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 詹妙達 台中報導】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12月8日至明(2019)年1月13日推出「歲月的行旅」韋啟義油畫創作展,以東方水墨的氣韻紮實的西畫造形功力,融入東方藝術精髓的創作精華,創作出氣勢非凡的畫作。透過這些畫作,找回台灣人善良簡樸的心、找回台灣的原本風貌。
畫家韋啟義說繪畫是自己畢生的職志,從不刻意造作或追逐所謂的時代感動,只想不斷焙練自己能主觀表達出自我的藝術內涵,並致力於表現更有生命交織的畫面節奏,在畫裡真誠的傳達對自然、人物的情感以及對生命的尊重態度,進一步積極的層面是讓藝術的當代性,並不只是描述人的生存狀態,重要的是還能作為當代精神的反映。
「歲月的行旅」韋啟義油畫創作展,1993年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第一名,來自嘉義縣東石鄉韋啟義畫家,是由博那圖藝術館購藏策展。博那圖藝術館館長詹佳家說,自己以前是生物科技家,後來轉換當收藏家,幫藝術家護航,收藏有未來性且物以稀為貴。提到一個畫家45歲到55歲持續10年還能夠繼續在從事畫作,表示他的作品是受肯定,且是精華收藏的階段。
韋啟義的畫作是簡單入門,以50至60年代台灣的生活為背景,有打鐵人生、信念、遙望、針線送暖、夫唱婦隨、挽面、希望之旅、動人的樂章、在冬夜、歸、聚、秋高氣爽、登峰造極等畫以東方水墨的氣韻紮實的西畫造形功力,融入東方藝術精髓的創作精華,創作出氣勢非凡的畫作。其內容豐富,風格成熟穩健,藉由畫面傳達出對自然鄉土的情懷,以及描繪樸素的生活和親情,珍貴難得。
參觀民眾葉達楨說,〈信念〉這幅畫是阿公跟阿嬤手拿串珠在祈禱思考的記憶,但也讓欣賞者自己發現看到甚麼,注視一個東西,似乎有印象派有無窮想像空間,有著二次創作的主題延伸。「遙望」畫家為何要這樣的畫,透過色彩詮釋的主軸,印象是要遠觀遙望在做甚麼。
美術館義工張淑珍表示,嘉義縣東石鄉出身的韋老師,透過他的印像派畫作一筆一畫描繪出的人物,有臉上滿是歲月風霜的老奶奶,有用汗水努力打鐵的工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趕牛回家的溫馨背影。欣賞老師的畫作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看出穿透深度,更能留下讓每位欣賞者有許多想像空間的樂趣。
詹佳家表示「藝術」一直是在作陶冶性情、美化生活、創造豐富心靈世界的媒介角色,藝術教育的發展過程裡,孕育著各面向的人文領域在藝術的展現中,也可讓身心達到最平衡的狀態。從收藏家到分享藝術的原因,是看到人類對藝術的需要性。透過美的欣賞、美化了心靈,心美了也善了,善了也就真了。真善美人生是很多人的追求,而收藏家也扮演著,讓好的藝術家,能繼續創作出好作品的後盾;讓城市因藝術而美,家因藝術而雅,心因藝術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