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1 台北館 / 蘇荷林千鈴館長 藝術美學講座─藝術點線面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20180802 2015 TP 212015年1月31日上午11點,延續上週美學講座,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千鈴女士再次蒞臨台北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以「藝術點線面」為題,為松山教室家長進行一場精采演說。

林館長提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現代藝術的創作趨勢,所謂「美學教育」是要符合現代思想、觀念及當代環境的步調,她提醒家長應以一個負責任藝術觀賞者來看待孩子的畫作,學習如何瞭解孩子的作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而非著重在利用孩子參加畫畫比賽,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如此只會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進而讓孩子成為大輸家。

從一位觀賞者的角度而言:畫家、作品、觀賞者,三者合而為一,才算是完成一個作品。這是觀賞者的自身權益,也才是一個負責任的藝術觀賞者。一般人對藝術的評斷,幾乎是以個人喜惡、美醜、好壞作為主觀評斷標準,很少去理解藝術背後的創作理念,進而深究美學內涵。林館長提到庫克爾(1819-1877)曾說:『我只畫我看見得,看不見的,我不會畫』,而畢卡索(1881-1973)也曾表示:『我畫我所想,不是畫我所看的』。由此應驗歷史演進過程中,藝術是不斷地再創造,而非再出現。觀賞者需自我教育,不僅要瞭解藝術家創作理念,更需從過去看現在,才能對歷史軌跡有所瞭解。

現代藝術創作是兼具「抽象」與「具象」兩者能量,是兩者比例的增減,是虛實交錯。林館長舉出許多實例介紹,例如抽象表現主義行動藝術的派拉克(1912-1954)作品,是重在畫觀念、感覺、想法;而普普藝術的安迪沃荷(1928-1987)其創作是美學符號、形、色、質材的表達;以及當代表演藝術代表人Marina的藝術創作是著重在創作過程的時間與解釋。最後強調當代藝術已經走入到關懷弱勢、參與社會,例如維克‧慕尼茲Vik Muniz的作品是一群人在一起創作,而不再是只有一個畫家的畫作,因此我們應保有接納心,從過去歷史,看見未來的現代與科技。

本次講座,近50位家長專心聆聽,會後林館長更直接進入畫畫教室,親切解說孩子們今日課程的水墨作品,家長們熱情請教,也學到了水墨畫需墨分五色、兼具濃、淡、乾、溼筆的練習,非常佩服林館長的專業解說,也更期待下次2/7(六)11:00的美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