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8 台中館 / 匠人之心玲瓏剔透 嚴國章精雕歲月四十年

20180716 TC 30

【人間社記者 蔡招娣 台中報導】

傾四十年歲月細雕,以工匠晶瑩之心鑿刻的「玲瓏.剔透」嚴國章茶壺精雕工藝巡迴展,7月8日下午在佛光山惠中寺一樓大廳舉辦開幕茶會,其作品除了可窺見台灣獨特的雕刻工藝與製壺技術結合,所創造出的藝術風情外,50件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的精雕作品,更讓人在感動中看到泛見於藝術、茶道等領域的「守破離」匠人精神。

20180716 TC 33今年初開始在人間大學上壺雕課程的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暨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他以初學者的經驗體會到,從手拉坯製作壺身,修坯、合壺蓋、裝壺嘴、壺把,到完成茶壺,過程中有許多與禪修功夫相契的艱深學問,也發現脆弱的泥胎稍一不慎便要面對前功盡棄的挫折。他說,嚴國章老師因為年少發燒失聰,菩薩關上一道門,卻為他打開另一扇窗,不管生命如何給予,嚴老師善用僅有的條件投注全部精力,堅毅的勇闖出壺雕的一片天。

曾獲第四屆、第六屆國家工藝獎入圍的嚴國章,15歲開始接觸木雕直到38歲,為了讓自己能在藝術表現上有所突破,毅然將純熟的木雕技法投注在陶雕創作上,並專研「陶藝壺雕」。他在致詞時表示,1990年解嚴後木雕產業外移且大量進口回銷,嚴重打擊木雕師傅生存空間,當時有二十多萬人遭市場淘汰,當他決定轉換熟悉的場域時,他拜訪已在壺雕領域六年的名家李坤源切磋技巧,在家人支持下,埋頭深鑿在茶壺精雕的世界中二十多年。他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他希望自己能時時保有創新的思維,並學習如星雲大師般名師的生活態度與智慧,是他在創作時靈感與專注力的來源。

20180716 TC 32當每件作品的坯體上,或堆疊或細塑出所要表述的內涵之後,該如何燒製出樸拙、溫潤,對嚴國章而言都是一次次自己在藝術創作上再昇華的考驗。向來茶壺坯體受限他人樣式型態的困擾,在2012年獨子嚴凰城返鄉參與茶壺拉坯製作後,父子攜手為這項精雕工藝再攀高峰。「玲瓏.剔透」嚴國章茶壺精雕工藝巡迴展策展人嚴凰城表示,他因為事業失敗才有機會和父親合作,過程中看見父親的辛苦與毅力,讓他決心義無反顧的支持父親的夢想。

20180716 TC 31「陶藝壺雕」由於作品材質是陶,技術上遠比其他雕刻更為困難,要等待茶壺坯體完全陰乾後,再構圖雕刻,茶壺本身的厚度有限,雕刻時很容易破損,要在3毫米厚度的茶壺上,雕刻出有層次的山水花鳥、亭台樓閣等圖騰,難度相當高,雕刻完後坯體還要經過一千多度窯燒,燒製過程中,作品會受溫度影響收縮,從「土」轉為「陶」時,也容易產生窯裂、變形,因此要燒成一件作品實屬不易,初期的失敗率高達八成。

國中時因發燒失去單耳聽力,致使工藝家嚴國章從此沉默寡言,被阻隔了紅塵擾嚷,卻換來他專注於雕刻這門深奧學問內心無比強大的力量,經過一甲子歲月的探索,他期盼自己每天在不到一坪的工作空間,投注一生心力的潛心之作,能留下供往後同樣想前往陶藝雕刻的同好,做為參考研究與傳承,為這項傳統技藝,留下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