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0 台北館 / 淺述佛教藝術演變 解開佛相莊嚴密碼

20180710 Tp 21【人間社記者 明珮 台北報導】

「莊嚴的佛像,隱藏了哪三十二種殊勝微妙的形相呢?」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6月10日邀請「台北市鹿野苑藝文學會」會長吳文成,橫跨時空,藉古今中外佛像文物的故事,從「名稱」、「形象」、「如何修行而感得」、「功德」四個面向,帶領大家一窺佛教藝術的堂奧,解答佛相的密碼,揭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殊勝與妙義。

吳文成深入佛像藝術研究長達30年,引據《大智度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說明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圓滿莊嚴、端莊殊妙,如「身放光明相」表示佛的身光任運普照三千世界,以發大菩提心,修無量行願而感得,能除惑破障,一切志願皆能滿足之德。「兩肩圓滿相」,由造像修塔,施無畏所感得,表示滅除疑惑、消除業障等無量功德。

20180710 Tp 222016年佛光山捐贈的北齊佛首,呈現典型的「兩頰隆滿相」,見此相者,得除滅百劫生死之罪,面見諸佛。兩眉之間有白毫,柔軟如兜羅綿,長一丈五尺,右旋而捲收,以其常放光,故稱毫光、眉間光,因見眾生修戒、定、慧三學而稱揚讚歎感此妙相,此相心明澄淨,能見百億諸佛,光明微妙境界,名為「眉間白毫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佛陀教人受持十善法而感得,表智慧、福德圓滿之相,稱為「頂上肉髻相」。

他進一步以印度正覺大塔分享,佛像原身是11世紀密教時期的石雕,歷經歲月洗禮,至今已不僅僅是文物,更是佛教徒心中皈依聖地的地方。隨著佛教的傳播,不同地區文化的融合,佛像形象也隨著時代、空間產生變化,精神意涵卻未曾改變過。佛的殊勝莊嚴因自性功德成就,也為了令眾生慕道、修福,現種種相好之身,說法度化無量眾生令發菩提心,入佛法中修行。

20180710 Tp 23吳文成表示,佛像「以相表法」,內涵豐富,已超脫外在形象與藝術品的層面,無聲說法,傳達重要的宗教意涵。「觀像念佛」是古代相當殊妙的禪修法門,歷代工匠經過修行體證,以虔誠信念創作莊嚴法相,展現一位覺悟者的威儀及沉靜之美。他鼓勵大家除了欣賞佛像之美,也要觀想佛菩薩三業清淨,以此修行,內外就會與佛菩薩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