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陸偏鄉愛滋遺孤的創作,首度在臺北展出,創作媒材有油畫、壓克力彩與水彩等共66件作品。主圖《鳥人》以壓克力顏料繪製,相當具有魔幻寫實風格,睜大眼睛望向前方的人跟著鳥兒一起翱翔在遼闊的海洋與藍天之中,人長出了一對厚實的翅膀,卻仍戴著口罩。已經飛上天,卻還需要一層防衛。《夏夜流螢》畫作以黑夜為底蘊,流螢如滿天星星,黑夜不再可怕,反而更能看見繽紛的世界。

來自大陸偏鄉愛滋遺孤的創作,首度在臺北展出,創作媒材有油畫、壓克力彩與水彩等共66件作品。主圖《鳥人》以壓克力顏料繪製,相當具有魔幻寫實風格,睜大眼睛望向前方的人跟著鳥兒一起翱翔在遼闊的海洋與藍天之中,人長出了一對厚實的翅膀,卻仍戴著口罩。已經飛上天,卻還需要一層防衛。《夏夜流螢》畫作以黑夜為底蘊,流螢如滿天星星,黑夜不再可怕,反而更能看見繽紛的世界。
光影書寫世間景,遇見巧合因緣生。在生活走動的場域中,以隨遇而拍、自然呈現、光影書寫、生命隱喻的方式,拍下我所見的光影變化。照片本身雖非大作,但每張作品所留下的影像,很難再原影重現,紀錄影像的霎那,當有所省思、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個當下。攝影本身不只是攝影,在生活中去學習接近大自然,去學習如何觀察、如何專注,如何透過所見的畫面,提升對生命的見解,以畫面豐富感官的思維層次。
南臺灣在地藝術家莊家勝,長年透過自我內再的靈視省照,不論是彩繪表現或是裝置手法,皆能適性展現初期對待創作的細膩思考與堅持,此次展出更能真切傳達出當下心緒歸趨意志力量與外在互動的深刻感受,展期自3月18日至5月14日止,歡迎參觀指導。
譚杏燕女士筆下畫題以花鳥、蟲魚、走獸這類有情眾生為主,於是就有這次以「有情墨緣」為名的畫展。譚氏希望借這展覽與觀賞者分享這段充滿歡喜心的筆墨緣份,通過藝術達到「淨心悅目」。
朱義成是台灣知名雕塑家,少小離鄉已逾六十歲的他,內心總渴望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原鄉—高雄大樹做一場展覽。此次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回鄉的我—朱義成雕塑展」終於有機會圓滿多年的宿願。
1970年代移居美國,推廣文化藝術予兩屆美國總統和加州州長等重要人物,同時心繫中華文化傳承,多次自行出資或募款修復佛教遺址,對全球佛教藝術保存及推廣貢獻甚鉅。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天涯何處無芳草-陳妃婷中西畫個展」-生活上的景象皆可作為創作的題材,藉由觀察寫生紀錄生活周遭的感動一直到最後演化到對物象的造形演繹。西畫重視的是色彩表現,水墨重視的是線條的表現,在這次的展覽中可網羅中西方的色彩及線條的運用,其中也可了解創作者的思維進化。
《從容庵錄》卷四中有一則叫「密師白兔」的著名禪宗公案,說的是唐代禪師神山僧密與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禪師一起說話,談話間見一白兔子在前面跑過。僧密禪師開口贊道:「俊哉!」良价禪師問道:「作麼生?」僧密禪師回道:「如白衣拜相。」「密師白兔」表達的是參禪的人一旦覺悟,就好像平民做了宰相,境界大大不同。受這則「密師白兔」公案的影響,民間也把兔子視為吉祥物,如同「躍龍門」。
2023 星雲大師墨寶˙祈願與祝福”仁和安康富樂吉祥”,就是希望大家學習佛法的智慧,以仁和謙慈之心待人,樹立起來奉獻的人生觀,用自己的所學所修來利益社會,心境圓滿如鯉躍龍門。
以各類媒材創作之美食,於視覺上賦予不同驚喜與趣味。邀請黃正南宛若神奇般0.15mm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薄胎瓷、首位「民族工藝一等獎」葉發原皮塑、陳德隆木雕、廖述乾銅雕、李義雄袖珍木雕、陳文華紙雕、徐翊珊電腦繪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林鴻文與李曙光收藏之可樂及歐洲瓷器等,數百件視覺美食作品與餐具,欣賞該媒材創作領域之首獎,觸動您品嘗美食的記憶,最佳療癒心靈。
李明道老師從事木雕創作四十年,喜歡研究新的元素新的工法且認為木雕創作技巧是慢慢鍛鍊出來的,一定要活用,要突破再突破,這是李老師對於木雕的堅持。
做任何事一定都會遇到困難,剛開始學習神像雕刻時,起初無法將神韻呈現出來,曾想過要放棄,在觀察許多造型和刀法後,覺得可以突破,便會下定決心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眠不休的嘗試,找到竅門逐漸揣摩並表現出神像的鮮活神韻,愈發得心應手,突破先前以為望塵莫及的目標。
遇到困難的「無力感」,其實是一種「情緒」,克服情緒必須靠自己的雙手,修正再修正,感覺再感覺,無力感自然會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