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押花體驗 佛光緣台中館歡慶佛誕節教育推廣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5-05-07

歡慶國定佛誕節,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現正展出「浴心如佛 陳毓姍押花藝術—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於5月3、4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正念押花體驗課」共計70人參加,邀請藝術家陳毓姍老師授課,引領民眾讓心靈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寧靜。

陳毓姍帶領押花師資團隊指導學員運用佛光葉、菊花等不同花草葉片,創作Q版小佛陀作品。她表示,押花藝術不僅僅是與花葉之間的對話,更是在每一片花瓣和葉片的脈絡中,映照出自己的內心思緒。作為佛像藝術創作的素材,押花在媒材和技法上都沒有前例可循,因此需要不斷地嘗試,探索各種可能性。

學員從欣賞菊花花瓣優美線條,再細心地將一片片花瓣巧妙地拼接,呈現出佛陀袈裟莊嚴樣貌。並以粉彩暈染佛像的臉部,將自己的心意與祝福融入作品中。陳毓姍鼓勵學員在創作中體驗藝術的變化和植物的靈性。她分享,未來希望透過挑戰和改變,能夠以當代藝術的思維,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潮流的佛教藝術作品。她認為,既然是藝術,就應該具備變化的可能性。植物是活的,作品也可以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連續報名兩場教育推廣課程的學員陳佩瑜表示,第一次報名時,她以為押花只是簡單的拼接,卻發現自己的作品並不如預期。第二次參加押花課程,她卻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在創作過程中,她不斷提醒自己「我是佛」,感受到佛光的照耀,心靈得到洗滌。

學員蔡本晟表示,他體悟到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雖然過程中會遇到煩惱,但透過修剪花瓣和葉片的過程,學會調適自己的心境。他提及,押花時不必強求,隨著當下的情境自然發揮,這樣心情也會更加平靜,生活的煩惱也能隨之淡去。

20250507Taichung-008
20250507Taichung-002
20250507Taichung-001
20250507Taichung-006
20250507Taichung-005
20250507Taichung-004
20250507Taichung-003
20250507Taichung-007

浴心如佛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2025佛誕特展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5-04-29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浴心如佛 陳毓姍押花藝術—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由藝術家陳毓姍偕同13位學生攜手聯展,並於舊館現址及明年正式開館的新館兩地以雙展場形式同步展出,涵蓋佛陀八相成道及國際比賽獲獎作品等。4月26日於舊館舉行開幕儀式,陳毓姍致贈作品〈覺者〉予館方典藏。陳毓姍親友、學生及美術館義工逾80人參與盛會。

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與有融法師帶領三重禪淨中心吉祥鼓班學員,以空靈悠揚樂音,為展覽獻上祝賀。

佛光山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致詞表示,10餘年前就在三重禪淨中心見過陳毓姍的作品,對於藝術與佛教修行的連結,讚歎之餘更欣喜有因緣能邀請展出,再次欣賞,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她用容易取得的材料,成就精緻的作品,如同展出主題,每個人的角色都很重要,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副會長吳玉惠指出,陳毓姍的每一幅創作都要耗費數月方能完成,除了考驗耐心,也從中看見她不斷突破困境的歷程,教學更是不藏私,從著作《花開花落間悟道》一書內容可見一斑。花、葉、樹皮甚至果皮都拿來應用,是落實心保與環保的具體實踐者。

陳毓姍從花材、葉材、木材到食材,如玉米鬚、哈密瓜、茄子及菱角皮等,不斷嘗試運用各種素材創作,以藝術發揚佛陀精神,用創作傳遞佛教義理,因此感動妙蘊法師主動表示協助出版書籍。而堅定的信念及家人的支持,則是她一路走來強大的支撐力量,「生命不在乎長度,而在能否做有意義的事。」從大自然的成住壞空,轉而賦予植物新的生命,如果能接引更多人從押花藝術,進而認識佛教,是陳毓姍最大的盼望。

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6月15日,5月3、4日各有一場教育推廣活動「正念押花」,有興趣者,可向館方報名。

20250429Taichung-010
20250429Taichung-009
20250429Taichung-008
20250429Taichung-007
20250429Taichung-006
20250429Taichung-005
20250429Taichung-004
20250429Taichung-003
20250429Taichung-002
20250429Taichung-001

惠中寺機械人動中禪 集體創作禪心藝術之美

【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5-04-28

佛光山惠中寺攜手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秉持佛光山「集體創作、共同成就」精神,4月27日有130位義工及親子學員在惠中寺學習、實作「未來與希望」機械人動中禪的大型裝置藝術;播放組裝影片並且邀請藝術家錢靖芬指導,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蒞臨致詞,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進行計畫說明。

覺居法師致詞表示,常說心靜自然涼,今天要在製作中學動中禪,希望大家從活動中體會靜心滌塵的要領;惠中寺是屬於大台中市民修持身心靈的道場,一般人的觀念,到佛寺就是來誦經拜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感於現代人有很深的焦慮及低落情緒,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希望教導大眾把「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光明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因而今天是以「不分年齡皆可參與智慧修行」的理念,舉行機械人集體創作教學。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即將邁入第11年,每年邀請法師、各領域專家學者演說,對安住人心、祥和社會有很大的助益。今年講座主題「向前有路」,希望大家常到惠中寺禮佛拜懺、聽經聞法、參加人間大學課程及「未來與希望」講座。法師說,學習組裝機械人要靜心聆聽,實作時需以安住心輔以細心,才能發揮藝術創作,並且集思廣益把各自的獨特創作,自然的融入禪心意境裡,展現大型裝置藝術的生活美學。

錢靖芬解說畫作「鹿」昂首站在丘陵的意涵,他提及畫作輝映星雲大師新春墨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當場帶領數位學生在畫紙上作畫,「鹿」、「路」諧音,代表人們想要有平坦向前的光明道路,平時就要實踐「三好、四給」,才會有善根福德心力,方可跨越、突破順逆境緣。

知常法師說,大家依照圖說順序,逐一用心組裝,就能完成亮麗的作品,有問題時可請教教師洪德宣,感謝大家共襄盛舉。

學員沈崇德和妻子,帶領讀國小四年級女兒及三年兒子參加活動,表示大人、小孩對機械人裝置或玩具都很喜歡,在製作過程中討論組裝方法,能夠促進親子良性互動。藉由「動中禪」融入禪境,於靜心無形中引導心靈安定,人心安住是「安居樂業、祥和社會」的要方,期許孩子從小親近佛教,心靈不浮躁肯向上向善,這是教育下一代的職責。

學員張雅雯帶領讀小一女兒、幼兒園中班兒子學習,表示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不同,希望用關愛及陪伴教育孩子正向成長。藉由參加佛教團體活動,讓孩子從中學會專心及尊師重道,懂得用感恩心、同理心與人良性溝通,進而邁向自利利他大道。

20250428Taichung-008
20250428Taichung-006
20250428Taichung-007
20250428Taichung-005
20250428Taichung-004
20250428Taichung-002
20250428Taichung-003
20250428Taichung-001

心懷翠巒香遺人間 游景翔個展台中佛光緣展出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3-26

將生活中所看見的貝殼、葫蘆、刀柄等,透過工藝雕刻心經,微雕藝術家游景翔的作品,總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同時也將生命的領悟透過作品,讓觀賞者能細細品味,並且省思生命的意義,我們帶您一同前往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一窺藝術家巧妙的精緻工藝。

藝術家游景翔分享創作歷程,這次展覽最大特點除水墨創作運用留白,讓觀者有想像空間,心經茶具作品更是讓現場茶藝老師直接使用,讓參觀民眾對於佛法有更深體悟。

覺居法師表示,作品帶領有緣人進入藝術家的生命,進而找到安住自身的生命出口。

歡喜自在,藝術轉譯,展現藝術家對生命與人生看法,也將人間佛教的美好傳遞出來,展期從即日到4月20號,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展出,邀請民眾前來領略探索生命的意義。

「心懷翠巒 香遺人間」游景翔創作個展

【人間社 黃馨儀 台中報導】2025-03-23

貝殼、葫蘆、刀柄可以雕刻心經,黑色鉛筆芯也可以創作,這是師法自然的微雕藝術家游景翔之作,個人創作展3月22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凝聚了游景翔對母親無盡的思念,也承載了他對生命、愛與藝術的體悟。游景翔特別創作了一幅名為「遇仙」的作品,贈予佛光緣美術館,作為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的支持與祝福。

「心懷翠巒」象徵母愛如山般穩重深厚,「香遺人間」訴說母親高尚品格的深遠影響。游景翔提到,母親在世時見到孩子的成就,總會流露笑容,期盼藉由個展榮耀仙逝的母親,作品蘊含對母親的深刻思念,並傳遞母愛的溫暖與普世價值。

住持覺居法師致詞時,分享對作品的深刻感受∶「俯拾皆是的媒材,透過游老師的鬼斧神工、精雕細琢讓人驚豔,師法自然就是佛法,游老師將心經融入作品,藉由作品帶領有緣人,進入藝術家的生命歷程,進而找到安住自身的生命出口。」

開幕會後,游景翔親自導覽,為來賓分享創作歷程,作品「遇仙」意指所求欲望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挖礦的救命燈上雕刻心經,象徵除了救命也要救心;「茶則」比喻凡事當有度,生活不過是一盞茶一簞食,做人應知足;一筆一劃慢慢刻繪的心經,傳達老實念佛的可貴;水墨創作運用留白讓觀者有想像空間,透過墨色濃淡表達人生的對比。在他的解說下,觀者不僅欣賞到畫面的美感,更能體會作品背後的情感與力量。

職訓局講師曾詠真表示,每一份作品都承載著游老師的歡喜自在,經濟部發展中心研究員李卓翰指出,游老師透過藝術轉譯,展現對生命的執著、對人生的看法。在日本待12年的陸筠瑄特地前來欣賞作品,他提到游老師的作品具有日本地藏王石雕風格,感受到手巧心細以及恰到好處的留白,佛像、觀音、達摩作品觸動人心,展現至善至美的境界。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4月20日,誠摯邀請您前來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一同細細品味宗教藝術及微雕創作之美。

20250323Taichung-008
20250323Taichung-007
20250323Taichung-006
20250323Taichung-004
20250323Taichung-005
20250323Taichung-001
20250323Taichung-003
20250323Taichung-00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教育推廣 DIY「吉伊卡哇」愛心掛盒

【人間社 樓美華 台中報導】2025-02-25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夢幻童話年節」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獲得許多觀眾喜愛,教育推廣活動更廣受好評,獲得廣大迴響,2月22日再加開時下最夯可愛動物黏土課程,DIY「吉伊卡哇愛心掛盒」,20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親子共同體驗輕黏土藝術創作的樂趣。

蔡雅玲以專業的藝術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帶領小朋友用輕黏土製作可愛的愛心掛盒。她強調,輕黏土是一種非常適合孩子的藝術媒介,透過揉、捏、搓和塑型,不僅能提升他們的小肌肉運動發展,刺激大腦活化,還能激發創造力與專注力。

「吉伊卡哇」是什麼?「吉伊卡哇」名字來自日文的「小(chiisai)」與「可愛(kawaii)」,兩字合起來中文翻譯為「又小又可愛的傢伙」,是日本漫畫家長野以「希望變成這樣的樣子」為靈感所創造的角色。愛心掛盒以「吉伊卡哇(小白鼠)」、「小八貓」和「烏薩奇(小白兔)」為主角,故事中他們的友誼和樂觀的態度,既搞笑又溫馨,成為觀眾忙碌生活中的一點療癒慰藉。

作品完成後,小朋友和家長紛紛分享心得。四年級的林苡恩說,她很喜歡「吉伊卡哇」和他的好朋友,勇敢不怕困難,上過蔡老師的黏土課,喜歡自己動手作。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張宸榤,去年才與家人自菲律賓回台灣定居,他說:「我很喜歡做這個愛心掛盒,和2位讀幼兒園的妹妹分別做了3個不同顏色的愛心掛盒,想把作品送給媽媽」。義工許方蘋和媽媽王宜玫帶著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和一年級的外甥女來參加,王宜玫說:「這樣的活動讓我們一家人能夠一起動手做東西,增進了親子關係,很高興看到孫女們如此專心和開心,讓她們有機會慢慢親近佛教道場。」

另一位家長江貝渝表示,玩黏土時,孩子們需要用手指施加不同的力量來塑造黏土,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強化手指的力量與靈活度。她提及,因本身從事鋼琴教學工作,注重孩子手指的發展,她與兄嫂帶2位讀幼稚園的女兒及2位姪女一起來參與活動,除了支持孩子的興趣,也希望讓他們從創作中展現自信和對「美」的感覺。

館方表示,希望小朋友經由手作這些可愛角色過程得到歡喜與共鳴。這場「夢幻童話年節展覽」帶給觀眾歡樂輕鬆的氣氛,深受各界的喜愛,從開展以來參觀人數已超過5000人,教育推廣活動更是場場報名額滿。

20250225Taichung-005
20250225Taichung-004
20250225Taichung-003
20250225Taichung-002
20250225Taichung-001
20250225Taichung-006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春節特展 吸引百位藝術愛好者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1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雙藝呈祥」特展正式開幕,吸引百位藝術愛好者共襄盛舉。展覽邀請兩位藝術家融合漆藝、陶藝與心靈創作,展現傳統與現代藝術的交融之美。

在兩位老師的親自講解下,眾人彷彿融入作品之中。

這項展出是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每年二個「特展」之一,因此具有獨特意義,佛光緣美術館主任知常法師表示,兩位老師的作品雖然不同,但是一樣精彩,作品具現代、細膩以及奔放的元素,並呈現多元特色。

藝術家史嘉祥表示,自己的作品主要是以漆為主要展示媒材,再加上陶藝,將兩者加以結合,創造出不同意境。

另一位藝術家張振仁所展出的作品則更為隨心所欲,他表示,自己作品中雖有宗教相關意境,但他強調,就只是將心中感覺單純地具象出來。

這次的展覽也吸引台灣雕塑名家謝棟樑前來觀賞,他表示,兩位所呈現出的是中道,不會太抽象也不媚俗地具象,不僅完整表達出作家心境也讓觀者可以自由解釋。

開幕儀式最後,藝術家史嘉祥及張振仁分別捐贈柴燒陶罐及油彩壓克力作品予美術館永久典藏,由知常法師代表接受。這項在惠中寺舊址展出的藝術創作,展期自即日起至3月2日止。

佛光緣台中館「雙藝呈祥」特展開幕茶會 展出光明希望

【人間社 李文娟 台中報導】2025-02-11

「雙藝呈祥」新春特展2月9日下午於惠中寺舊址的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舉行開幕茶會,與會貴賓有玉雕大師陳培澤、台中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慧珍及台灣美術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等近百位藝術愛好者,雖遇寒流,但仍嘉賓雲集熱情滿滿。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致詞時說明,這項展出是佛光緣美術館本館每年二個「特展」之一,重要性可見一般。感謝倪朝龍及林慧珍二位藝術家伉儷,長期支持及愛護,並引薦史嘉祥跟張振仁兩位優秀老師。本次特展作品具現代、細膩以及奔放的元素,而最後呈現的是非常平衡而且多元的特色。

「我與惠中寺結緣很深,每次來都有回家的感覺,內心很快就能平靜下來,是一個能夠安定人心的地方。」林慧珍在致詞時提到,佛光緣美術館長期用心推動藝術生活化,實在不容易;本次特展特別推薦史嘉祥,是因為他除了是集繪畫、陶藝、雕塑及漆藝的藝術家,更承接更生人美感教育技訓師工作,27年來付出與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作品中融入豐富的體驗及人生觀,展現光明與希望。

林慧珍表示,另一位藝術家張振仁才氣洋溢,作品獨具個人特色,父親張明容是兒童美術教育家,一生奉獻美術及幼兒科學,他赴日進修回國後,受父親感召一同耕耘藝術教育領域,放慢個人的創作步調,尤其11年前開始認真學佛,瞭解「放下、轉念」,並運用於生活與創作中,沉思後的作品更有一種深度與靈氣,是一種蛻變的意境。

陳培澤致詞表示,台灣陶藝能夠占世界一席之地,乃因作品都是因為創作者的感動而來,獨一無二,就誠如今日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充分展現個人特色。

本次展出作品史嘉祥30件、張振仁27件,共計57件,80坪的展區,在兩位藝術家帶領解說下,與會者紛紛表示感受每幅作品創作的心路歷程,彷彿一同進入「心世界」,實是新春一大藝術饗宴。展期即起至3月2日止,歡迎所有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

「認識惠中寺很久了,但今日是第一次進入美術館展場。」前港區藝術中心主任洪明正說,對於宗教團體能提供空間讓藝術走入人群,非常感動與感恩,與藝術中心「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任務異曲同工。他希望藝術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普羅大眾都能享受的文化。

開幕儀式最後,藝術家史嘉祥及張振仁分別捐贈柴燒陶罐及油彩壓克力作品予美術館永久典藏,由知常法師代表接受。

20250211Taichung-008
20250211Taichung-007
20250211Taichung-006
20250211Taichung-005
20250211Taichung-004
20250211Taichung-003
20250211Taichung-001
20250211Taichung-002
20250211Taichung-009

佛光緣台中館新展 童話黏土藝術點亮佛門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04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在惠中寺新址舉辦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此次展覽是惠中寺新址落成啟用後的首場展覽活動,由藝術家蔡雅玲及11位年輕創作者,提供22件創作作品,將經典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及景緻,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中眼前。

這場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是新惠中寺啟用後的第一場展出,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表示,赤子之心與佛教的「初心」相似,當童話人物出現在寺院中,讓寺院空間變得更加多元和生動。

展覽不僅是蔡雅玲多年來粘土創作的精華展示,也是一場與學生們共同成長的過程,透過黏土創作,作品呈現夢幻童話故事的情節,也傳達了每位創作者對生活、愛與美的詮釋。

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及景緻呈現在觀眾中眼前,在蔡雅玲親自導覽下,參觀民眾更事彷彿置身其中。

開幕式後,隨即由蔡雅玲指導學員們體驗黏土柔軟多變的特性,透過揉、捏、塑型,蘋果、橘子、柿子、鳳梨結合木製筆筒,作品充滿濃濃的年節氣氛。

佛光緣台中館新春教育推廣 黏土藝術喜迎財神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5-02-02

新春佳節之際,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現正展出的「夢幻童話年節-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於大年初五2月2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喜迎財神存錢筒」。邀請黏土創作藝術家蔡雅玲授課,透過黏土藝術傳遞吉祥與祝福,為新的一年增添可愛的幸運小物。

蔡雅玲表示,黏土捏塑是一種能夠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動,無論年齡,都可以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蔡雅玲詳細介紹製作財神爺的步驟,讓參與者能夠輕鬆上手。首先,大家用膚色黏土搓成圓球,作為財神爺的頭部。接著,再用小塊黑色、白色、紅色黏土製作眼睛、牙齒和舌頭,讓財神爺的形象更加生動。最後用紅色、金色黏土、亮片為財神爺打造華麗的服裝。

蔡雅玲提及,黏土創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每一件作品都是層層疊疊的成果。在半乾的狀況下,如何讓人物的臉部保持站立,是一門需要技巧的功夫。在教學中,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大家自由發揮,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財神爺存錢筒。

學員盛文嫺帶著三歲的女兒參加活動,結束後她表示,新年期間與孩子一同創作財神爺,不僅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創造新年與孩子的美好回憶。張秀英則提到,自己已經好久沒有玩黏土,老師耐心的教導讓她成功完成作品,並感受到黏土創作的樂趣。高麗靜分享,單是拿黏土在手上反覆揉捏就有舒壓的感覺,黏土捏塑是一種很棒的訓練專注力與空間感的遊戲。

蔡雅玲展望未來,希望能邀請各個年齡層的朋友參與黏土創作,舉辦更多黏土DIY工作坊,這項藝術活動不僅適合小朋友,也非常適合老年人。她強調塑造黏土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探索顏色、形狀和質感的搭配,這樣的創作活動能夠激發他們的藝術細胞,提升對立體、空間、美的感知。期盼有更多人認識黏土的文化媒彩,在快節奏的時代裡,感受到黏土創作的樂趣與療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