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織女緙絲織就淨土 大覺寺浴佛沉澱心靈

記者:陳心怡 宋俋蓁 江蘇 宜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5-02

宜興祖庭大覺寺,在素食博覽會活動期間,民眾也踴躍參與浴佛、禮佛,祈求一份心靈的安定,佛光緣美術館大覺分館,同步展出千年傳統工藝緙絲製作的觀無量壽經經變圖特展,這群堪稱現代織女的工藝作品,讓佛誕日多了一份藝術之美。

大陸五一黃金假期,也是佛誕紀念日,不少許多民眾前來宜興祖庭大覺寺浴佛、禮佛,選擇以寧靜的方式,為自己與家人洗滌平時的煩憂,讓心靈暫時沈澱。

今年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弘法20周年,宜興素食博覽會第十屆,別具意義,慈容法師與依來法師也特地來到大覺寺,共同祈願佛光普照,人間祥和,讓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持續傳承下去。

這個嘴上說著,享受挑花樂趣的人,是緙絲技藝代表傳承人,陳文。陳文靈活操作織布機,看著這些絲線,不只眼力要好,腦袋瓜的邏輯,可也馬虎不得。陳文投入緙絲創作長達三十多年,不僅用絲線織出佛畫,更用絲線抄經、寫書法。觀無量壽經經變圖,長4.8米,寬4.6米,用了十多人的團隊之力,花了十年功夫,才完成。

陳文說,開始動手織以前,光是畫底圖,就是一番工夫,因為底圖錯,就無法順利織出圖案,真正開始織起絲線後,如何讓畫作布面保持平整,不會因為手勁大小不一,而使布面凹凸不平,更是學問,因此,現代織女們的團隊默契,非常重要。

現代織女陳文,用巧手慧心,織出經變圖,從這些傳承千年的緙絲藝術作品中,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佛畫藝術之美。佛誕日,母親節,用藝術文化,祈願為人間帶來更多詳和安定。

陳健誠「禮敬傳承 贊師恩」書法展 東禪館溫馨開幕

【人間社 吳易霖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5-04-30

4月26日於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舉辦陳健誠「禮敬傳承 贊師恩-陳健誠書法展」開幕儀式。在一片墨香氤氳、禪意深遠的氛圍中,現場茶香四溢,貴賓雲集,為來賓帶來一場融合書法與心靈的藝術盛宴。

本次展覽以「禮敬、傳承展 贊師恩」為主軸,展出陳健誠老師30多年來的心血之作,每一筆一劃皆飽含對師恩、親恩、佛恩的感念。正如星雲大師所言:「感恩是福,知足最樂。」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生命修行的深刻體現。

當天開幕典禮,獲多位貴賓親臨祝賀,出席嘉賓包括,佛光山新馬泰印區總住持覺誠法師、東禪館主任有航法師、展出書法家陳健誠、國際書畫聯盟會長符永剛博士、巴生中華獨中校長沈麗珍、不動學堂古琴導師黃德欣、共用空間專業舞團總監馬金泉老師、藝術總監葉忠文老師、敬學書院掌學黃智鴻、藝術家黃壽忠、潘麗儀、陸之洪、劉育瑞、謝白鳳、劉采雲、陳木松督導等畫友共襄盛舉。

館方為開幕式特別安排了多項的精彩表演,首先由「不動學堂」古琴導師黃德欣帶來古琴演奏〈琴音如流水〉,清雅動人;接著由黃智鴻教授現場朗誦吟唱詩作,他以詩韻悠遠呼應書法意境;隨後,共用空間專業舞團助理藝術總監廖添益領銜演繹原創舞蹈〈菩薩心墨〉,舞者以身體為筆、心性為空靈之墨,舞動禪心菩提,感動全場。

在覺誠法師、符永剛博士、沈麗珍校長等嘉賓的致辭祝福下,展覽正式啟幕。陳健誠老師亦親臨分享創作背後的感念與體悟,現場氣氛溫馨感人。他表示很歡喜,很圓滿,從古琴的演奏,朗誦吟唱,舞者以身體為墨,長袖為筆,運用身體的墨韻舞出「動與靜的禪心」。每一個環節都表現的很精彩。

20250430DongZen-005
20250430DongZen-003
20250430DongZen-004
20250430DongZen-002
20250430DongZen-001

浴心如佛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2025佛誕特展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5-04-29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浴心如佛 陳毓姍押花藝術—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由藝術家陳毓姍偕同13位學生攜手聯展,並於舊館現址及明年正式開館的新館兩地以雙展場形式同步展出,涵蓋佛陀八相成道及國際比賽獲獎作品等。4月26日於舊館舉行開幕儀式,陳毓姍致贈作品〈覺者〉予館方典藏。陳毓姍親友、學生及美術館義工逾80人參與盛會。

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與有融法師帶領三重禪淨中心吉祥鼓班學員,以空靈悠揚樂音,為展覽獻上祝賀。

佛光山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致詞表示,10餘年前就在三重禪淨中心見過陳毓姍的作品,對於藝術與佛教修行的連結,讚歎之餘更欣喜有因緣能邀請展出,再次欣賞,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她用容易取得的材料,成就精緻的作品,如同展出主題,每個人的角色都很重要,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副會長吳玉惠指出,陳毓姍的每一幅創作都要耗費數月方能完成,除了考驗耐心,也從中看見她不斷突破困境的歷程,教學更是不藏私,從著作《花開花落間悟道》一書內容可見一斑。花、葉、樹皮甚至果皮都拿來應用,是落實心保與環保的具體實踐者。

陳毓姍從花材、葉材、木材到食材,如玉米鬚、哈密瓜、茄子及菱角皮等,不斷嘗試運用各種素材創作,以藝術發揚佛陀精神,用創作傳遞佛教義理,因此感動妙蘊法師主動表示協助出版書籍。而堅定的信念及家人的支持,則是她一路走來強大的支撐力量,「生命不在乎長度,而在能否做有意義的事。」從大自然的成住壞空,轉而賦予植物新的生命,如果能接引更多人從押花藝術,進而認識佛教,是陳毓姍最大的盼望。

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6月15日,5月3、4日各有一場教育推廣活動「正念押花」,有興趣者,可向館方報名。

20250429Taichung-010
20250429Taichung-009
20250429Taichung-008
20250429Taichung-007
20250429Taichung-006
20250429Taichung-005
20250429Taichung-004
20250429Taichung-003
20250429Taichung-002
20250429Taichung-001

惠中寺機械人動中禪 集體創作禪心藝術之美

【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5-04-28

佛光山惠中寺攜手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秉持佛光山「集體創作、共同成就」精神,4月27日有130位義工及親子學員在惠中寺學習、實作「未來與希望」機械人動中禪的大型裝置藝術;播放組裝影片並且邀請藝術家錢靖芬指導,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蒞臨致詞,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進行計畫說明。

覺居法師致詞表示,常說心靜自然涼,今天要在製作中學動中禪,希望大家從活動中體會靜心滌塵的要領;惠中寺是屬於大台中市民修持身心靈的道場,一般人的觀念,到佛寺就是來誦經拜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感於現代人有很深的焦慮及低落情緒,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希望教導大眾把「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光明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因而今天是以「不分年齡皆可參與智慧修行」的理念,舉行機械人集體創作教學。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即將邁入第11年,每年邀請法師、各領域專家學者演說,對安住人心、祥和社會有很大的助益。今年講座主題「向前有路」,希望大家常到惠中寺禮佛拜懺、聽經聞法、參加人間大學課程及「未來與希望」講座。法師說,學習組裝機械人要靜心聆聽,實作時需以安住心輔以細心,才能發揮藝術創作,並且集思廣益把各自的獨特創作,自然的融入禪心意境裡,展現大型裝置藝術的生活美學。

錢靖芬解說畫作「鹿」昂首站在丘陵的意涵,他提及畫作輝映星雲大師新春墨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當場帶領數位學生在畫紙上作畫,「鹿」、「路」諧音,代表人們想要有平坦向前的光明道路,平時就要實踐「三好、四給」,才會有善根福德心力,方可跨越、突破順逆境緣。

知常法師說,大家依照圖說順序,逐一用心組裝,就能完成亮麗的作品,有問題時可請教教師洪德宣,感謝大家共襄盛舉。

學員沈崇德和妻子,帶領讀國小四年級女兒及三年兒子參加活動,表示大人、小孩對機械人裝置或玩具都很喜歡,在製作過程中討論組裝方法,能夠促進親子良性互動。藉由「動中禪」融入禪境,於靜心無形中引導心靈安定,人心安住是「安居樂業、祥和社會」的要方,期許孩子從小親近佛教,心靈不浮躁肯向上向善,這是教育下一代的職責。

學員張雅雯帶領讀小一女兒、幼兒園中班兒子學習,表示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不同,希望用關愛及陪伴教育孩子正向成長。藉由參加佛教團體活動,讓孩子從中學會專心及尊師重道,懂得用感恩心、同理心與人良性溝通,進而邁向自利利他大道。

20250428Taichung-008
20250428Taichung-006
20250428Taichung-007
20250428Taichung-005
20250428Taichung-004
20250428Taichung-002
20250428Taichung-003
20250428Taichung-001

佛光緣宜蘭館特展 用漫畫弘法度眾生

記者:林君懿 宜蘭報導 發表時間:2025-04-23

您能想像佛法也能用漫畫表現嗎?在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一場以佛陀為主角的漫畫特展正在展出。從佛陀攝服狂象的故事出發,漫畫家們以生動筆觸傳遞佛陀慈悲與度眾精神,也讓觀眾從圖像中,看見佛法的深意與現代意義。

這些生動的漫畫,把佛法內涵深入淺出讓民眾一看就懂。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策劃「佛陀漫畫特展」,希望用這麼生動的創作方式,讓民眾很容易就能明白佛陀的慈悲。

妙勤法師特別策劃這項漫畫展,並以佛陀攝服狂象為主視覺,用生動的筆觸,勾勒出佛陀度化眾生的精神。

「佛陀漫畫特展」即日起展覽到6月17日止,愛好藝術的民眾,尤其是漫畫,要把握機會前往蘭陽別院欣賞。

蘭陽別院「佛陀漫畫特展」 用漫畫弘揚佛法

【人間社 許國棟 宜蘭報導】2025-04-20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佛誕節,佛光山蘭陽別院與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4月19日特別舉辦「佛陀漫畫特展」開幕儀式,館長妙勤法師開示並清唱〈浴佛歌〉,並邀請與會人員接棒輪唱,近百名信眾在嘹亮的歌聲中,歡喜觀展。

開幕活動前,愛蛙藝術舞導團8名學童帶來二首流行舞曲表演,活力四射,讓現場歡樂氣氛帶進高潮,並獲得如雷的掌聲回應。

人間佛陀漫畫系列是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佛教叢書.佛陀》為本,將佛傳畫成漫畫。妙勤法師表示,度化眾生有很多方便善巧法門,來傳遞佛法,漫畫是大、小朋友感興趣也最易吸收的書籍。並說明佛陀漫畫特展中,佛陀以慈心震攝降服狂象,體現慈悲是度化眾生最好的善巧方便。

佛法典故「粒米勝須彌」,教大家至誠懇切供養三寶,無二之性,即是實性。窮人真誠無私的奉獻,蘊藏的功德是無限量,一念清淨虔誠勝於量等須彌山的布施。法師分享,小時候啟蒙書是漫畫書籍《二十四孝》,歡迎大家多訂閱人間佛陀漫畫給家裡的小朋友看,信仰傳承是最有意義的事。

陳林泉指出,「以文化弘揚佛法」是佛光山四大宗旨其中之一,文化範疇很廣,古畫是最普遍一項,古畫畫作內容,呈現當時人們生活榮衰及文化、風俗的興敗;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到縣內各國小提供佛法書籍給學生閱讀,增智慧、定根性,又有海鷗叔叔解說書籍內容,易懂容易吸收,產生興趣會主動去閱讀。

佛光會壯圍第二分會會長李福霞表示,看到人間佛教的部分以用漫畫的方式來展演,這樣多元的文化教育方式,不論是對於大人或小朋友,都能帶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激盪。

「佛陀漫畫特展」是以生動的漫畫來說故事,用有趣的故事來弘揚佛法。北區協會區委吳美珍及多名佛光人今天也一同出席這場漫畫弘揚佛法之旅。展期至6月17日止,愛好藝術的民眾,歡迎前往蘭陽別院一樓看展。

20250420YiLan-005
20250420YiLan-006
20250420YiLan-003
20250420YiLan-004
20250420YiLan-002
20250420YiLan-001

屏東館/「人間佛陀」 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

【人間社 孫璐茜 屏東報導】2025-04-16

農曆四月初八日是國定佛誕節,在佛光山屏東講堂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舉辦「人間佛陀」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由鄭勝揚,柯耀程,鄭國華,許聰志四位藝術創作家,帶來125件油畫、書法、水墨、陶藝等創作作品,以不同形式藝術創作,來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

鄭勝揚以油畫表現空明的意象。仍保有美學的原理,並用抽象的手法,將佛法融入在作品中。柯耀程以各體書法創作為佛誕節祝禮。鄭國華以水墨、捏陶、書法、攝影多樣藝術創作,禮讚佛陀的聖誕。許聰志以上千度的高溫,燒出各式創意陶藝作品,以最美的呈現,為偉大佛陀的誕生賀禮。

「人間佛陀」慶祝2025國定佛誕節特展,4月13日舉行開幕茶會,現場設有茶席,歡迎蒞臨的嘉賓賞畫品茶。

首先由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輔導法師妙省法師致詞,感謝藝術家護持此次佛誕特展。每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都很精彩而有特色,看見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藝術弘法的理念在這裡展現,凡是心中有「佛」,所創作的作品就能與佛相應,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來度化不同根器的眾生,藝術家用藝術創作,讓觀賞者認識佛陀,並將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每逢佛誕節佛光山都會到各個角落,舉行浴佛活動,讓眾人藉浴佛來淨化身心;藝術家們因佛誕特展,更親近佛法而減少煩惱,使身心清淨,也因而淨化社會,人心安和,家庭和諧。

佛光山公關主任蘇正國致詞,展出藝術家都是南台灣當代藝術家,都有非常出色頂尖的創作,也提升屏東人文素養,在佛光山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水準都很高,因此在此展出的作品,都很難能可貴,並能讓藝術創作走上國際。

鄭國華致詞表示,水墨技法各有不同,因喜歡石雕,「石窟」表現雲岡石窟的特質,雕塑「流浪漢」群像,表現市井小民的生活樣貌,畫荷觀荷因此產生對生物的敏感,因而在創作中找到歡喜。

鄭勝揚表示,很高興能在這麼好的展場展出,佛誕節籌畫創作以佛陀題材為主,創作的理念出至《心經》,用陰陽相生相剋解構組合,創作要走出自己的路,要放下罣礙,不要受到名利的羈絆,才能有真正的藝術創作。

許聰志致詞表示,經過25年再回到屏東,用上千度的高溫燒出陶器的冰片,創作「天目陶」、「古代尊」、「笠野燒」、「天新壺」,雖然花費多年的時間燒製而成,很高興這些作品在這裡展出。

20250416PingDong-009
20250416PingDong-010
20250416PingDong-008
20250416PingDong-007
20250416PingDong-006
20250416PingDong-005
20250416PingDong-003
20250416PingDong-004
20250416PingDong-001
20250416PingDong-002

同舟擺渡多少人 小角色大道理啟人智慧

【人間社 彭高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5-04-13

為推廣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至7月2日的「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4月12日舉辦「小角色大道理.一艘擺渡多少人」藝術講座,透過「漁、樵、僧、道、農」五類小人物的故事,冀眾探索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與人生智慧。近170人海會一同登舟,擺渡。

講師光錬劇團藝術總監隋汴、光錬劇團團長張碩庭,輪番以觀賞戲曲影片、說故事、數來寶、歌唱及互動等多元、趣味性方式,演繹漁夫、樵夫、僧人、道士、農夫的形象,展露小角色卻包羅大道理。

由元朝畫家黄公望號大痴道人全真道士契入,賞讀戲曲影片「神算金」角色後,隋汴闡釋「世事如煙似夢真,風吹不動是本心」,對道士的註解。

聽完老樵夫砍柴的故事,鼓勵聽眾動動腦「為什麼老樵夫的柴,總是比年輕樵夫的多?」紛紛發言後,隋汴總結,行事需憑藉經驗、用對的節奏。接著指導大家「板上張嘴,落在板上」數來寶「樵夫遇見小動物」。

張碩庭簡述農夫的重要,以「學圃必須勤,何患無成」勉眾。眾人學唱〈種菜歌〉後,志願者上台分別扮演農夫、小菜苗,模擬農夫除草、灌溉、插秧,幫助小菜苗成長,台下聽眾則高唱〈種菜歌〉,感受農夫的辛勞與樂趣。

呼應舟楫文化展,漁夫為核心人物。透由觀看《白蛇傳》「遊湖借傘」情節,體悟即使如漁夫這般平凡人物,也能在關鍵時刻扮演重要角色;從〈船歌〉中,習得「十世修得同船渡,百世修得共枕眠」的哲理。在2位講師的示範與輔助下,多人上台學習上船、雲步行舟、划船、舞動水旗,體驗水的哲思、船的智慧,在風浪中找到航向。

至於「僧人」部分,講師謙遜的表示,在佛光山法師面前,不敢有所僭越。由張碩庭獻演〈天女散花〉,演示「一念靜中聽水聲,空山不語最分明」的境界,提策眾人「催祥雲駕瑞彩,速赴佛場」。

聽眾席中,整場始終互動熱絡的余玻莉,引人矚目,生起向學之心。她分享,上台體驗操控水旗是很難得的經驗,小小一面旗子竟可呈現水的多樣性。透過水與舟楫,以戲曲模式觀看五類小人物,如何表現自己的角色,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20250413-MAIN-008
20250413-MAIN-007
20250413-MAIN-006
20250413-MAIN-005
20250413-MAIN-004
20250413-MAIN-003
20250413-MAIN-001
20250413-MAIN-002

佛光緣台北館佛誕特展 多元呈現佛陀生命體悟

記者:陳心怡、宋俋蓁 台北報導 發表時間:2025-04-11

慶祝佛誕節,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特別舉辦聯展,邀請四位藝術家透過多元媒材作品,呈現對佛陀的體悟與生命的思考。現場以水墨、版畫等多樣作品,分享他們對佛陀與生命的深刻體悟。民眾可擇日前往觀賞,一同感受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佛誕節,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邀請書畫藝術家劉博文,以及版畫藝術家王午、洪子維、陳又寧聯展。工程師出身的劉博文,抄寫經文長達三十年,母親從病危到過世,劉博文決定畫佛,把福報回向給母親;同樣地,父親過世時,他也發願要念往生咒30萬遍,並加上阿彌陀佛畫,兩者合一,成為經典代表作。

佛陀前世捨身飼虎,洪子惟把這典故轉譯為畫作,創作靈感來自父親生病的歷程。他在陪病過程中,不斷思考肉身的意義,慢慢明白,捨下肉身,對萬物和宇宙,會更加開放,因為人是萬物的一部分。王午則透過一葉扁舟,象徵擺渡到彼岸,人人都必須在塵世中,不斷正念修行。

藝術家透過畫作,分享對生命的體悟,也向佛陀表達內在虔誠謙卑的自己。浩瀚法海——劉博文書畫展,以及唯慧是業——王午、洪子惟、陳又寧版畫聯展,展期自即日起至5月25日止,歡迎民眾前往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欣賞,感受佛誕的喜悅,共同祈願為世界帶來和平與和諧。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課程 製作土茯苓藤"藤球燈"

記者:人間衛視 香港綜合報導 發表時間:2025-04-10

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日前舉辦教育推廣課程,邀請老師帶領20位學員利用土茯苓藤製作藤球燈,透過整理藤蔓耐心完成作品,讓大家不僅學會專注當下,更了解到做事情只要一步一腳印,就能看見美好成果。

將手中的土茯苓藤蔓仔細整理編織,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舉辦教育推廣課程,由黃心穎老師,引領20位學員製作藤球燈。

學員藉由專注當下,透過整理藤蔓也清理心中雜念,更從中品出人生道理,學會一步一腳印完成生活事物,就能看見美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