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緣台中館攝影展 交映惠中寺20年風華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4-09-11

接下來帶您走進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的「惠中之美」攝影展,這次展覽呈現惠中寺的歷史變遷,透過一系列得獎作品,展現了佛光山人文與宗教的深厚連結。也成為惠中寺記錄二十年來旅程的重要見證。

每位參賽者都曾為惠中寺留下歷史,展出的每張照片讓人回想當時的情境,從東海道場到惠中寺,象徵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精神家園的重塑與心靈跡路的延續。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表示,惠中寺將有一個新的開始,也邀請大家,以手中的相機或手機,繼續為惠中寺開啟新的未來數十年。

館方將部分得獎作品製成明信片,讓參觀民眾可以將惠中之美寄到全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6號,歡迎大眾一起來到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欣賞並見證惠中寺二十年歷程。

「千光交映.惠中二十」 透過影像藝術訴說惠中寺20年風華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9-10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千光交映.惠中二十」–佛光山惠中寺2024年「惠中之美」攝影展,展出先前「惠中之美」攝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以及更多的老照片,從藝術的視角,呈現寺院的歷史變遷與精神傳承。9月7日舉行開幕儀式,並頒發各獎項。

館長曁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藝術家倪朝龍、台中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慧珍、中華數位影音多媒體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鴻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洪金娥、中區協會金剛大隊長江峰平、知賓大隊長林秀華、中區協會區委員賴細興及陳淑娟等見證過惠中寺歷史的貴賓共同剪綵。

覺居法師感謝參賽者為惠中寺留下歷史,每張照片就像一束光,交映在這裡,讓人回想當時的情境。從東海道場到惠中寺,至今20年,而新惠中寺的法船降誕,象徵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精神家園的重塑與心靈跡路的延續,歷史的傳承與新生的希望。建築物和人都會說法,期望未來新的寺院發揮更高的功能。

林鴻文表示,他的本業是導演,10幾年前與佛光山結緣拍攝紀錄片,他曾問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怎麼拍比較好?大師回答:「你認為對,拍就對了。」給予他的專業充分的尊重與信任,每次到佛光山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這次在評選照片的過程中,發現到惠中寺真的很美,也從中看到這份溫暖被記錄下來。

專業組第一名鄭榆耀介紹作品〈人間有情,惠中有愛〉表示,得獎最意外的應該是其母親,因為單一組別限3張照片參賽,當初選了4張,請母親提供意見,母親直覺臉上有陰影不好吧?殊不知這「光影」,正是攝影的靈魂所在,因此強力保留。在寒冬送暖發放物資的現場,他刻意避開福田戶的正面,近午的冬陽從葉縫中灑落,與覺居法師燦爛親切的笑容相呼應,更加凸顯溫暖的氛圍。

專業組第三名楊祖宏的作品是〈行腳威儀〉,畫面中,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帶領法師沿街行腳托缽,讓大眾有種福田的機會,從飄飛的衣衫可知當時風勢不小,但法師們仍踏著穩健的步伐,保持威儀繼續前進。楊祖宏指出,行腳過程中,讓民眾鑽佛轎,也顯示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已經在地化。

專業組佳作陳信綸早期曾是佛光山人間社記者,為佛光山及惠中寺留下大量的歷史紀錄,獲獎的作品是2005年惠中寺落成開光典禮上,星雲大師看著舞獅一臉笑容,旁邊是立委沈智慧,大師當時還念了一首偈語「台中市中惠中寺,信徒發心有志氣,我佛如來中央坐,平安吉祥眾所知。」

手機組佳作〈惠中寺大寮西遊記〉作者周淑兒記錄義工打掃完大寮的法喜。呈現洗刷過程,如同一群虔誠修道者前往西天取經,一刷一洗,一步一腳印,一滴汗水,洗淨一顆凡塵的心。廚具若不清洗,久而久之成廢鐵,洗淨後又可烹煮美食,清潔劑則如同佛法一般,洗淨體內的五毒。期許自己受法水洗淨重生,再服務大眾。

展區特別規劃「時光寄語,寫給未來」,館方將部分得獎作品製成明信片,讓參觀民眾可以將惠中之美寄到全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6日。民眾也可透過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huichung20/ 了解展覽理念及獲獎作品的說明。

20240910aichung-008
20240910aichung-009
20240910aichung-005
20240910aichung-007
20240910aichung-006
20240910aichung-003
20240910aichung-004
20240910aichung-001
20240910aichung-002

台灣沐光畫會惠中寺寫生 靜心修鍊展現藝術之美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4-08-22

「藝術是心靈的語言,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真實。」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秉持佛光緣美術館不僅以傳播佛教理念、佈教為目的,也在服務社會、美化人心,積極給予藝術家展出平台,推動教育藝術文化,讓藝術生活化。8月20日邀請台灣沐光畫會理事長呂和謙、會員藝術家前往台中佛光山惠中寺進行寫生。

81歲的藝術家賴慶賀不畏炎熱,選擇坐在大馬路旁,以水墨形式描繪惠中寺的美景,展現對藝術的熱愛與堅持。寫生結束後,賴慶賀大方分享自己追逐繪畫創作的旅程。他表示,自小便對畫畫充滿熱情,最初為廟宇繪製神像彩繪,但總覺得畫藝無法進步。後來他轉職進入早年電影商業廣告領域工作,最終因經濟與環境影響,轉入公職服務長達25年。儘管如此,對繪畫的夢想始終深埋心中,直到55歲時,毅然決定放棄所有工作,專心投入繪畫創作。

賴慶賀笑著與畫會友人說,自退休以來,他已經用繪畫度過超過25年。雖然沒有特別的愛好,也不善於交友,但繪畫已成為他重要的夥伴。他常提醒自己:「每天都不能讓筆停下來。」他相信,唯有不斷創作,才能真正體會藝術的魅力與生命的意義。

對賴慶賀而言,寫生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過程,他說,在大馬路旁寫生是一種靜心的修鍊,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鼓勵現代人遠離科技產品,多走到戶外,探索台灣不同的地景美好,從一次次的寫生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自2015年成立以來,沐光畫會每週二在戶外進行寫生活動,吸引眾多熱愛繪畫的朋友參與,無論天氣如何,始終如一。呂和謙表示,現代人容易感到焦慮與緊張,而寫生不僅能放鬆心情,還能提升觀察力與空間感。他指出,寫生過程中,參與者能訓練空間知覺,更好地理解立體形態。惠中寺作為台中一個充滿心靈藝術和人文氣息的景點,未來希望邀請更多繪畫愛好者共襄盛舉,讓藝術與文化相互薰陶。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提到,藝術家的獨特視角使大眾得以重新探索多元的人文之美,透過畫筆,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得以有效傳遞至社會。

10月12日至12月1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將展出沐光畫會藝術家精采作品,並舉辦「藝術教育推廣」及「藝術家聯誼‧畫新惠中寺」活動,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共同分享藝術的美好。

20240822aichung-003
20240822aichung-004
20240822aichung-001
20240822aichung-00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教育推廣 柿染筆袋DIY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8-06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目前展出的「生命雲彩」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於8月3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20位民眾在新竹縣柿染協會總幹事鍾夢娟的指導下,完成柿染筆袋,透過對柿染的認識與實作,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對大自然環境產生多一分尊重。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研究員張惠茹引言表示,天然染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常見,像茶葉蛋、紅湯圓,以及艾草粿,其實都是天然染的產物。

鍾夢娟介紹新竹柿染工藝的緣起與發展,每年9月至隔年1月是曬柿餅的季節,加工過程中削下的柿皮,加水熬煮成柿汁,富含單寧酸及膠質,用於布料染色,有優異的著色及牢固度,除了不易褪色以外,顏色還能越曬越深,因此有「太陽之染」的美譽。

7、8月採摘的未成熟柿果,染出來的布色澤較深,隨著時間的推移,膠質釋放更多,顏色也更加深,柿染布具有防潑水、防蟲、抗菌、耐曬的特性。使用的柿子品種有牛津柿,石柿,筆柿等。

製作過程是先讓柿汁發酵,接著浸布,最後曝曬。有將布料與柿汁一同滾煮的「煮染」、柿果榨汁後,浸泡布料並藉由媒染劑和陽光上色的「浸染」(或稱「冷染」)、使用型板繪製圖案的「刷染」,還有以筆沾取柿汁作畫的「繪染」等方式,煮染布較柔軟,顏色也較淺。

此次課程是最方便體驗的「刷染」,將已刻好的型版,用膠帶固定在筆袋外側,內部墊一片紙板,以利於上色,先用水彩筆刷上柿汁,再以醋酸銅或醋酸鐵定色,銅離子會讓色澤呈現咖啡,鐵離子則會呈現灰色。鍾夢娟特別提醒要經過1至2年顏色才會穩定,並建議至少陰乾或日曬2天再使用。

20240806Taichung-005
20240806Taichung-003
20240806Taichung-004
20240806Taichung-002
20240806Taichung-001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來台獻技 台中佛光緣展出

記者:李銘宏 彰化報導 發表時間:2024-07-29

韓國的染色技術獨樹一格,因此佛光山惠中寺佛光緣美術館,特地邀請韓國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來台展出主題為生命雲彩的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 20多位老師運用其技法講述生活故事,為民眾帶來天然染文化的的新感受。

這次展覽除各式靜態作品,開幕式上,創作者們還穿上天然染服飾,以美術館中庭作為展場親自走秀,並演出韓國傳統音樂。

天然染服飾與傳統舞蹈渾然天成,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就表示,這樣的藝術讓人感動,人們就是要與自然共生共好共榮,世界才會祥和。

文化會因地因人而異,韓國天然染與台灣有許多不同之處,韓國天然染在設計與實用性方面是值得台灣學習的。

展覽透過天然染色,夢想著人與自然共同生活的世界,並介紹韓國固有的染色技法,與台灣的天然染文化交流;這場展覽於即日起,佛光山惠中寺的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展期至8月16號止,歡迎喜愛天然染的民眾前往參觀。

「生命雲彩」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 藝術與友善環境交輝映

【人間社 李淑珍 台中報導】2024-07-29

韓國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致力於將天然染色工藝運用在服裝與藝術的創作及推廣,14周年紀念展特別移師海外,以「生命雲彩」為主題,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7月27日於佛光山惠中寺中庭舉行開幕式。

韓國說唱藝術家梁逸東演出韓國傳統之聲〈為阿里郎祈禱〉,以及搭配低音提琴手李東熙、釜山知名舞者洪基兌〈燈火舞〉的精采表演,還有折扇現場揮毫,用滿滿的民族文化氣息,為藝展揭開序幕。

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會長金泰熙、教育院院長劉昌旿、教授尹英淑及金英南、策展人亞太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林青玫、執行人台中市政府新聞局科長蕭淑君等貴賓、及本次參展的韓國藝術家,與天然染藝術同好逾140人參與藝文盛會。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表示,風雨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帶來令人讚嘆的作品與精采的文化表演,舞者的舞姿、眼神似菩薩般肅穆專注,樂音與吟唱的搭配令人沉浸在韓國的民族文化中。

覺居法師說,天然染色的文化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友善環境和取之於天然的智慧,不禁要向「古人」致敬,也要向「今人」為傳承而努力來加油。佛經中有一位睒子菩薩,他每走一步路都小心翼翼,怕踩痛大地;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深怕驚擾大地;不忍丟棄一件物品,怕汙染大地。這是何其的慈悲愛物,也與天然染的精神相契合,要以此友善環境的精神,與地球共生共榮。

金泰熙指出,本次展覽主題「生命雲彩」,是每位成員將個人人生故事融入作品中的創作。還有韓國傳統音樂、燈舞、低音提琴演奏、折扇現場揮毫,希望打造成一場融合的藝術盛宴。這次的展覽是每位會員用心打造的成果,期待能成為讓所有藝術創作融為一體的契機。

劉昌旿引韓國詩人張錫柱詩作〈一粒棗子〉說到,一顆大棗變紅,也要經歷許多考驗,而人生也要經歷無數的試煉。協會的會員們在長達14年的時光中,雖歷經種種磨難,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顏色和想像力,寫下喜怒哀樂的生活故事,透過天然染色,夢想著人與自然共同生活的世界。非常期待透過此次展覽,介紹韓國固有的染色技法,與台灣的天然染文化交流。

林青玫指出,天然染色工藝是人類古老的智慧,透過植物、動物、礦物性染料,經過提取、制液、上色、疊色、日晒等工序,將纖維織物進行染色,相較於化學染料,更具友善環境、天然健康、防蟲抗菌等效果。韓國的天然染創作,不論是在取材、用色、技法、設計、用途等方面,相較於台灣,都有很大的不同,柿染、移印染大量的在此次展覽中出現。希望這次的展覽透過天然染的技法交流,共同成長,共同愛護地球。

20240729Taichung-007
20240729Taichung-006
20240729Taichung-005
20240729Taichung-003
20240729Taichung-004
20240729Taichung-002
20240729Taichung-001

傳統結合科技 韓籍藝術家創作全新佛教藝術

台中館 / 傳統結合科技 韓籍藝術家創作全新佛教藝術

記者:人間衛視 台北-台中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4-05-0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現正展出,韓籍藝術家金泳煥的創作,透過傳統結合電腦科技,用全新的方式詮釋佛教藝術,透過畫面帶您了解。

畫中所畫每一個洞對應心中一個煩惱,韓國藝術家金泳煥以傳統技法結合電腦科技所創作出的佛像藝術,現正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

金泳煥創作展主題為「如是我聞」,源自佛弟子阿難聽聞佛陀說經典,藝術家透過自己的創作語言展現佛陀的慈悲智慧。

親自導覽感謝能夠有此因緣,展出具有佛教象徵意義的創作,藉由傳統融合科技的跨時代手法,重新詮釋佛教藝術,作品既新穎卻不失莊嚴,帶給觀者更不一樣的心靈療癒。

「如是我聞」金泳煥創作展 佛光緣台中館佛誕特展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4-29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2024佛誕特展於4月27日隆重登場,一年一度慶祝國定佛誕節特展,邀請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泳煥,展出以傳統技法結合電腦科技的佛像創作。台師大美術系名譽教授袁金塔、系主任莊連東出席開幕茶會,惠中合唱團也於典禮中獻唱〈禮讚偉大的佛陀〉等多首人間音緣歌曲,與展出主題相呼應。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指出,佛教經典常以「如是我聞」作為開頭,佛陀涅槃後,弟子結集經典時,由阿難背誦出來,故經典以此為始,「我」是阿難自稱,意指我聽到佛陀是這樣說的,經文的結尾則有「弟子信受奉行」。

覺居法師表示,從金泳煥的創作中,看到他對每一個細節的用心,以及對藝術的堅持。每一幅創作都是藝術家用自己的語言,展現佛陀的慈悲智慧。而觀眾因為不同的知識背景、生長環境,也有自己的思維與相應之處,自己的信受奉行。創作者與觀賞者透過不同角色,帶給社會幸福安樂及善美。

袁金塔首先表達被佛光緣美術館溫馨的氣氛深深感動,接著說起作為金泳煥在台師大就讀美術研究所的論文指導教授,相識30年,對他的印象是有禮貌,很尊敬老師,作品很多,技法也很多元,不論是撕紙畫,還是抽象畫,都很精采,甚至結合科技,列印再畫,以後現代主義,表現出當代的精神,題材很生活化,卻很有深度。

莊連東是金泳煥師大美術研究所學長,他讚嘆金泳煥對周遭環境細膩的觀察,與源源不絕的靈感,連下雨天水泥圍牆上的潮濕斑駁痕跡,在他眼中都有藝術之美。結合傳統美術與現代電腦輸出,跨領域的創作表現手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外國人在海外舉辦展覽不容易,期盼大家多多推廣展覽訊息。

莊連東特別提到民國100年,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邀請100位藝術家畫佛館,自己也在邀請之列,非常感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佛教藝術的熱情,並給予藝術家尊重及展現的平台,尤其每年都能吃到佛光緣美術館贈送的臘八粥。

金泳煥對於有因緣能在佛教名剎展出具有佛教象徵意義的創作,表示感謝。以韓籍畫家對佛教的認識,用跨時代的手法,重新詮釋佛教藝術,展現對佛陀的敬意與佛陀的慈悲,希望能引起共鳴,以及觀賞者對佛教藝術的理解與興趣,欣賞佛教藝術優雅崇高的美感。

此次展出作品乃有感於疫情讓世界彷彿凍結,但生命的韌性底蘊仍依舊在運轉。因此以佛像系列作為創作表現主題,是內觀與自省的另種安定力量,藉以表達對生活平和的嚮往。展期自即日起至6月16日,6月15日則有一場教育推廣活動。

20240429Taichung-004
20240429Taichung-003
20240429Taichung-001
20240429Taichung-002

陳縈禎揮灑抽象之美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

記者:人間衛視 台北-台中報導 2024-03-15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現正展出藝術家陳縈禎的創作個展。跟著鏡頭,一窺擅長抽象畫的她,如何在作品當中,營造出獨特的空靈感。也聽她娓娓道來,她在創作過程當中所領悟到的佛法智慧。

藝術家陳縈禎,親自帶著民眾,挖掘她藏在作品裡的驚喜,感受一幅畫,如何同時保有宏觀與微觀。而她的抽象畫,其實還有著佛法底蘊。

送上一幅《夏荷晨曦》,給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典藏,由惠中寺副住持代表接受。

「靈動記憶符碼」創作個展,開幕茶會貴賓雲集,藝文界名人、藝術愛好者們紛紛走進佛教殿堂,感受陳縈禎如何運用簡單元素,營造出獨特的層次和空靈感。也在她的作品當中,看見她對環境生態的關懷。

陳縈禎「靈動記憶符碼」創作個展 佛光緣台中館登場

【人間社 余菁雯 台中報導】2024-03-1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3月10日舉行「靈動記憶符碼-陳縈禎創作個展」開幕茶會,有佛光山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藝術家陳縈禎、大台中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藍澄雄、理事長陳麗霓以及貴賓、藝術愛好者,逾60人共襄盛會。

陳縈禎擅長具象寫實、抽象表現,透過豐富的色彩,用線條、面積等簡單元素,創作出獨特的層次與空間感,並且運用虛實交相輝映,呈現當代藝術獨特的形式與內涵,傳遞生活藝術美學給觀賞者。這次展覽作品有形色之美、記憶符碼、繁華似錦三大類。

茶會上,陳縈禎致贈畫作〈夏荷晨曦〉予台中館永遠典藏,由如瑄法師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如瑄法師歡迎各位貴賓在開幕茶會善美相聚,並簡介佛光緣美術館不僅以傳播佛教理念、弘法佈教為目的,在服務社會美化人心方面,以文化藝術為民眾提供休憩與心靈成長空間,實踐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理念。

陳麗霓讚歎陳縈禎老師的創作功力,對藝術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生致力於教學,教學是她的生活,也是創作的動力,除了忙於教學創作,也從不放棄學習機會。期望與會來賓細觀作品,找到觸動心靈的喜悅。

藍澄雄表示,陳縈禎有深厚的繪畫基礎,是位盡責不藏私的好老師,每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從下筆喊「救命」時,經由陳老師指點,便能立即破除盲點;微調後,出現畫龍點睛效果。

陳縈禎表示,非常榮幸能在台中館展出作品,這次創作源起於一次經過回收場時內心的悸動,深思人類在創造文明與科學的同時所遺留下的廢棄物,在宇宙時空中無法被分解抹滅,這項議題需要去正視改善。因此用不同角度去展現藝術的特質,透過畫筆詮釋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即使是順手捻來的廢棄物,透過巧思製作,化腐朽為藝術品,企盼藉此讓大家注重環保,將資源回收利用。

這次展期即日起至4月21日,期間3月24日有一場大自然元素教育推廣課程,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20240312Taichung-005
20240312Taichung-004
20240312Taichung-002
20240312Taichung-003
20240312Taichu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