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唐恬 台南報導】2025-01-28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1月26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舉辦「台灣民俗藝陣采風 楊義勳個展」開幕典禮,由南台別院社教監院知天法師主持,台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區委詹美華、督導長詹秀霞、各分會會長、會員,晉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淑芬、好思佳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沈文正等企業家,鯤身王博明美術館基金會執行長李國殿、藝術家黃大安等多位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共160位蒞臨會場。
楊義勳出生雲林北港,自幼在廟會廣場各式民俗藝陣鑼聲、鼓聲、鞭炮聲熱鬧氛圍中長大,跟隨廟宇彩繪大師陳壽彝學習素描繪畫,以敏銳觀察度,將廟會熱鬧的氣氛揮灑於畫布,展現民俗的魅力。展出作品涵蓋各種傳統民俗藝陣、醮典科儀、人物特寫,透過作品展出,讓廣大觀眾對日漸式微的民俗藝陣有更多的印象。
知天法師致詞表示,看到楊義勳宣傳海報:「以傳承之志將已失傳或漸消失的台灣宗教、民俗、藝陣文化,一系列繪出,讓後代能從作品中看見台灣先民智慧、宗教及藝陣之美。」其志願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藝術文化弘揚佛法」有異曲同工之意,讓宗教文化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楊老師的作品用色大膽,顏色鮮明立體,畫風生動。「我身為海外華人,對台灣宮廟文化了解甚少,但透過楊老師的作品,好像身臨其境,感受台灣傳統文化。」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很重要,藝術家將傳統文化保留傳承下去為已志,就如同將佛法流傳下去一樣,是值得鼓勵和肯定。
林韋旭表示,第一次看到楊義勳畫冊,就大為驚艷,將傳統文化的藝陣,畫得如此之好,如這次展出作品〈迓媽祖〉,藝術技法、構圖表現都是一等一,畫中人物都是小孩,童趣中不失莊重,各式各樣的陣頭,值得探索和研究。
楊義勳表示,1953年出生雲林,在北港朝天宮附近長大,媽祖出巡等宮廟文化印在腦中,自己從小愛畫畫,左鄰右舍的牆壁都是畫布,上學時,美術老師將他的作品送去比賽,獲得首獎,開啓繪畫生涯,1968年跟姨丈寺廟彩繪大師陳壽彝學習,奠定很好的繪畫基礎。1969年移居台南,看到更多的寺廟、陣頭,特別喜歡。2012年,接受李國毅建議,繪製台灣藝文民俗一系列作品,做台灣文化的紀錄。因一些藝陣都在慢慢消失,將傳統文化紀錄及傳承,做為自己的責任。
廖淑芬表示,感謝楊老師每年為建設公司替南鯤鯓代天府所做的啓福鹽袋上繪製圖畫,也因這因緣,繪製生肖祈福圖,未來公司會將老師的創作更多的深入生活中。
個展開幕式,邀請到台南人間大學敦煌禪舞班表演「禪舞笛韻」,現場並展出印尼副總統夫人的親簽祝福詞。
展出日期即日起至3月9日,歡迎大眾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