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從2017年起迄今,已進入第七年,充滿創意與巧思的作品,總令觀者感到歡喜,展現了人間佛教藝術弘法的多元與活潑性。為加深徒眾在創作內容上的思考力,2023年徵件嘗試以主題方式創作,分別有「我心中的佛陀」、「我心中的師父」,讓大家從中思考找出創作的元素。

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從2017年起迄今,已進入第七年,充滿創意與巧思的作品,總令觀者感到歡喜,展現了人間佛教藝術弘法的多元與活潑性。為加深徒眾在創作內容上的思考力,2023年徵件嘗試以主題方式創作,分別有「我心中的佛陀」、「我心中的師父」,讓大家從中思考找出創作的元素。
覺年法師一筆一畫,畫出個人生命的願景與愛護地球的宏願,多年來以畫廣結善緣、以畫療癒人們的心靈,用愛畫出希望、用慈悲接引眾生、用畫撫慰安定人心,結合了佛光山星雲大師的三好、四給、五和及真善美的生命傳承!
高雄市滾水社區發展協會、彌陀公園圖書館長青班、尚仁教育發展協會一群年齡50到90歲的務農長者,則以接地氣的鋤頭換成畫筆,彩繪出他們心中的佛陀,與佛接心。也帶著大家從作品尋找出你心目中的珍寶。
「心經」集刻是由霧峰「阿罩霧小刀雅集」,一個結合來自全台各行各業的篆刻愛好者所組成的團體,在疫情籠罩期間,藉篆刻觀照自心,也為受苦眾生祈福及滅除自己的貪瞋癡。藝術家們在印石、畫布的方寸裡,與自己的心志間,或披荊斬棘,或素樸呈現,希望在佛誕這令人歡喜的日子裡,與大眾分享他們成就的一方淨土。
朱義成是台灣知名雕塑家,少小離鄉已逾六十歲的他,內心總渴望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原鄉—高雄大樹做一場展覽。此次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回鄉的我—朱義成雕塑展」終於有機會圓滿多年的宿願。
廖勝文老師為台中文化局「漆藝—夾紵漆器」保存者,是優秀的中生代傳承人,作品融合傳統與現代呈現當代漆器藝術新思維。配合佛光山2023年春節平安燈活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特別舉辦「富樂吉祥—廖勝文漆藝創作展」,以這項美麗的傳統工藝與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曾有人問李水仙老菩薩年紀這麼大,為什麼還想學畫佛畫?她說「我希望能藉一筆一筆畫佛像的功德,為孫子和所有自閉症孩子祈福,盼觀音菩薩能幫他們早日『開智慧』。」正是星雲大師說的:「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這對祖孫的感人故事,鼓勵我們要讓自己的性格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也是本次展出的最大意義!
「佛光山2022徒眾作品聯展」已邁入第六年。每年都選在八月「佛光山徒眾講習會」大家團聚的期間展出,這展覽已成為佛光山年度重要活動之一。今年共有200位徒眾474件作品投件,經過審查會評審,將有201件參與展出,其中有56人是首次參加。多元的創作讓展出內容顯得精彩豐富,從作品中也展現出佛光山是一個「六合僧團」,因為從中看見的是和諧與歡喜,努力與共識。
展覽以「逍」、「遙」、「遊」為命題,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逍–時間」即是創作者感知「時間」的議題和情感,透過梳理再以工藝創作傳達新意。
石晉華是台灣少數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從17歲開始的病痛經驗,迫使他必須時時面對生存的嚴苛情境。「曹溪一滴」,是作為一名當代行者對生命存在及苦難所做出的藝術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