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蔡佳玲個展「心田」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開展

【人間社 邱雅芳 高雄大樹報導】2024-10-28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於10月27日舉辦年輕藝術家蔡佳玲的個展「心田」, 220位來賓共襄盛舉。展覽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021年祝福語「花開四季,耕耘心田」為靈感,展示蔡佳玲4年來的創作心路歷程。超過60件作品以自然四季的變化映照生命的起伏,展現對文明差異的觀察與心靈成長的體悟。展覽由歷史學者蕭瓊瑞策展,以其學術見解與藝術敏銳度,為觀眾帶來藝術與心靈交會的深刻感動。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畢生的心願是以慈悲之心度化眾生,「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為實現這一心願,星雲大師立下了佛光山弘法的目標,即透過文化弘揚佛法、教育培養人才、慈善造福社會、共修淨化人心,佛光緣美術館便是在這一精神下應運而生。

如常法師述說,蔡佳玲希望成大歷史系副教授蕭瓊瑞擔任策展人,經過多次會談,蕭瓊瑞認可其創作潛力,欣然接受邀請。這場展覽名為「心田」,以星雲大師「花開四季,耕耘心田」的理念為靈感,反映出蔡佳玲的創作歷程與人文關懷。展覽不僅是對蔡佳玲藝術之路的肯定,更是對藝術傳達慈悲與平和心願的具體實踐。

高雄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林羿妏代表致詞,恭賀蔡佳玲的展覽「心田」開幕,顯現對藝術的堅持與體悟。儘管非科班出身,他在生命歷練與家人支持下,展現了深厚的藝術涵養,作品風格從寫實走向新風貌。佛光緣美術館的寧靜環境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期待蔡佳玲未來的創作更加豐盛。

「因緣聚合,四季花開,耕耘心田」蕭瓊瑞以策展人之姿,表達對年輕藝術家的祝福與期許。他指出,歷史上的藝術家如夜空中的星星,將精神結晶留予後人,蔡佳玲作品中流露的潛力,讓人見到他作為藝術家的深厚底蘊。展覽的成功背後,既有家人和師長的默默支持,也有如常法師和策展團隊的用心協助。蕭瓊瑞感謝這一切美好因緣,並期盼這場展覽成為蔡佳玲藝術創作的新起點,帶給世人心靈的啟迪與溫暖。

藝術家蔡佳玲致詞表示,「心田」源自星雲大師「花開四季,耕耘心田」的祝福語,象徵著藝術創作的用心與耕耘。此次展覽是4年來的心血結晶,作品中融入春夏秋冬的變遷與情感歷程,每幅畫都蘊含故事與情緒,反映出自己成長的軌跡。願作品能讓觀眾感受到自然的真善美,並帶來愉悅與深思。感謝所有指導與支持,特別是恩師和家人,陪伴這段不易的藝術之路。

蔡佳玲的個展《心田》展期至12月8日,11月2日舉行藝術講座,由蕭瓊瑞教授主講「從『精神性』繪畫談蔡佳玲創作的價值」。

20241028-MAIN-008
20241028-MAIN-007
20241028-MAIN-006
20241028-MAIN-005
20241028-MAIN-004
20241028-MAIN-003
20241028-MAIN-001
20241028-MAIN-002

美學無界30年典藏特展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盛大揭綵


記者:王上溢 高雄報導 發表時間:2024-08-26

佛光緣美術館舉辦美學無界30年典藏特展,展出了超過百件作品,特別的是,裡面除了有橫跨半個世紀的歷史畫作,更結合了中西方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因為佛法,讓多元媒材及藝術巧妙結合,也讓眾人相當感動。

在大慈育幼院的勁歌熱舞下,佛光緣美術館發展30年,特別舉辦美學無界30年典藏特展,眾多藝術家與嘉賓參與盛會,希望用歡喜心,除了感念星雲大師當年用藝術弘法的精神,也向大眾展示佛光山藝術發展的歷史里程碑。

不僅典藏超過百件藝術作品,為了籌備美學無界30年,特別從海內外集結了百位藝術家,以佛法為主題,不僅橫跨半個世紀,並結合了中西方畫作,用多元媒材來充實展覽空間,其中有不少作品以星雲大師為發想,衍生出無限創意。

展覽中,巧妙將中畫藝術的典雅,與西畫抒情愜意結合在一起,不僅相互融合,也因為佛法,即使是不同的畫風,也能在藝術空間內完美契合,而這也和佛光山的共生共榮理念相互輝映,也讓僧信眾感動不已。

超過百件藝術作品等著大眾一一發掘,希望用藝術展現佛光山的弘法理念,不僅要用藝術傳揚人間佛教,更要透過藝術,從心看見佛法之美。

總館 / 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 典藏特展開幕

【人間社 林千弘 高雄報導】2024-08-25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8月24日舉辦「美學無界30年—佛光緣美術館典藏特展」開幕典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揭綵,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祐、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台南美術館館長林秋芳、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以及典藏藝術家倪朝龍、洪根深、吳榮賜、楊惠姍、人間國寶陳啟村等藝術家、藝文界、社會賢達等逾450人參與盛會。

揭綵貴賓尚有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紐澳總住持滿可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和順、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等到場支持關心。

現場並舉行「美學無界30年—佛光緣美術館典藏特展」開幕啟動儀式,由心保和尚、慈容法師、依空法師、洪世祐、楊惠姍等貴賓共同啟動,大眾歡喜祝福。

「佛光緣美術館」1994年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至今邁入30周年,在全球共開設有27個分館,適逢大師圓寂周年,緬懷大師的同時,也感謝歷年來藝術家的護持與捐贈。

「來自星雲大師的願心,將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如常法師活動引言,自寶藏館展覽館1967年開始,感謝審查委員會洪根深等人不斷努力與推動下,至今全球佛光緣美術館共計展出藝術家有1016人,平均每個美術館展出155檔期,每年參觀佛光緣美術館有300萬人次,典藏作品共計出版畫冊22本。

「感謝藝術家與大眾的護持,讓更多有緣人親近佛法。」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致詞時引用原始佛教時代,跋耆國優填王思念佛陀,請工匠以栴檀木雕塑佛陀塑像,為佛教雕塑佛像的開始。並提到星雲大師用文化來弘揚佛法的精神,將佛教的藝術呈現給大眾,從藝術進入佛法的大海,令許多人因此對佛法生起信心。

「佛光緣美術館是大家心靈的充電站!」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陳秋琴賢伉儷歡喜地表示,佛教與藝術的融合讓人感受到人間的善美,星雲大師的一筆字,令人體會到佛教信仰的法喜,感恩大師在30年前成立了佛光緣美術館。

「感佩星雲大師的眼光與胸懷。」洪根深表示,大師以藝術倡導佛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親和感,提供展覽空間給藝術家,30年來嘉惠全球與台灣藝術家不計其數,並在館長及所有法師、藝術家努力下,提升展覽水準,也奠定全球美術館的指標與典範,是大師突破性的創舉。

此次典藏展出的每件作品,所代表的是大師與藝術家之間的善因緣,類別豐富,有致敬前輩的作品,如弘一大師、王五謝、朱銘、李奇茂等,還有中畫、西畫、生活工藝立體,以及美國、馬來西亞、日本、菲律賓、澳洲、紐西蘭等海外作品。

除展覽之外,將於9月3日舉辦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學術研討會,由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廖新田等主題發表。

20240825-MAIN-009
20240825-MAIN-010
20240825-MAIN-008
20240825-MAIN-006
20240825-MAIN-007
20240825-MAIN-005
20240825-MAIN-003
20240825-MAIN-004
20240825-MAIN-002
20240825-MAIN-001

美學無界30年典藏首展隆重開幕

文•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佛光緣美術館8/24上午於總館舉辦「美學無界30年—佛光緣美術館典藏特展」揭綵暨開幕典禮,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親自主持,有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暨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台南美術館館長林秋芳等博物館與教育界貴賓蒞臨,以及佛光緣美術館典藏藝術家倪朝龍、洪根深、吳榮賜、蕭啟郎、魏炎順、蔡獻友、張坤貴、林壽山及楊惠姍、人間國寶陳啟村等近四十位藝術家以及眾多佛光山功德主等450人參與盛會,是南臺灣近期藝文活動難得一見的盛況,共同為佛光緣美術館三十周年祝賀。
活動一開始由如常法師引言,將三十年來所累積的成果做說明,在全球27分館所搭建起的國際藝術服務網絡,每年平均展出155個展覽,參觀人次逾300萬,服務無數的藝術家。在國際交流展上,又以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全球已展出一筆字185展次,超過500萬人參觀,可謂成果豐碩,也展現出三十年的努力與成就。會中同時播放星雲大師2016年出席兩岸博物館論壇,當時所提出寺廟就是一座博物館,以及文物是屬於人類,應該為社會所共有的談話,將佛光山對典藏應有的價值觀做出定位。
心保和尚致詞表示,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文化所涵蓋的內涵非常廣,並以佛陀時期憂填王因思念佛陀,命工匠製作佛像成為最早的佛教藝術的典故,說明佛教藝術本身就是信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榮譽教授洪根深,對於星雲大師的洞見能在三十年前設立佛光緣美術館感到敬佩,並服務無數的藝術家,提供青年藝術家展示舞台,已為臺灣博物館樹立很好的典範。
洪世祐館長則表示ICOM 2022年所公布的博物館最新定義,在佛光緣美術館所辦的活動中可以看出館方相當重視作為一個美術館該有的工作與責任。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與陳秋琴賢伉儷,則感謝大師創辦美術館,將佛教與藝術融合使之成為心靈的加油站。
本次展覽乃自佛光緣美術館藏品中遴選部分展出,這些作品多數來自藝術家及信徒捐贈。星雲大師重視文化藝術,許多展出藝術家當他們了解大師對藝術弘法的理念,在深受感動之餘,都主動地慨捐作品給佛光山,成為館方典藏主要的來源。因為每件作品所代表的是大師與藝術家之間的善因緣,佛光緣美術館藉此感謝所有的捐贈者。
開幕現場,館方同時邀請典藏藝術家親自為嘉賓導覽,有倪朝龍、洪根深、吳榮賜、劉文隆、魏炎順、蔡獻友、郭心漪等親自解說本次展出即日起至10/6,後續將進行巡迴展出。

20240824Main-002
20240824Main-004
20240824Main-003
20240824Main-007
20240824Main-006
20240824Main-008
20240824Main-001
20240824Main-005

總館/「石窟裡的浮雕」工作坊 歡喜打造洞窟浮雕

【人間社 戴湘媛 高雄大樹報導】2023-11-27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義工們歷經23天,近300位義工與法師日以繼夜集體創作,打造「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讓普羅大眾了解水陸法會的意涵與儀軌。同時為讓參觀者能得到更深一層了解水陸法會精神,特別為義工舉辦導覽培訓,也為沒有因緣親自動手參與石窟打造者,舉辦洞窟浮雕DIY課程,邀請銅雕藝術家蕭啟郎指導。

11月18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以法相會」導覽人員培訓,為了讓非美術館義工的佛教徒也能來參與,特別開放有興趣的人共襄盛舉。義工們因這次的導覽培訓,對水陸法會所呈現的精神有了精闢了解。藉由高雄館主任有泉法師導覽解說,思路豁然頓開,清楚知道「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就是大家開啟與大眾廣結法緣的好時機。

11月26日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辦「石窟裡的浮雕」DIY,看到藝術家蕭啟郎拿起鉛筆,在瓦楞紙上勾勒佛像時,大家除了讚歎以外,自己也小心翼翼以恭敬、虔誠的心,畫出心中的佛像。有人比照自己的手指姿勢畫下佛指,也有人畫出蓮花,頓時,石窟裡的浮雕作品已是種類繁多、琳瑯滿目。這是一場殊勝的心靈饗宴,大眾以歡喜心、恭敬心打造自己的「石窟裡的浮雕」。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和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共同承辦「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展期至2024年1月7日,歡迎大眾前往參觀,導覽義工們會在此與大家以法相會,共結法緣。

20231127Main-004
20231127Main-003
20231127Main-002
20231127Main-001

發表時間:2023-11-09 記者:王上溢 高雄報導

佛光緣美術館「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在11月8號盛大開幕,佛光山義工及師父們為了這次特展不辭辛勞,共耗時兩個多月,用了近4噸的紙漿,才打造出這樣莊嚴的展覽,眾人集體創作策展,不僅成就滿滿,也在過程中了解到佛光理念中,展現不分你我的精神。

這次水陸畫特展,以華嚴思想「一月普現一切水」為主軸,佛光山廣結善緣,集結各地有緣人,從敦煌石窟及建築模型,都是義工們一步一步所完成,他們也分享這次的辦展心得,雖然過程忙碌,但一切都值得。

「阿彌陀佛來迎圖」的創作者蕭啟郎,以及美術設計老師嚴凰城,他們都是第一次接觸紙漿創作,透過這次創作與策展經驗,不僅看見佛教藝術的美好,在策展人員和義工相互配合的過程中,也在佛光山感受到滿滿的藝術氣息。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這次辦展的意義重大,不僅是為了水陸法會,義工和師父們的精神也別具意義,期盼透過這次特展,可以帶給民眾不一樣的體驗。

"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不僅是一次藝術的饗宴,更是義工和佛光精舍師父們集體創作的成果展示。每個參與者都化身為藝術家,通過辛勤的工作和對佛教文化的熱愛,共同打造出一場充滿法喜的展覽,期盼透過這份因緣,讓聚集在佛光山的每一位菩薩,都能帶著這份歡喜回向給更多人。

發表時間:2023-11-09 記者:王上溢 高雄報導

佛光緣美術館舉行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開幕儀式,多位法師和義工到場開幕,這次展覽,不僅是為了用藝術的方式,傳遞水陸法會的理念,由上百位義工和佛光精舍的師父們共同打造的敦煌石窟,傳達環保理念之外,也希望透過這份歡喜與努力,回向給更多人。

佛光緣美術館舉行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開幕儀式,旨在利用畫作和石窟作品的展現,讓大眾更了解水陸法會的意涵,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及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到場開幕,看見了許多過去只有出現在書本上的畫作,也體驗活動中的發願回向卡及展覽內容,慧傳法師對於這次展覽所展現的精神,以及義工們的努力,讓他十分感動。

眾人在藝術浮雕合創上,一同將紙漿貼在浮雕上,象徵開幕儀式圓滿結束,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也期盼透過這場莊嚴的水陸藝術展,除了了解佛光山義工與師父們的辛勞付出之外,也讓更多人可以一同響應這場藝術饗宴。

佛光緣美術館水陸畫特展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傳遞。看到上百位義工與佛光精舍的師父們通過共同的努力與奉獻,將水陸法會的理念透過藝術作品表達出來,啟發群眾。

總館 / 「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 佛光緣美術館開幕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3-11-09

「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主辦,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和高雄館共同承辦,11月8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典禮。這次布展集結法師和義工,集體創作手工打造石窟。開幕更是有別以往,邀請眾貴賓一同打造石窟佛像,近200人出席。

此次布展手法對許多人來說是前所未有,遇到的困難不在話下。開場表演由總館義工帶來人間音緣〈有佛法就有辦法〉,說明大家是如何秉持信念完成布展。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星雲說偈‧一切水月》,闡述主題「一月普現」。「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天上的月亮普現在一切水中,所有的水中月都是同一個月亮的倒映。如同一塊黃金,可做成耳環、戒指、手鐲等不同飾品,但其黃金的本質不變。一場水陸法會,無論是禮拜的信眾、發心的義工,或者是參觀水陸畫展者,每個都是在眾中,希望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佛心佛性。

這次布展包括手工石窟、建築模型等,前後約300名義工投入,從幼到老,還有佛光精舍長者和國際義工等。開幕邀請義工代表分享。總館義工郎筱玲表示,從最初像是在做工的攪拌紙漿,到後來了解「這是藝術,是在給眾生歡喜」。高雄館義工廖國樑表示,感謝大師給予的因緣,期待這期的生命能跟隨大師的腳步,發光發熱。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大家懷著無比信心呈現這殊勝的展覽,饒益眾生,給人歡喜。

慧傳法師偕同與會貴賓,共同完成敦煌莫高窟259窟、《法華經‧見寶塔品》「二佛並坐」說法像最後部分。慧傳法師頒發感謝狀予藝品收藏家王基祥,如常法師頒贈感謝狀予功德主林譽芳、陳美玉,「一月普現」設計策展團隊嚴凰城、張簡于頌等。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分別頒贈國際書展圖書禮券予藝術家蕭啟郎、佛光精舍主任覺方法師等多位,感謝他們的付出。

銅雕藝術家蕭啟郎此次加入創作行列,作品為石窟入口進去右邊的〈阿彌陀佛與菩薩來迎圖〉,他表示這是第一次以紙漿創作、首次的水陸法會經驗,下了不少工夫,覺得一切都很值得。高雄館義工王美淑表示,期透過展出讓大家了解水陸法會的意義,以及感受佛法就在生活中。總館義工周清河分享,過程雖然辛苦但充滿法喜,有信念就能圓滿任務。

佛光山長老蕭碧霞師姑、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瑞珍、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主任有泉法師等出席開幕。

20231109Main-014
20231109Main-013
20231109Main-012
20231109Main-011
20231109Main-010
20231109Main-009
20231109Main-008
20231109Main-007
20231109Main-006
20231109Main-005

「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 佛光緣美術館開展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3-10-29

「一月普現─水陸畫特展」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主辦,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和高雄館共同承辦,10月29日開展,有集結眾多法師和義工,發揮集體創作精神打造的石窟和建築模型。以及水陸法會介紹、水陸畫壁畫,還有透過藝術手法展現水陸法會之內容。期透過展覽,讓大眾對於水陸法會更能心領神會,法喜充滿。

進入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石窟,宛如「心的通道」,在微暗之下,希望觀者在此全然沉澱,以安穩、平靜的心,體會水陸法會的奧妙。出了通道後,是圖像呈現的水陸法會緣起、四聖六凡、法會儀軌。接著又是一道石窟,中為《法華經變圖》,內容是著名的〈法華七喻〉,且用字淺顯易懂。可以想像宛若置身敦煌石窟中,了解什麼是〈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等。

通過《法華經變圖》後,兩邊有內壇水陸畫壁畫,以及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墨寶造景,以立體字呈現山巒起伏,象徵人生高峰與低谷的不同境界,此時就要靠著《心經》的智慧,帶領著走過關關考驗。

接下來是水陸法會各壇口介紹,中間有一座殿堂建築模型,是緬懷禮拜星雲大師之處,模型為以等比例縮小,相當細緻。之後可以寫祈願卡,置入金球膠囊中,放到祈願通道,然後回向。最後是出口處的「藥師祈願」,設計成藥櫃,掃描條碼後,抽取放在各藥櫃的「藥材」─大師的法語,讓大師的智慧解開心中的煩惱與疑惑。

開展首日,許多遊客是經由友人介紹前來,還有數名來自彰化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義工,其中陳麗雲偕同85歲的母親陳吳樹珠前來。陳吳樹珠多年前到佛光山後,隔天就開始吃素至今,他說出門很歡喜,大家都平安就好。陳麗雲表示,以前只知有水陸法會,但不知度的是誰,如今總算明白。陳麗萍表示,透過展覽,可以更了解水陸法會的歷史及由來。蕭英英說從圖片介紹,可以知道法會如何進行。陳秀銀則稱讚展覽很莊嚴。一行也寫下祈願,希望大家平安快樂、結下好因好緣、災難趕快平息,隨著金球膠囊投入祈願通道中,祈求心願都能實現。

20231029Main-007
20231029Main-006
20231029Main-005
20231029Main-004
20231029Main-003
20231029Main-002
20231029Main-001

總館 / 我心中的佛陀與師父 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開展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3-08-13

「佛光山2023徒眾作品聯展」由佛光山傳燈會、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主辦,8月12日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展,本次徵件主題「我心中的佛陀」、「我心中的師父」,佛光山的徒眾們運用各類媒材,呈現他們心中的佛陀與師父--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邀請展有繪畫類的慧是法師、慧本法師、道璞法師,以及影音類的妙至法師。繪畫類有以禪繞畫、膠彩、水彩、油畫、色鉛筆、木板燒烙畫等呈現。立體類有運用3D筆、壓克力、LED燈泡、葫蘆等創作。其中如意寮以釘子創作〈團隊精神〉,以及釘子繞線畫、蠟燭、麻繩、紙藤等複合媒材的創意運用。

書法金石類有書寫大師的法語、經典等,希望透過虔誠恭書,祈願大師早日乘願再來,攝影類作品有捕捉到大師身影的瞬間。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以捲紙創作〈偉大的師公〉,緬懷他們最敬愛的師公。

影音類作品於現場輪播,今年此類作品從從腳本、剪接到配樂,均愈臻成熟,獲得好評。其中邀請展妙至法師〈我還能為您做什麼〉,在2分32秒的影片中,紀錄大師坐著輪椅,在工地來回巡視,視力不佳就靠手的觸覺。即使已經高齡、行動不便,做任何事仍是全力以赴。

紐約的王科鈞、Annesia Lamb前來觀展,Annesia說,法師們的作品多元化,如實記載了大師在不同階段的人生中,所處的不同情境和所扮演的角色。王科鈞則分享,小時候會跟著家人在過年時到佛光山,在美國時曾參訪西來寺。此次特地到大雄寶殿、大悲殿禮拜,另外想找尋英文版的大師著作,了解有關佛教的思想與哲學。

陳文成則是將所有影音類作品仔細觀看過,十分感動大師的強大感召力,推動人間佛教,讓佛法傳遍五大洲。從欣賞其他類型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師們的虔誠,都是心心念念大師的慈悲,為了大眾,努力弘揚佛法。

20230813-11
20230813-12
20230813-9
20230813-10
20230813-8
20230813-6
20230813-7
20230813-4
20230813-5
2023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