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劉妙秋 高雄大樹報導】2025-05-04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於5月3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邀請佛光山開山寮監寺覺具法師以「從揚州美食聽星雲大師的故事」為題,分享星雲大師生活中的慈悲願行。吸引150位大眾踴躍參與,除聆聽法師感人的分享,更有因緣品嘗從揚州空運來台的包子與薑炒飯,讓人歡喜滿滿。
覺具法師回憶,星雲大師當年受恩師半碗鹹菜之恩,銘記於心,從此發願「盡形壽為佛教、為眾生」,一生奉行布施與服務,只要能幫助他人,大師總是歡喜給予。隨侍大師20餘年,覺具法師深受其平易近人、無我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講座中特別提到揚州包子與大眾結緣的由來。2016年,星雲大師在住院開刀甫出院之際,正值彌陀聖誕,雖身體尚未康復,仍惦記著要讓大眾「吃飽」,大師特別交代以包子供養大家。自此,各地佛光山別分院於彌陀聖誕時皆延續這份慈心,今也以揚州包子饗眾,傳承大師的慈心悲願。
覺具法師亦談及星雲大師對飲食的喜好,大師日常清淡簡樸,薑末炒飯與湯麵也視為佳餚。他曾言:「湯頭對了,麵就好吃了」,並認為簡單即是美味,不需過多食材。從這些飲食習慣以身示教中,覺具法師領悟「料理愈簡單愈好」。
覺具法師將揚州美食與星雲大師行誼的應證:獅子頭代表厚實內涵,學會觀察不同的人口味做改變;大煮乾絲有如步步踏實的修行,要用心在當下;文思豆腐則如柔軟低調的呈現,我在眾中之意。最後,他提及今年元宵節雲居樓製作「揚州大團子」的經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的惠敏師姑與法師,從選麵粉到揉麵糰親授技藝,大家發揮集體創作精神,世界各地別分院彼此分享成果的照片,這分與大師接心及傳承,令人動容。
講座最後,大眾齊聚一堂共享揚州風味包子與薑炒飯。與會大眾不僅舌尖味蕾獲得滿足,心中更感受到溫暖與法喜。來自台南市的葉美悧、葉貴枝姊妹說,多年前閱讀《傳燈》一書便對星雲大師的發心立願深感敬佩,如今親聞大師日常點滴,更生起無限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