇年的到來。活動吸引數百位社區民眾及來山大眾熱情參與。

其中,新春祝福年畫拓印活動最受矚目。工作坊以傳統書法「福」、「歡喜」、「吉祥」、「平安喜樂」等祝願文字為主題,讓參與者將字貼在大紅色紙張上印製,並搭配金色吉祥圖樣。雖然多數西方民眾不諳漢字,但在義工耐心講解下,他們逐漸理解每個字所蘊含的美好祝願,並將這份期盼寄託於墨香之中。不少遊客對自己的創作成果愛不釋手,表示要將作品裝裱收藏,讓新春祝福延續全年。

首次造訪南天寺的Derek偕同兒子Remy參與活動,父子倆在市集漫步,享用精緻茶點,更在美術館度過充實的時光。Derek表示,「3歲的Remy在著色活動中表現得十分專注,難得的親子時光讓我們都感到無比歡欣。」他們特別讚揚寺院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初來訪的遊客也能感受到節慶的喜悅。

活動期間,Deb Perkins與好友Joyce Anderson前來參與。在附近社區生活27載的Deb感動不已,直言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她分享道,過去雖未能常來寺院,但一直在心中為寺院祈福。Joyce首次造訪,她與Deb一同參與太極、禪修等活動,更在拓印工作坊學習東方文字的奧妙。兩人對美術館義工的熱情接待讚不絕口,表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此次藝術工作坊不僅展現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更體現道場致力於推動藝術教育、深耕本土的用心。透過這些充滿年味的藝術活動,讓大眾在歡欣祥和的氛圍中,跨越語言藩籬,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20250204australia-006
20250204australia-007
20250204australia-004
20250204australia-005
20250204australia-003
20250204australia-001
20250204australia-002

西來寺新春盛宴 東方藝術體驗獲好評

【人間社 楚顏靜 美國洛杉磯報導】2025-02-04

佛光緣美術館西來館隆重推出「東方藝術聯展」,特邀「高雄市東方藝術學會」13位藝術家參展,精彩呈現一場融合視覺與心靈的藝術盛宴,展期自1月25日至3月26日。新春期間於西來寺二合堂舉辦為期五天的互動體驗活動,包括紙傘彩繪、藍染及團扇拼布等,讓信眾在禮佛之餘,親身體驗創作的樂趣,感受東方文化的深厚底蘊。

大年初一及初二,西來寺二合堂熱鬧非凡,藝術家們現場創作,與信眾近距離交流,深受好評。書法家張世榮現場揮毫,其蒼勁有力的書法作品備受喜愛。一對年輕信眾特別請張世榮書寫賀詞,作為姐姐新婚的賀禮,場面溫馨感人。

國畫大師陳界民則即席創作達摩祖師畫像,筆法細膩,氣韻生動,令人讚嘆。他亦展出多幅田園蔬果畫作,色彩明亮,筆觸細膩,彷彿能聞到泥土的清香,讓人沉浸於田園的寧靜之美。

母女藝術家黃敏芳與葉子瑜親自指導紙扇與紙傘彩繪活動,讓孩子們在創作中體驗藝術之美。葫蘆雕刻藝術家何明賢與溫士梅則帶領信眾製作葫蘆掛件與擺飾,部分作品更封入精油,兼具實用性與吉祥寓意。

何明賢表示,此次參展源於他與慧軒法師在台灣參展時結下的緣份。他的家鄉以種植葫蘆聞名,並發展出獨特的葫蘆藝術,這次特別邀請協會藝術家共同參展,並設計互動環節,為新春增添藝術趣味,獲得熱烈回響。此外,梁美月專注為信眾繪製牡丹,筆觸細膩,色彩華美,展現牡丹的雍容與富貴,充分彰顯其藝術造詣。

十歲的Silas Huang與家人參與手作活動,並在許願樹上寫下「學業進步」的願望。他表示,在黃敏芳老師的指導下,學會運用旋轉技巧創作色彩豐富的圖案,感受到藝術的樂趣。

來自洛杉磯南灣的設計師Amber Zheng與家人參與書法學習,並向張世榮請益。她表示,學習書法的過程讓她沉靜心靈,並在作品上許下平安健康的心願。

越南華僑Tho Nguyen一家每年春節皆至西來寺走春,期望讓孩子多接觸亞洲文化。他們對紙傘手作活動特別喜愛,並對西來寺的文化教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

首次來訪的Armine Gulyan對亞洲文化充滿好奇,雖然錯過春節表演,但對寺院的文化、素食與藥膳深感興趣,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

本次展覽集結陳界民、何明賢、溫士梅、林悅棋、梁美月、張世榮、黃敏芳、鄭懿罡、葉子瑜、黃栩兒、齊榮豪、劉月裡、周美吟等13位藝術家,這場「東方藝術聯展」不僅展現東方藝術的獨特韻味,更讓信眾透過藝術淨化心靈;藝術家現場創作與信眾的互動交流,也讓東方藝術在西來寺這座文化殿堂中綻放光彩,為春節增添濃厚的文化氛圍。

20250204america-009
20250204america-008
20250204america-007
20250204america-006
20250204america-005
20250204america-004
20250204america-003
20250204america-001
20250204america-002

佛光緣台中館新展 童話黏土藝術點亮佛門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04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在惠中寺新址舉辦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此次展覽是惠中寺新址落成啟用後的首場展覽活動,由藝術家蔡雅玲及11位年輕創作者,提供22件創作作品,將經典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及景緻,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中眼前。

這場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是新惠中寺啟用後的第一場展出,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表示,赤子之心與佛教的「初心」相似,當童話人物出現在寺院中,讓寺院空間變得更加多元和生動。

展覽不僅是蔡雅玲多年來粘土創作的精華展示,也是一場與學生們共同成長的過程,透過黏土創作,作品呈現夢幻童話故事的情節,也傳達了每位創作者對生活、愛與美的詮釋。

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及景緻呈現在觀眾中眼前,在蔡雅玲親自導覽下,參觀民眾更事彷彿置身其中。

開幕式後,隨即由蔡雅玲指導學員們體驗黏土柔軟多變的特性,透過揉、捏、塑型,蘋果、橘子、柿子、鳳梨結合木製筆筒,作品充滿濃濃的年節氣氛。

新馬寺新春系列特展 展出多國佛教藝術

記者:人間衛視 馬來西亞新山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02

來看到佛光山新馬寺新春期間推出系列展覽,其中展出佛教藝術,展品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種類橫跨琴棋書畫,透過畫面帶您一飽眼福。

匯聚琴棋書畫、詩茶花香等各式作品,佛光山新馬寺新春系列的文化藝術展,其中展出佛教藝術,包括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的藝術精品,開幕當天貴賓雲集人潮熱鬧。

大師現場揮毫,除了字畫還有古琴樂器,其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大和尚的書法也參與展出,展現中華傳統八雅文化中的各式藝術,結合人間佛教文化弘法的精神,帶領觀者透過藝術陶冶身心感受心靈寧靜。

佛光緣台中館新春教育推廣 黏土藝術喜迎財神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5-02-02

新春佳節之際,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現正展出的「夢幻童話年節-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於大年初五2月2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喜迎財神存錢筒」。邀請黏土創作藝術家蔡雅玲授課,透過黏土藝術傳遞吉祥與祝福,為新的一年增添可愛的幸運小物。

蔡雅玲表示,黏土捏塑是一種能夠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動,無論年齡,都可以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蔡雅玲詳細介紹製作財神爺的步驟,讓參與者能夠輕鬆上手。首先,大家用膚色黏土搓成圓球,作為財神爺的頭部。接著,再用小塊黑色、白色、紅色黏土製作眼睛、牙齒和舌頭,讓財神爺的形象更加生動。最後用紅色、金色黏土、亮片為財神爺打造華麗的服裝。

蔡雅玲提及,黏土創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每一件作品都是層層疊疊的成果。在半乾的狀況下,如何讓人物的臉部保持站立,是一門需要技巧的功夫。在教學中,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大家自由發揮,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財神爺存錢筒。

學員盛文嫺帶著三歲的女兒參加活動,結束後她表示,新年期間與孩子一同創作財神爺,不僅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創造新年與孩子的美好回憶。張秀英則提到,自己已經好久沒有玩黏土,老師耐心的教導讓她成功完成作品,並感受到黏土創作的樂趣。高麗靜分享,單是拿黏土在手上反覆揉捏就有舒壓的感覺,黏土捏塑是一種很棒的訓練專注力與空間感的遊戲。

蔡雅玲展望未來,希望能邀請各個年齡層的朋友參與黏土創作,舉辦更多黏土DIY工作坊,這項藝術活動不僅適合小朋友,也非常適合老年人。她強調塑造黏土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探索顏色、形狀和質感的搭配,這樣的創作活動能夠激發他們的藝術細胞,提升對立體、空間、美的感知。期盼有更多人認識黏土的文化媒彩,在快節奏的時代裡,感受到黏土創作的樂趣與療癒效果。

蘭陽別院沉香木雕觀音展 17尊造像帶來穩定力量

記者:林君懿 宜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01

蘭陽別院為了迎接農曆春節,特別規劃了沉香木雕觀音新春展,藉由這17尊觀音像,觀者可以感受到觀音的慈悲心,為紛擾的環境,帶來一股穩定的力量。

優美的歌聲,穿透聽眾的心,1953佛光歌詠隊,在蘭陽別院,為沉香木雕觀音新春展開幕式演唱。本次展覽,由收藏家曾傳吉捐贈17尊巨型沉香木雕觀音法像,藉由展出觀音像,喚起社會大眾的慈悲心。

佛光緣美術館感謝曾傳吉無私分享,讓更多人有機會感受菩薩的慈悲與智慧。開幕式後,進行導覽,讓民眾更加深入領略展品的內涵。

本此展覽至4月7日止,民眾可利用春節連假期間,前來參觀,感受觀音菩薩帶來的無窮力量,祈願世界和平、台灣平安。

〔佛光山2025年春節平安燈法會〕行舟運河展 縱貫兩千年的水岸文化

【人間社 陳秀卿 高雄大樹報導】2025-01-31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正展出「行舟‧運河」,展示春秋至明清時期等25艘船隻模型,講述中國大運河上舟楫的類型、演變等故事,同時長達6分鐘的沉浸式體驗,搭乘「沙飛船」欣賞三月杭州、揚州和冬雪北京的兩岸人家生活景致,以及各式船楫,仿佛置身於《清明上河圖》的情境中。

「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由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佛光緣美術館合作,首次在台灣展出,於去年底開展,展至今年7月2日。春節期間,吸引許多遊客參觀,尤其看過北宋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或觀看過電視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民眾,對這項展覽更有連結感。

春節期間,美術館義工不定時地在入口處敲鑼打鼓招呼遊客入館參觀,熱鬧喜氣。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副館長如川法師也隨機在館內為參觀者介紹解惑。

如川法師表示,台灣民眾對大運河較陌生,但可從展覽中了解中國大陸兩千多年來的舟楫文化,欣賞不同功能的船隻,例如最早期的戰船、運輸生活物資的貨船、漁船、客船,以及休閒的「畫舫」等。每艘模型船前有轉動式電腦螢幕,進一步介紹該船的功能與內容。

展覽中介紹,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工運河,總長1794公里,橫跨黃河和長江流域。整座運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後由隋煬帝在西元605年興建,歷經數十年的修建,始完成中國歷史上最具深意的水利工程之一,承載了千年的歷史與文化遺產。

展場內25艘模型船,令觀看者連結許多電視劇、歷史劇,例如,清代出現了專門為官府運糧的幫會,稱為「漕幫」,運輸的船叫「漕運船」,很有武俠世界的味道。

唐、宋的民間高級客船,稱為「仙船」,又名「飛仙船」,是模仿「站船」而建。明代《三才圖會》書中描述的仙船,其形制與站船相似,舟身平匾而淺,由於不堪裝載貨物,只供遊客載乘。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大運河的一段汴河上的景致,畫中的「汴河客貨船」也在展覽中呈現,此船可升降的平衡舵是中國尾舵發展的先驅,《清明上河圖密碼》也出現類似的船隻畫面。

展覽中一段沉浸式體驗,參觀者站在仿「沙飛船」上,觀看動態螢幕,宛若進入古代杭州、揚州、北京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中。如川法師表示,部分的船運和動畫中的拱橋目前仍存在,而且尚在使用中,動畫中出現的背景人聲為現代現場錄製,更增添其真實感。

如川法師表示,美術館提供團體預約解說,此外,配合這項展覽,於2月16日下午兩點,邀請光鍊劇團藝術總監隋汴主講「水之意象‧崑曲之美」,有講說、示範表演、互動體驗,歡迎對傳統藝術與文化美學有興趣的民眾,一同感受這門百戲之祖的獨特魅力。

20250131-MAIN-006
20250131-MAIN-005
20250131-MAIN-003
20250131-MAIN-004
20250131-MAIN-001
20250131-MAI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