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 (十一) 中國四大名著經典人物─吳榮賜雕塑藝術作品集

♠推薦序
我所認識的吳榮賜

20181019 Col 11

 認識榮賜時,是在我擔任臺北市內湖分局長的時候,回想起來,已經近二十年了。當時他從大直國中補校畢業,典禮上所領的「全勤獎」還是我頒給他的呢!當年他放下木雕大師的光環,重拾書本繼續進修,一路念到研究所畢業,這種恆心毅力,眾所欽佩。但我認為最可貴的,無非是他那多年維持的純真與善良,並沒有因為巨大的藝術成就與名聲而改變。

 榮賜是個世界級木雕家,卻往往能放下身段,廣結四海。十足的草根味與憨厚的笑容,讓他流露著連陌生路人都會想和他攀談幾句的親和力。對待朋友更是沒話說,只要朋友有難,他必定仗義相助、在所不辭。我常常在想,他能把關二哥刻得那麼傳神,會不會就是來自他那種重情重義的性格?他常戲稱自己是「草莽英雄」,見他刻刀下的作品,多是劍客俠士、英雄豪傑。我聽說一流的藝術家總善於將性情毫不矯飾的流露於作品之中。看來榮賜的雕刻,確實是他內在精神的具體投射。然而除了英雄俠士,他又能將菩薩的慈眉善目刻劃得令人動容,例如他所創作的觀音像,就往往令我駐足良久,讓我在繁忙的公務中找到平靜與和諧,我想這也是與他內心那種善良慈悲的人格特質有關。

 二十年來,我和榮賜的交情始終如一。他從來沒有因為我職務上的南北異動而對我有親近或疏離;而我也從來沒有因為他事業上的起落而改變對他的肯定與認同。我的朋友不算多,平日往來多為同僚與部屬,能盡情把酒言歡、豪飲暢談的機會特別有限。但只要是跟榮賜見面,總是能讓我感受到那種極為純粹的友誼罕見的熱情,往往一杯在手,無話不說。

 每當榮賜辦展,我都很替他開心。此次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策畫下,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展覽,不僅為臺灣雕刻史上寫下輝煌的新頁,亦足以激盪中國古典文化的洪流。我除了替他高興,更為臺灣有這樣的藝術大師而感到光榮與賜無畏的快樂。

2012年5月于臺北市文山 陳連禎


♦藝術家序
對古典小說人物的重新詮釋

 自去年一月在高雄佛光緣美術館展出「神刀傳奇」後,歷經一年多的再淬鍊,完成了這八十二件作品。我由衷感謝星雲大師的指點,讓我真正能以古典小說的視角重新思索文本中所建構的角色形象,讓我能更完善地將中國古典文學融入以往被視為「工匠之事」的雕塑藝術。

 本次展覽的主題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經典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為了要呈現每個人物的形象與性格特徵,我只好以緩慢的閱讀速度搭配老花的雙眼,盡可能閱讀這四部小說,揣摩每個人物在傳統的形象上有哪些突破的可能?即使是像關公、趙子龍……等這些原本就熟悉的題材,在這次展覽中我也力求突破。然而不可諱言的,《紅樓夢》這題材頭一次讓我要在有限時間內刻畫出十多位女性角色的形象,我收起英雄人物陽剛、勇猛的氣勢,以婉約、柔情的韻味來詮釋林黛玉、薛寶釵……等女性。基本上,我們做雕刻的,刻什麼要像什麼,即使要加入自己的創意,也必須是能夠引起共鳴的樣貌。「武將無頸,女子無肩」、「男性手掌向外,女性則向內」……等原則下,要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是有待考驗的。這次展覽,讓我對收放力道有更深刻的體會,也對自我突破的期許勉強有了交代。

 做雕刻做了四十年,總是希望能不斷突破,至於每次能突破多少或是有沒有突破,往往只能隨緣。二十年前我重返校園讀書,一讀就是十三年,我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多了什麼了不起的學問,也不是學校老師所謂的藝術精神或道德涵養,事實上這些東西,並不見得能在校園中感受得到,但至少在這段讀書的過程中,讓我看到了我的不足,讓我知道要朝哪些方向努力。

 對於這次展覽的籌備,我非常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如常法師與所有工作夥伴,沒有大家的辛勞,就沒有這次展覽。此外,我依然要感謝我已故的師父同時也是我的岳父──潘德先生;以及指導我三十年的漢寶德恩師,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

吳榮賜於桃園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