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水寺佛光緣美術館新春特展 聚焦和服文化與源氏物語

【人間社 菩提葉 日本群馬報導】2025-01-15

群馬縣澀川市和服文化推廣者小林正江,將為佛光山法水寺佛光緣美術館新春特展,帶來一場獨特的文化饗宴。小林正江長期致力於推廣日本和服文化,並將日本平安時代的長篇小說經典《源氏物語》翻譯為現代詩歌,以更貼近現代讀者的方式傳遞平安文化的精髓。

《源氏物語》的故事背景發生於平安時代,這是日本貴族文化最為璀璨的時期。作為時代象徵的十二單–平安貴族女性的正式服飾,不僅展現當時的審美高度,也代表著身份與地位。其獨特的穿著技巧和文化內涵流傳千年,現今皇室儀式中所使用的公家朝服,正是這段歷史的延續。小林正江指出,透過服飾與文學的結合,人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平安文化的精緻與優雅。

詩人鈴木比呂志曾形容,《源氏物語》是「拯救」日本人靈魂的故事。小林正江也認為,這部作品描繪人類心靈的共通性與共生理念,超越時空地傳遞平等與和諧的價值。她表示,無論是透過和服文化還是文學詮釋,她都希望能將這份平安時代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法水寺佛光緣美術館此次新春特展,將以和服文化與《源氏物語》為主題,呈現平安時代服飾的細節與文學內涵,為觀眾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20250115Janpan-003
20250115Janpan-001
20250115Janpan-002

【人間社 Sophie Wei 澳洲臥龍崗報導】2025-01-09

佛光山南天大學美術館「2024社區參與藝術計畫‧南天緣」藝術展1月5日圓滿,值藝術家取回展品之際,館方特別舉辦新年藝術家聯誼會,20餘位在地藝術家歡喜共聚。南天大學美術館主任有紀法師帶領員義工準備精緻蔬食下午茶及法寶節臘八粥,為新年藝文茶敘營造溫馨氛圍。

席間,有紀法師與眾位藝術家暢談美術館未來發展藍圖,包括籌劃「2025社區參與藝術計畫」展期安排、擴增藝術家工作坊場次,以及引進智能導覽系統等創新規劃。法師更透露,2025年將擴大駐館藝術家計畫,籌辦台灣佛光山及敦煌莫高窟藝術文化參訪活動,歡迎藝壇同好共襄盛舉。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當前經濟環境挑戰重重,本屆展覽作品銷售成績卻較往年更為亮眼,參觀人數也增加了,彰顯社區對藝術的支持。

藝術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交流創作心得,共同展望2025年的藝術發展。有紀法師表示,美術館將作為連結藝術家與社區的橋梁,期待透過更為豐富多元的展覽與活動,深化社區藝文生態。期許大眾同心協力,在嶄新的一年繼續以藝術弘揚人間佛教理念,淨化人心,共創祥和社會。

臥龍崗玻璃藝術家Carol Marshman對美術館的策展專業水準給予高度肯定,特別讚歎有紀法師在藝術推廣方面的用心。Carol表示,美術館提供難得的多元創作展示空間,讓各類藝術形式皆能找到合適的展現舞台。

連續三屆參展的藝術家Chulpan Bayguzin分享,南天大學美術館每年的展覽主題皆能啟迪人心。從首屆的「禮物」、次年的「社區連結」,到今年的「南天緣」,皆為創作帶來豐沛養分。女兒Mila Schultz亦表示,雖然母女倆創作風格迥異,但均致力於通過作品與道場攜手傳遞祥和、寧靜。

茶會尾聲,有紀法師致贈由本土藝術家繪製的南天寺2025年月曆與眾人結緣,為溫馨的新春藝文茶敘畫下圓滿句點。

20250109australia-006
20250109australia-005
20250109australia-004
20250109australia-003
20250109australia-001
20250109australia-002

【人間社 陳璿宇 彰化報導】2025-01-06

佛光山福山寺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於1月5日舉辦「觀心自在—新春押花藝術特展」開幕茶會。參展藝術家陳毓姍、滿化法師、妙昱法師、鄭淑貞、林艷玲、潘艷琴、陳雲卿、吳月美、王翠鈴、周蕾、張賞、鍾一彣、林枝香、何瑞玉、侯芳美、洪美珍、林明珠等師生聯展三十三觀音及花卉與動物等56幅精心創作,為新春添增了祥和歡喜。

貴賓有彰化市公所專員賴佩君、彰化中山國小校長楊士愷、線西農會理事長楊玲珠、線西農會代表胡晊惟、達德商工董事長賴耀裕、中區協會副會長黃修鈺、佛光會彰化區幹部及與會民眾250人蒞臨。

節目表演由彰化中山國小指導老師許雯婷,帶領中山國樂絲竹團16位學生表演曲目〈蘇堤漫步〉、〈雨〉,揭開序幕。樂音節奏明快,曲調流暢堪稱小合奏曲中的精品。

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表示,每次看到陳毓姍老師的作品,每一幅觀音栩栩如生,像是飛起來的感覺,作品充滿著生命力。每幅作品都有觀音的慈悲與智慧,三十三觀音是首次在福山寺展出,「為何會有三十三觀音出現?」藉以「蛤蠣觀音」度化唐文宗的故事,點出觀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慈悲與智慧。

彰化縣文化局副局長吳文昇提及,佛光緣彰化館新春展出觀心自在押花藝術展充滿新春喜悅的氣氛,會場展出56幅作品,很感謝所有藝術家精心創作。彰化館從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自2007年創館至今,在住持妙宥法師帶領,積極推廣真善美的藝術,對文化教育不遺於力。藝術家陳毓姍是我們彰化縣田中人,從事押花藝術的教學工作,其作品富有文化性與教育性。

三重禪淨中心監寺如宗法師表談到,陳毓姍帶學生用心籌畫三十三觀音,終於完成作品。陳老師在三重禪淨中心擔任老師15年,押花教學用心盡責,透過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看到花開花落一期生命的結束,陳老師與學生卻賦予花卉新的生命延續。」他勉勵大眾,從觀心自在,去除內心的貪瞋癡,呈現內心的自性佛。

陳毓姍表示,由於早期「八相成道」的因緣與法師們鼓勵讓他醞釀創作「三十三觀音」的想法多年。此次,展出廣邀學生共同創作,以3年時間完成三十三幅觀音的作品,過程中學生亦能感受到這個善念氛圍,藉由細膩雙手與花材傳達菩薩的莊嚴樣貌。其中,高齡80歲張賞跟著陳老師學習押花多年,這次展出〈菩薩低眉〉、〈佛在心中〉2幅作品,歡喜與眾結緣。

陳毓姍作品捐贈「自性佛」給予彰化館主任妙宥法師,館方由妙宥法師回贈星雲大師「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的墨寶給予藝術家陳毓姍。

彰化館新春押花藝術特展,陳毓姍帶來「觀心自在」、「菩薩清涼月」、「飛天」、「自性佛」等16幅療癒人心的作品,歡迎熱愛押花藝術的民眾與家人,利用春節前往觀賞。

20250106changhua-007
20250106changhua-008
20250106changhua-005
20250106changhua-006
20250106changhua-004
20250106changhua-003
20250106changhua-001
20250106changhua-002

彰化館 / 藝術家陳毓姍 觀心自在新春押花特展

【人間社 陳璿宇 彰化報導】2025-01-04

押花藝術起源於19世紀的西歐,英國已有300年的押花的歷史。藝術家陳毓姍將於1月5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押花聯展「觀心自在」,展出三十三觀音是師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作品,期望能讓觀眾對菩薩慈悲的樣貌,深植在民眾的心中,讓大眾生起善念,廣結善緣,把這股善的力量傳播。

陳毓姍早期以花鳥、動物押花為主,也曾經在美國、韓國等地獲得獎項。首次在佛光山蘭陽別院展出,經美術館法師的鼓勵創作「八相成道」,第一幅「降兜率」2016年在佛光山寶藏館師生聯展,頗受好評。

陳毓姍2017年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特展佛誕」後,他發願繼續完成「佛陀的八相成道」,創作當中遇到許多的考驗,他的父親生病往生,依然堅持以藝術弘揚佛法願力,永不退轉。並帶領學生在佛館系列展出,獲得許多展覽的邀約,期望每次展出都有新作品。

佛像押花藝術起源於「八相成道」的因緣,後來開始醞釀「三十三觀音」,一幅押花作品從尋找花材、構思至完成作品,至少需要3至4個月,小幅也要2個月。押花不是繪畫,必須找素材,如皮膚、衣服等都需精心設計,必須考慮植物會不會退色,其實沒有畫畫容易。

自2023年於佛陀紀念館舉辦「浴心如佛─陳毓姍押花藝術展」,讓他備感榮幸,展後察覺佛教的藝術帶給人們正向指引,讓人獲得心靈平靜。他在夜深人靜時創作,體會內心的沉靜,能夠與佛接心。押花創作三十三幅觀音作品,想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個氛圍,廣邀學生合力,以3年時間共同完成33幅作品,傳達觀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我起心動念,就是以藝術弘法的使命!」此次師生聯展56幅押花作品,其中展出陳毓姍「觀心自在」、「菩薩清涼月」、「飛天」等16幅作品。「為完成藝術弘法使命,我堅持不賣作品。我秉持此信念,珍藏作品供養大眾欣賞,以文化藝術來弘揚佛法。」因為身懷悲願,許多民眾看到陳毓姍「觀音自在」及「菩薩清涼月」內心自然生起一股祥和的力量。

展期至3月31日,歡迎熱愛押花藝術的民眾前往觀賞,這是一場傳遞美好祥和的心靈饗宴,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期許新的一年生起善念與平靜的力量,每個人都能藉由押花藝術感受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20250104changhua-002
20250104changhua-003
20250104changhua-001

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特展 巡迴台北館開啟藝術饗宴

記者:鄭仁宗 台北報導 發表時間:2025-01-01

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典藏特展巡迴第二站來到台北館,展出橫跨1940年代至今的96位藝術家、100件精選作品,涵蓋中畫、西畫及生活工藝。體現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法的理念,開幕當天吸引眾多藝術家與觀眾熱情參與,展現傳統與現代藝術交融的美學饗宴。

描繪1998年佛牙舍利抵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親自赴泰國恭迎的場景,還有這幅慶祝佛陀紀念館開館的佛光聖境,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典藏特展,巡迴第二站在台北館展出,橫跨1940年代至今的96位藝術家100作品。

藝術家梁秀中、陳景容親自到場代表致詞,感謝佛光緣美術館讓藝術作品能夠被社會更多人所見,開幕式當天以「宗教美術館的藝術與文化」為題展開座談,邀請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廖新田主持,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館長滿謙法師,以及高師大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麥惠珍擔任與談。

提倡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星雲大師創建佛光緣美術館,從無到有至今遍布全球27個分館,透過展覽型式讓藝術美學芬芳遠播,也藉此機會重溫大師與藝術家們所結下的善美因緣。

「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12月29日熱鬧開幕

文: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12月29日上午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開幕式,由雙方主承辦單位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鄭晶館長、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共同主持。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羅文利透過影片致詞表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艘艘代表著友誼、承載著和平的船隻,橫跨海峽,駛入佛光緣美術館,連接起兩岸同胞的心與情。透過船隻模型以舟楫的演變展示歷史興衰,帶領民眾跨越時空,領略中華文化的傳統精髓。
鄭晶館長則說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建築, 2021年開放已累計服務逾1200萬觀眾。因為星雲大師出生在揚州,雙方有著歷史的淵源,因而有本次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作的因緣。本次展出運用多媒體新技術,營造沉浸式氛圍讓觀眾體驗古代運河的生活風光。
慧傳法師表示,此次成功展出要感謝三個重要因緣,一是感謝大師,以及鄭晶與如常法師兩位館長,還有先民,無論帝王將相或是販夫走卒,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能有此偉大的成果。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代表貴賓致詞表示,中運博被譽為大運河的「百科全書」,也因為有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才有如此美好因緣,將許多優質展覽在佛光山展出。
開幕式結束,由中運博社會服務部李慧位嘉賓進行導覽。展覽以「乘風破浪」、「百舸爭流」、「萬象繁繪」及「沙飛船」四大主題,梳理舟楫文化的發展脈絡,讓人得以窺見中國古代船舶製造技術的輝煌成就。透過沙船營造沉浸式體驗古代人搭船遊河欣賞兩岸的風光,還原了運河沿岸的繁華市井景象。從北宋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中呈現的市場熱鬧,到清代《乾隆南巡圖》描繪的帝王巡遊場景。
如常法師在展出序文表示,本次展出由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與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共同承辦,特別安排在大師圓寂滿兩周年之際,來台展出以紀念星雲大師對兩岸的奉獻。大運河上的舟楫寓意著交流往來,是歷史長河,更是一條文化之河。
開幕式貴賓尚有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秋琴、陳和順戚品淑賢伉儷、陳瑞珍、前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局長施國隆、社團法人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陳啓村、勝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勝昌蔡璧玉賢伉儷、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郭萬祐陳素勤賢伉儷等,以及各界嘉賓逾200人出席。

20241230-MAIN-015
20241230-MAIN-014
20241230-MAIN-013
20241230-MAIN-011
20241230-MAIN-012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出移師佛光山 佛光緣美術館展出

記者:王上溢 高雄報導 發表時間:2024-12-30

想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大運河風采,現在不用跑到揚州,在佛光山就可以近距離欣賞,日前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舟楫文化展,可以直接欣賞春秋到明清的20多艘舟楫模型,本次還有180度環幕沙飛船沉浸式體驗,讓人大開眼界。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特別從跨海搬到佛光山,日前佛光緣美術館舉行開幕典禮,多位嘉賓出席剪綵典禮,希望透過舟楫,將乘載友誼與和平的船隻模型,拉近兩館的距離。

本次展覽集結大運河博物館,20多件從春秋到明清,典型運河船隻模型來到佛光緣美館,也特別導入沉浸式體驗,讓觀賞者可以身歷其境,展期從期日起,一直到明年7月2號為止,佛光山也期盼透過展覽,不僅用藝術展現佛光山的弘法理念,更要透過藝術,看見歷史之美。

最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也向來賓進行導覽,向眾人介紹本次展覽的內容,也期盼雙方以運河為媒、以展覽為契機,拉近兩館持續交流,實踐佛光山的人間佛教。

行舟‧運河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開幕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4-12-30

中國大運河是連結千年的水上之路,2014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首次來台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以25艘船隻模型,呈現大運河舟楫演變和歷史風貌。此次展出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深厚淵源,大師出生揚州,在揚州建立鑑真圖書館。在大師圓寂將滿兩周年之際,以此展紀念大師對兩岸文化交流的貢獻。

展覽12月29日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逾200人出席。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羅文利透過影片表示,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之際,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艘艘代表著友誼、承載著和平的船隻,橫跨海峽,駛入佛光緣美術館,連接起兩岸同胞的心與情。透過20餘件船隻模型,以舟楫的演變展示歷史興衰,帶領民眾跨越時空,領略中華文化的傳統精髓。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說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建築,坐落在運河原點的揚州。2021年開放以來,累計服務逾1200萬觀眾。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作,也是星雲大師和揚州的淵源。此次展出運用數字化輔助方式,集中展現舟楫的變化。綜合運用新技術,如觸屏互動、虛擬體驗,沉浸式體驗古代運河沿岸百姓的生活。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表示,此次成功展出要感謝三個重要因緣,一是感謝大師,以及鄭晶、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兩位館長,還有先民,無論帝王將相或是販夫走卒,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能有此偉大的成果。大運河始於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挖的邗溝,直到隋煬帝開始大規模修建。大運河也與鑒真大師東渡有關,可見大運河和佛教也有關聯,並讚歎此展覽呈現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表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被譽為大運河的「百科全書」。因為大師的慈心悲願,才有如此好因緣,將許多優質展覽在佛光山展出。佛教強調因緣,今日大家能共聚一堂,或許就在過去千年以來,曾經共乘一艘法船,聆聽大師開示佛法。

慧傳法師、鄭晶、如常法師、劉招明、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和順和陳瑞珍、前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局長施國隆、社團法人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陳啓村、勝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勝昌、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郭萬祐為展覽剪綵。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秋琴和戚品淑、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長林文輝、藝術家黃大安等多位出席。開場由南瀛民族樂團帶來大師作詞的〈雲湖之歌〉、〈揚州小調〉。樂團由團長楊正安帶領,榮譽團長劉招明。

展覽主辦單位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單位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佛光緣美術館。此次精選春秋至明清的25艘船隻模型,結合實體展示與多媒體技術,呈現大運河舟楫的類型和演變。分四大部分「乘風破浪」、「百舸爭流」、「萬象繁繪」、「沙飛船」。可以見到造船技術的演變、類型,以及所帶來的繁華生活。在「沙飛船」沉浸式體驗空間,可以感受站在甲板上,透過環型螢幕,一覽古代運河的風光。

20241230-MAIN-010
20241230-MAIN-009
20241230-MAIN-008
20241230-MAIN-007
20241230-MAIN-005
20241230-MAIN-006
20241230-MAIN-004
20241230-MAIN-003
20241230-MAIN-002
20241230-MAIN-001

兒童藝術專題講座 跳脫作品的思考

【人間社 孫璐茜 屏東報導】2024-12-26

佛光緣美術館三十年美學傳承,「藝術向下扎根‧佛光緣美術館兒童藝術季」由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主辦,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典藏特展展出2004年「兒童畫星雲大師」、歷屆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得獎作品,以及「畫不像的畫像」等兒童畫作。

12月22日下午,「美學無界30年」兒童藝術專題講座,邀請中華民國兒童美術教育學會祕書長曾瑞靖以「跳脫作品思考-兒童畫、兒童話」專題發表,表示中華民國兒童教育學會致力於全世界兒童美術教育的提升,正如佛光緣美術館不斷地在兒童美術教育的努力。

佛光山屏東講堂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致詞,感謝藝術家及貴賓的蒞臨,每逢歲末各分會烹煮臘八粥感念佛恩,佛光人從全人教育體現大家庭的互助與和諧。佛光人的孩子未出生,母親就以誦念佛經祝福,出生後接受全人教育的洗禮,小菩薩接受各方面教育的薰陶,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成長,身心靈因此得到淨化。

曾瑞靖表示,兒童出生就開始感知這個世界,因此兒童畫中的畫情都是直接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情,孩子看世界和大人的視界不一樣,兒童的視界是無限想像的擴大,對世界的視角、感受、好奇的不同,因而產生不同的畫面,因此大人看見外面的世界,卻看不見孩子內在的視界。

只要給兒童方向,並對孩子內在的想像能好好的理解,自然就能欣賞孩子的畫。譬如孩子會畫出對太陽熱的感受、疫情的關懷、事物的好奇,以及表達強顏歡笑的情緒等,因此孩子的創造力是很驚人的,所以兒童畫不只是作品,而是用畫來表現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兒童畫的表達往往有局部、聚焦、各式情緒的表達,移動式的主題,視覺的關心,並能照顧各個細節。曾瑞靖提及,能了解兒童的兩個視角,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內在視界,就能看懂兒童畫背後不一樣的價值。因此,兒童美術教育要有長遠的思考,並從藝術扎根-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透過藝術教育擴張孩子的自我意識、才能、敏感度,進而擴大孩子的世界觀,並用藝術教育去統整所有的學習,將會看見所有學習的真實面。

最後,曾瑞靖期望兒童透過藝術的學習,將生活的感動、發現、夢想揮灑展現;讓兒童好奇的心、驚喜的眼,去體驗世界所有美的感受,享受一個快樂的童年。

20241226PingDong-003
20241226PingDong-004
20241226PingDong-001
20241226PingDong-002

"南天藝術節"展創意 生活中感受藝術禪修

記者:人間衛視 澳洲雪梨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4-12-24

佛光山南天大學美術館日前舉辦「南天藝術節」,當天有十多個工作坊,吸引許多民眾報名參加,藝術家與民眾相互討論創作,以不同媒材表達,現場氣氛熱絡卻又祥和,藝術就在生活之中被體現。

有人畫畫,有的在水裡暈染顏料,或是在板塊上色,大家都專注在自己的手中的創作,這是南天大學美術館日前舉辦的「南天藝術節」。邀請在地藝術家帶領工作坊,吸引社區民眾熱情參與。

有藝術家喜歡海邊散步,從海邊找尋找創作零感。來自烏克蘭的藝術家,以畫畫與剪紙方式描繪景觀:

現場也有來自瑞典的遊客,一起參與工作坊,在馬克杯上畫出可愛的毛小孩。

在藝術家的引導下,民眾跟著專注投入創作,沉澱心靈,達到禪修境界,體悟慈悲喜捨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