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 台南館 /「AR擴增藝術─互動藝術」南台別院開幕茶會

【人間社記者 王惠珍 台南報導】

20181011 TN 01

藝術畫作的實體畫面,結合上雲端設計的虛擬場景,AR技術打造了藝術作品的新亮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首度引進AR新科技的數位畫展,策展藝術家陳怡月帶領中山大學專任教授王以亮,長榮大學專任教授林慶祥、潘瑞琮、李彩華,高雄女中中文老師周蓮,古韻箏樂團團長陳秀玉等聯合展出,以「AR擴增藝術─互動藝術」為題,9月29日舉辦開幕儀式。

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知天法師表示,佛陀度化眾生,善用方便妙法,展現不同的神通,示現百種接引信眾的技法。許多經文裡提及佛陀以神通教化眾生;如今神通的運用須輔以智慧科技為後盾,如新科技AR擴增實境技術,藝術作品與科技結合,展示出創新的視覺體驗。

知天法師讚許策展人陳怡月,不斷突破現狀,以藝術結合AR科技新創,畫作融和為不一樣的視覺饗宴,走出自己的路,是藝術AR的領航者,在成長、進步中,尋找自我突破的機會,為台南館帶來首創的AR擴增藝術,拓展了另類的藝術視野。

策展人陳怡月説明,感謝受邀藝術家半年來辛勞,多次溝通,全力配合執行AR拍攝錄製作業。AR擴增實境為心靈和創作串連,加強了導覽功能,讓觀眾更能貼近藝術家的原創精神與創作理念。共同合作單位有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資訊管理科產學合作的師生團隊和雲林科技大學資管所研究生等。

中山大學專任教授王以亮表示,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實境應用變成最炙手可熱的技術,除了VR虛擬實境,還有AR擴增實境及MR混合實境,相較需要戴著眼罩進入虛擬世界的VR,和技術應用領域尚未成熟的MR,AR的應用更為廣泛且生活化。

20181011 TN 02AR擴增實境是VR虛擬實境的延伸運用,結合真實、創意與媒體的新科技,以現實環境為基礎,疊合虛擬物件於實景中,構成所需要的內容進行即時互動。虛擬現實與實體藝術品的結合,產生的影音效果,讓科技與藝術發展都更進一步。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資訊管理科講師尤柄文表示,帶領研發團隊,共同克服AR結合上的技術瓶頸,例如與藝術家溝通作品的呈現方式,數位音樂音軌調整,拍攝、燈光、美容化妝等等專業技術,顛覆以往醫療護理的拍攝過程。認為AR與藝術的結合,更能提升心靈之美,在教育領域中,給予學生更多資訊科技研發的機會。

AR影音背後的神通手,有尤琳儀、賴彥廷、陳阡程是實際參與AR擴增實境的資訊研究生,尤同學表示,此次的AR專題,是課本中無法學習到的意外收穫,尋找解決的方案,突破盲點,是畢業成果亮眼的成績。

賴彥廷同學說明最滿意的作品,是藝術家陳秀玉「清風掠地不勝寒」,古箏琴聲結合竹影搖曳,光、影、音,3D多重搭配融合藝術之美,體悟科技與藝術結合,是可以淨化心靈的慰藉。

20181011 TN 03觀賞者只需透過AR擴增實境與科技產品的結合,就能得到全新的資訊接收體驗。觀展者不再只是被動接收,AR是互動藝術體驗,讓觀賞者對畫家想傳達的意境,更融入實境而產生趣味性。

「AR擴增藝術─互動藝術」9月21日至11月4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5樓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展出,歡迎民眾參觀,應用APP下載3D互動體驗,感受AR與藝術迸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