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心由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5-01-31
由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主辦的「紫玉壺韻–馮文娟紫砂藝術作品展」,1月26日開幕,特邀來自中國江蘇宜興的陶藝老師馮文娟親臨展覽。
開幕剪綵儀式邀請多位嘉賓共襄盛舉,包括海鷗集團董事經理陳景崗、吉隆坡藝術學院創辦人暨院長謝有錫,以及知名藝術家與陶藝家葉逢儀、謝有成、張崇堅、劉育瑞、謝白鳳、劉娟,現場洋溢濃厚的藝術氛圍。
在開幕儀式上,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致詞時表示,十分感謝馮文娟遠從陶都宜興前來,帶來珍貴的紫砂藝術作品,為佛光山東禪寺的文化藝術交流增添光彩,這次展覽可謂難得的殊勝因緣。
陳景崗分享自己對茶壺收藏的熱愛,並表示:「紫砂壺不僅是一種藝術品,更是沖泡好茶的最佳器皿,這次展覽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紫砂藝術的精妙,十分難得。」
謝有錫談及陶瓷藝術教育的發展,回顧當年創辦吉隆坡藝術學院時,便十分重視陶藝的推廣與發展。他強調:「藝術應該融入日常生活,希望更多人能夠欣賞陶藝之美,體會藝術所帶來的感染力、和諧與善化。」
馮文娟對於此次能在佛光山東禪寺舉辦「紫玉壺韻」紫砂藝術作品展,感到無比榮幸與感激。他特別提到,此次展覽的契機來自2024年廈門佛事展茶博會期間,因與東禪館主任有航法師交流紫砂壺文化而促成這場展覽,此次展覽不僅是展示紫砂藝術作品,更是一次與海外陶藝前輩相互學習、廣結善緣的機會,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紫砂文化的魅力。
在現場示範環節中,馮文娟分享了自己家族對紫砂工藝的傳承:「我是土生土長的宜興丁蜀鎮人,家族三代從事紫砂工藝。舅公早在新中國成立前便從事礦土開採,外公則是燒窯、開窯的大師傅。我與兒子楊陽此次共展出65件作品,其中四款紫砂壺的泥料來自舅公當年開採的礦土,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馮文娟提到,紫砂工藝與佛教有著深厚的淵源:考古發現的第一把紫砂壺「供春壺」,便是由明代僧人供春於寺院學習製作,如今收藏於中國故宮博物院,這次展覽不僅讓更多人了解紫砂壺的文化背景,也讓藝術愛好者有機會體驗紫砂工藝的獨特韻味。
展覽作品涵蓋多件佛教文化藝術題材的紫砂壺,包括〈觀自在〉、 〈妙蓮華壺〉、 〈六時吉祥〉、 〈禪蓮〉等,每一件作品皆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吸引眾多來賓駐足欣賞。本次「紫玉壺韻—馮文娟紫砂藝術作品展」將從1月25日至3月30日展出,歡迎愛好陶藝、茶道文化的民眾前來參觀,感受紫砂藝術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