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人間衛視 菲律賓馬尼拉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3-04
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日前為菲律賓軍人藝術家的雕塑個展舉辦開幕儀式,當天,現場齊聚菲律賓海陸空三軍,為藝術家道賀,讓軍人與佛法,有了一種嶄新的融合與意義。
菲律賓軍人藝術家在萬年寺舉辦個展,開幕當天,海陸空軍等將領,貴賓雲集,共同為藝術展揭幕剪綵。
開幕當天,豐富的藝術表演活動,為藝術家個展,襯托出濃厚藝術氣息,也讓軍裝與佛法,有了新的融合與體驗。
記者:人間衛視 菲律賓馬尼拉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3-04
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日前為菲律賓軍人藝術家的雕塑個展舉辦開幕儀式,當天,現場齊聚菲律賓海陸空三軍,為藝術家道賀,讓軍人與佛法,有了一種嶄新的融合與意義。
菲律賓軍人藝術家在萬年寺舉辦個展,開幕當天,海陸空軍等將領,貴賓雲集,共同為藝術展揭幕剪綵。
開幕當天,豐富的藝術表演活動,為藝術家個展,襯托出濃厚藝術氣息,也讓軍裝與佛法,有了新的融合與體驗。
記者:人間衛視 紐西蘭奧克蘭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3-03
敦煌藝術的魅力橫跨千年,如今飛過重洋來到紐西蘭。佛光緣美術館特別舉辦「感知中國-飛越天空敦煌藝術展」,邀請當地政要及文化界人士共襄盛舉,展覽以壁畫、飛天與微型洞窟為核心,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感受絲綢之路的輝煌時代。
「感知中國-飛越天空敦煌藝術展」在紐西蘭北島佛光緣美術館一館盛大展出,開幕當天,奧克蘭當地許多政要約與社會賢達都出席,體驗來自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的魅力。本次展覽是敦煌研究院主辦,中國駐奧克蘭總領館、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及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共同承辦:
這次展覽,包括敦煌壁畫、微型洞窟,透過飛天、經變畫,生動呈現敦煌世界,展覽為期一個月,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敦煌的藝術魅力。
【人間社 施曉華 菲律賓報導】2025-02-27
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一樓中庭熱鬧非凡,2月25日下午隆重舉辦Flordeliza Villasenor「X EST TOTUM」的個人雕塑展開幕,「X EST TOTUM」源自拉丁語,意為「10是圓滿的」。 Flordeliza Villasenor是菲律賓陸軍中校、菲律賓文化和歷史遺產武裝部隊大使,這是她第十次個人雕塑展,菲律賓海、陸、空三軍代表、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監院覺林法師、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會長林美璇及佛光人、社會人士約150人共襄盛舉。
在菲律賓海軍樂隊奏響的音樂和莊嚴的升旗儀式中拉開序幕。Flordeliza介紹展覽作品中表達了她另一面的藝術生涯一路走來的各種經歷與挑戰,這次選擇在萬年寺辦展是基於道場的包容與接納,讓她深受感動和鼓舞。
妙淨法師、覺林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劉天民、林美璇、Atty Malaya (IBC 13電視台主席)、Brigadier Genera Lorenzo (AFP菲律賓軍部准將)、Dr Imad Amar、Col Alex Korney (Russian Military Attache 蘇聯武官)、Atty Cris Saruca菲律賓文化藝術推廣團隊副總裁)、Artist Badz Magsumbol菲律賓文化藝術推廣團隊受託人為展覽剪綵,Dr Imad Amar(菲律賓文化藝術推廣團隊受託人)、菲協會秘書長詹曼鈴、菲律賓海軍中校Jeffrey Guiging分別朗誦詩歌、TSKP舞蹈團以優美的舞姿展現菲律賓不同地區的傳統舞蹈、典禮充滿濃濃的文化和藝術相融合的氣息氛圍。
菲律賓武裝部隊海陸空三軍總司令Jr Robert Brawner表示,軍人亦應該懂得藝術,讓藝術成為軍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俄羅斯武官上校Alex Korney則對萬年寺的規模與文化藝術表現出極大的讚嘆,認為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文化驚喜。
妙淨法師在典禮中表示,此次雕塑展是藝術與佛法的交融,無論是軍裝還是佛法都是一種不同的身心體驗。萬年寺是人間佛教的道場,就像牆上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兩幅一筆字,希望走進來的大眾來時「吉祥」,離開時能保持一顆「佛心」,也借用關於孔子的故事「三八二十三」告訴大家,凡事不要太固執己見,退一步便能海闊天空,贏得整個人生。
【人間社 樓美華 台中報導】2025-02-25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夢幻童話年節」蔡雅玲黏土創作師生聯展,獲得許多觀眾喜愛,教育推廣活動更廣受好評,獲得廣大迴響,2月22日再加開時下最夯可愛動物黏土課程,DIY「吉伊卡哇愛心掛盒」,20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親子共同體驗輕黏土藝術創作的樂趣。
蔡雅玲以專業的藝術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帶領小朋友用輕黏土製作可愛的愛心掛盒。她強調,輕黏土是一種非常適合孩子的藝術媒介,透過揉、捏、搓和塑型,不僅能提升他們的小肌肉運動發展,刺激大腦活化,還能激發創造力與專注力。
「吉伊卡哇」是什麼?「吉伊卡哇」名字來自日文的「小(chiisai)」與「可愛(kawaii)」,兩字合起來中文翻譯為「又小又可愛的傢伙」,是日本漫畫家長野以「希望變成這樣的樣子」為靈感所創造的角色。愛心掛盒以「吉伊卡哇(小白鼠)」、「小八貓」和「烏薩奇(小白兔)」為主角,故事中他們的友誼和樂觀的態度,既搞笑又溫馨,成為觀眾忙碌生活中的一點療癒慰藉。
作品完成後,小朋友和家長紛紛分享心得。四年級的林苡恩說,她很喜歡「吉伊卡哇」和他的好朋友,勇敢不怕困難,上過蔡老師的黏土課,喜歡自己動手作。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張宸榤,去年才與家人自菲律賓回台灣定居,他說:「我很喜歡做這個愛心掛盒,和2位讀幼兒園的妹妹分別做了3個不同顏色的愛心掛盒,想把作品送給媽媽」。義工許方蘋和媽媽王宜玫帶著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和一年級的外甥女來參加,王宜玫說:「這樣的活動讓我們一家人能夠一起動手做東西,增進了親子關係,很高興看到孫女們如此專心和開心,讓她們有機會慢慢親近佛教道場。」
另一位家長江貝渝表示,玩黏土時,孩子們需要用手指施加不同的力量來塑造黏土,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強化手指的力量與靈活度。她提及,因本身從事鋼琴教學工作,注重孩子手指的發展,她與兄嫂帶2位讀幼稚園的女兒及2位姪女一起來參與活動,除了支持孩子的興趣,也希望讓他們從創作中展現自信和對「美」的感覺。
館方表示,希望小朋友經由手作這些可愛角色過程得到歡喜與共鳴。這場「夢幻童話年節展覽」帶給觀眾歡樂輕鬆的氣氛,深受各界的喜愛,從開展以來參觀人數已超過5000人,教育推廣活動更是場場報名額滿。
記者:王上溢 高雄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21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被譽為百戲之祖,更是中國大運河沿岸所孕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戲曲,日前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特別舉辦主題講座,邀請光鍊劇團藝術總監隋汴,透過講說及示範,讓大眾一窺崑曲之美。
為了配合行舟運河舟楫文化展,日前佛光緣美術館舉行主題講座,以水之意象崑曲之美為主題,邀請光鍊劇團藝術總監隋汴為大眾進行講座,示範如何唱出一首好調。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也被譽為百戲之祖,除了精彩的講座之外,為了讓聽眾融入崑曲的美好,當天隋汴老師還特別指導小朋友使用扇子和水袖,以簡易的動作引導,透過肢體動作傳達意象。
崑曲中獨特的水磨唱腔便是以水為意象,希望透過講座,能讓眾人感受崑曲與江南風情,近距離欣賞崑曲之美。
記者:人間衛視 香港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21
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現正展出,藝術家黃心穎、左燕芬「一念三千」創作聯展,除了佛畫創作,還有以大自然為媒材的玉米葉人偶,透過畫面帶您一起去欣賞。
把玉米葉做為媒材,塗上顏料製作成各種人物公仔,還有這一幅幅描繪佛教藝術的創作,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現正展出「一念三千」藝術聯展,由藝術家黃心穎、左燕芬協手端出創作。
開幕當天貴賓雲集,包括各界藝術人士以及民眾搶先來觀賞,兩位藝術家親自導覽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大自然作為媒材化腐朽為神奇,更以佛法最為啟發描繪充滿童心畫作,透過藝術療癒人心,帶領大眾感受美好視覺與心靈饗宴。
【人間社 韓筱葉 奧克蘭報導】2025-02-21
由中國甘肅省敦煌研究院主辦,中國駐奧克蘭總領事館、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及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共同承辦的「感知中國–飛越天空.敦煌藝術展」,2月20日在北島佛光山隆重開幕。
中國駐奧克蘭總領事陳世傑、奧克蘭市長Wayne Brown、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建文、新中關係促進委員會執行董事Alistair Crozier、新中友協奧克蘭分會副主席Neville Cant、奧克蘭市議員Maurice Williamson及Sharon Stewart等各界賢達近150人出席;紐西蘭總理辦公室顧問Ann Fyfe和Lisa Ambridge也於21日前往參觀。
陳世傑表示,感謝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及北島佛光山的精心籌備,敦煌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本次展覽以敦煌文化為橋樑,展現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晶,並與紐西蘭多元文化、自由貿易產生共鳴。預祝展覽圓滿成功,期待紐西蘭觀眾踏上敦煌藝術之旅感知中華千年文明的光輝。
滿信法師致詞,感謝主辦單位及承辦單位大力促成此次展覽因緣,敦煌藝術承載著1600年來中國的信仰與生活,是一段不能複製重設的生命光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閃閃發光。壁畫裡的佛陀、菩薩、弟子、天人、供養人及各種護法動物,都代表著大眾內心本自具足、平等一致的佛性。佛陀說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即每個生命內心都有最原始無染的本性,這就是佛性,希望大家也能以清淨的心對待自己及相遇的每一個人。
Wayne Brown表示,敦煌展覽是一場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展示佛教與中國藝術傳統的深厚底蘊,有助於促進國際的對話與相互理解,其意義深遠;奧克蘭作為多元文化城市,擁有超過20萬名華人居民,期待中紐兩國持續學習互鑒,為奧克蘭及整個紐西蘭帶來更多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機會。
Alistair Crozier表示曾親自造訪敦煌石窟,感謝主辦方及所有籌備人員,讓這場珍貴的文化遺產呈現給奧克蘭的民眾。Neville Cant則鼓勵大家親身體驗這場珍貴的文化盛宴。
本次為期一個月的展出呈現30幅敦煌壁畫、4尊彩塑及6座微型洞窟,生動呈現敦煌世界,飛天、反彈琵伎樂天、莊嚴佛像、經變畫故事,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敦煌的藝術魅力,傾聽古老而悠遠的歷史傳唱及興盛富庶的生活軌跡。
【人間社 唐淑嫻 高雄報導】2025-02-17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起源於明代被譽為「百戲之祖」,更是中國大運河沿岸所孕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戲曲。配合展出中的「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特別於2月16日舉辦「水之意象崑曲之美」主題講座,邀請「光鍊藝術劇團」總監隋汴,透過講說、示範表演,讓大眾一窺崑曲之美,現場座無虛席近250人參與這場藝術文化的饗宴。
隋汴師從有周智剛、曹復永等,更是孫麗虹的閉門弟子,其表示崑曲於元末明初從江蘇省崑山興起,蘇州乃崑曲為最大發源地,2010年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展覽為大運河,運河與水有關,崑曲中獨特的水磨唱腔便是以水為意象,希望此次講座,能讓大家感受崑曲與江南的風情。
隋汴首先以懷素大師的自敘帖以及書法筆觸演示其與戲曲動作及唱腔間的關聯,並邀請現場觀眾參與「永字八法」體驗箇中的巧妙逸趣。接著介紹劍法,如何運用身體與舞劍透過角度產生視覺美感,並邀請觀眾實際體驗持劍。接著又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及簡易的動作引導,介紹戲曲中的「雲手」、「山膀」透過肢體動作所傳達的意象,經典的水袖與扇子等也逐一試範並讓觀眾體驗,現場互動熱絡,除讓大眾對崑曲有更多的了解,也領略戲曲中所蘊藏的細緻美學。
現場老師特別表演了《玉簪記》中經的典折子戲,最後示範表演長生殿《哭像》中〈脫布杉〉、〈小梁州〉、〈么篇〉演繹唐明皇在選擇江山或楊貴妃間心理的掙扎,崑曲唱腔之優雅細膩,聲韻之美,融合詩詞、歌舞與身段,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讓現場觀眾讚嘆連連,在熱烈掌聲中為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人間社 蘇簡笑怡 香港報導】2025-02-17
香港佛光道場美術館於2月15日舉行黃心穎、左燕芬「一念三千」聯展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暨香港佛光緣美術館館長永富法師、黃心穎和左燕芬。出席嘉賓有文理書院校監歐陽惠賢、藝術家劉莉莉、梁硯奴、馬星原、張綺娜、陳燕雲及張家俊。館內懸掛了以玉米葉(即粟米衣)製作的敦煌壁畫伎樂飛天,吸引參加開幕禮的百餘名人士目光注視。
永富法師致詞,左燕芬把玉米葉製作成藝術品,既有美感又環保,可謂化腐朽為神奇。黃心穎將「一念三千」的佛法概念轉為藝術創作,對內在心性有深刻的體會。天災人禍和社會事件提示世間的一切處於無常之中。從佛法來看,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心應對無常的衝擊。香港以高壓的生活與工作競爭大著稱,佛光緣美術館作為文化綠洲,提供喘息的空間。藝術淨化人心,讓人從藝術品中看到生命的多樣性,能發出會心一笑,也帶來感動。誠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言:「感動是最美的世界」,以感恩的態度出發,即使面對的人事物有缺陷也不會執著,而是看到缺陷背後的美好,珍惜當下。
左燕芬於致詞中透露,在南斯拉夫看到粟米衣公仔獲得啟發,感到粟米衣碎條的形態具有國畫線條的美感,因此用粟米衣創作人物造型和仿製敦煌壁畫的飛天;認為粟米衣娃娃是中國畫線條的一種新意,她把西方的東西中國化。並表示,香港回歸後應推廣佛教文化。
黃心穎表示,永富法師道出她的心聲。她也曾受到香港社會環境的衝擊,失去創作的動力。再回頭看,當中還是有其意義和因緣而做成生命的短暫空白。並特別提到是次展出的畫作,是給有童心的人欣賞的。
藝術家陳燕雲表示,非常欣賞黃心穎作品的色彩及感到她的畫作非常有童心;而左燕芬的作品利用大自然材料,質樸卻神似,需要有無比的功力才能製作而成。
龐穎希覺得左燕芬的作品呈現方法特別,從卷軸畫敦煌全貌圖中,可見左燕芬有過人的毅力,觀賞中似親臨當地。玉米飛天及其他模型,活靈活現。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2-1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雙藝呈祥」特展正式開幕,吸引百位藝術愛好者共襄盛舉。展覽邀請兩位藝術家融合漆藝、陶藝與心靈創作,展現傳統與現代藝術的交融之美。
在兩位老師的親自講解下,眾人彷彿融入作品之中。
這項展出是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每年二個「特展」之一,因此具有獨特意義,佛光緣美術館主任知常法師表示,兩位老師的作品雖然不同,但是一樣精彩,作品具現代、細膩以及奔放的元素,並呈現多元特色。
藝術家史嘉祥表示,自己的作品主要是以漆為主要展示媒材,再加上陶藝,將兩者加以結合,創造出不同意境。
另一位藝術家張振仁所展出的作品則更為隨心所欲,他表示,自己作品中雖有宗教相關意境,但他強調,就只是將心中感覺單純地具象出來。
這次的展覽也吸引台灣雕塑名家謝棟樑前來觀賞,他表示,兩位所呈現出的是中道,不會太抽象也不媚俗地具象,不僅完整表達出作家心境也讓觀者可以自由解釋。
開幕儀式最後,藝術家史嘉祥及張振仁分別捐贈柴燒陶罐及油彩壓克力作品予美術館永久典藏,由知常法師代表接受。這項在惠中寺舊址展出的藝術創作,展期自即日起至3月2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