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緣台中館推廣藝術 以回收金屬創意作畫

【人間社 樓美華 台中報導】2024-11-18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金屬馬賽克創作」教育推廣活動,11月16日邀請國寶級釘畫大師胡達華指導學員,使用回收的鋁罐、鐵罐及鐵片為素材,運用鐵鎚、鐵釘、金屬片取代畫筆、顏料及調色盤來作畫,讓30位學員體驗不一樣的藝術創作,歡喜收穫創意成果。

胡達華指導學員,把廢棄鋁、鐵罐、鐵盒洗淨擦乾,用剪鐵片剪刀剪裁需要的色塊,以鐵釘及鐵槌將塊片釘在木板上,利用金屬原有的亮麗顏色,釘出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創意作品,學員各自發揮想像力,作品或為抽象、或為寫實,現場驚艷讚賞聲此起彼落。

現年80多歲的胡達華說,年輕時從事五金進口貿易,常接觸鐵釘、鐵絲、螺絲釘等金屬物品,看見許多「金屬廢料」覺得很可惜,60歲退休後就以這些「金屬廢料」做為藝術創作的緣起;他指出自己從未受過正式美術教育,憑藉美感天分,以故鄉九份為題材,用片片五金拼湊,完成多幅記憶九份的人文風俗及生活藝術作品,榮獲朱銘創作首獎,受邀至世界各國展覽,被譽為「國寶級釘畫大師」,他謙虛表示,只是為環保結合藝術盡點力量。

唯一的男性學員陳灣華表示,非常佩服胡老師在耄耋之年,仍然保有創作心態,並且願意教導大眾的精神,提及在創作時,運用在佛光山人間大學茶掛班所學:「在一堂課中,立即以書法來表達當下喝茶的經驗和感受。」讓他很快地有靈感完成作品,受到老師的讚賞,他說,大家要好好把握跟大師級老師學習的機緣。

「不會才要學,大家不要被年齡限制,要勇於走出來。」喜歡藝術創作的學員連幼紋表示,非常好奇如何運用鐵片、鐵釘創作藝術品,因而來體會這場活動;他指出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個人的心境與想法,每件作品都是情感的抒發,個人心血的結晶。學員吳凰媚說,老師不設定題目的教學方式,任由大家自由發揮,再逐一指導修飾,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能學習到利用廢棄物來創作,真的很有成就感,但要透過經常創作,才能熟能生巧。

「敞開心門,做就對了。」胡達華說,如同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無法選出最喜愛的那一位,因為每件作品都有自己喜歡的、獨特的美感;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的第二專長,永遠不要擔心太遲學習。」才能活出歡喜與美好的人生。

佛光緣台中館教育推廣活動 呂和謙親授油蠟筆繪畫

【人間社 黃嘉偉 台中報導】2024-11-04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目前展出的「蛻變-台灣沐光畫會2024年會員聯展」,於11月3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油蠟筆繪畫」,邀請台灣沐光畫會理事長呂和謙老師授課,希望鼓勵民眾透過體驗找到寫生的樂趣,並在日常生活中,停下腳步尋找美的景物,透過寫生的方式彩繪出來,活動參與人數共計14人。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義工高麗靜引言時提到,「蛻變」畫展由38位藝術家聯合展出,來賓們觀展後紛紛表示對作品的喜愛。她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其美,可以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將美麗的景象創作於畫布之上,讓大眾共同欣賞並感受這些美好的風景。

呂和謙提倡戶外寫生,最初由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沐光畫會」,他鼓勵大家走出戶外,去欣賞自然景觀及人事物。他表示,戶外寫生構圖的技巧至關重要,並且能培養觀察力,參與戶外寫生的人也可以互相觀摩彼此的作品,激發出不同的想法與感受,透過與他人交流,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創作體驗。

呂和謙指出,在光影與色彩的堆疊中,我們認為的黃色,經過光影的變化,可能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夕陽的餘暉映照在山巒上,呈現的不是綠色而是金黃色的山巒,戶外景色瞬間之美的感動,是在室內創作時無法體會。

「戶外寫生時,可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等狀況。使用油蠟筆寫生創作的優點便於攜帶和快速整理,且油蠟筆能表現出如油畫般的層次感。」呂和謙說,油蠟筆創作可從遠景逐漸堆疊至近景,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效果與深度。寫生創作不僅僅是對當下的記錄,更是傳遞我們內心深愛之情的一種方式,讓欣賞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份情感。

學員蔡均艷表示,今天是她首次參觀惠中寺,感受到大殿內毘盧遮那佛的莊嚴氣息,因而萌生了想要將內心感動表達在畫布上的念頭。而學員紫藍的創作主題則是最近往生的寵物兔「兔兔」,她希望透過創作來記錄對兔兔的思念與不捨。

20241104Taichung-006
20241104Taichung-005
20241104Taichung-003
20241104Taichung-004
20241104Taichung-002
20241104Taichung-001

台中佛光緣美術館展獻沐光畫會 推動當代藝術蛻變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4-10-21

台灣沐光畫會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分館舉辦會員聯展,展名為『蛻變』,匯集38位藝術家的精采作品。從鋁罐雕塑到抽象畫作,展覽不僅展示了藝術家們的創新成果,更呈現藝術蛻變的多樣性。

台灣沐光畫會於2015年在台中成立,致力於推廣台灣當代藝術,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展示平台,並促進國際藝術交流。沐光畫會的成員懷抱初心,並不斷在藝術中追求成長。理事長呂和謙還特別捐贈了壓克力創作,作為台中館的永久典藏。

沐光畫會鼓勵會員們以各式各樣的媒材進行創作,像是以鋁罐、鐵罐等回收類材料,創作八卦山大佛,這群創作者,以生活周邊的素材當作創作材料,讓藝術創作就是存乎一心,變化無窮。

佛光山開山祖星雲大師曾說,藝術家需要有展現的地方,藝術可以讓每位欣賞者找到心靈的安住處,邀請藝術家共同創造人間淨土。

此次展覽匯聚38位藝術家作品,展期即日起至12月1日,活動全程免費並提供專人導覽。

台灣沐光畫會會員聯展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開展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4-10-21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10月18日舉行「台灣沐光畫會 2024年會員聯展」開幕音樂茶會,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蒞臨,貴賓有畫家何肇衢女兒何丹紅、藝術家胡達華、紀向、簡君惠、蓽籮藝廊董事長吳慶厚、高雄南方畫會藝術家鄭福成及華夏藝術家林斌等,逾100人共襄盛會。台灣沐光畫會理事長呂和謙特別捐贈壓克力創作《樹的解析—生命》,作為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的永久典藏。

開場表演,由漫畫老師歌手黃志誠演唱〈外婆的澎湖灣〉等多首民歌,讓大家穿越時空回味校園民歌時代。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暨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致詞表示,歡迎大家常常回到惠中寺,10月6日惠中寺新址落成,新址美術館籌備中,期盼大家未來多多蒞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藝術家需要有展現的地方。藝術可以讓每位欣賞者找到心靈的安住處,邀請藝術家共同創造人間淨土。

吳慶厚在致詞中分享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強調人生苦短,人生會遇到什麼狀況是無法控制的,透過接觸藝術,感受到藝術能提升生命的價值與活力,希望所有藝術工作者能夠團結一心,共同淨化人心。鄭福成則表示,蛻變是艱難的,但畫畫的人是幸福的,因為藝術能穿越時空,讓我們保持年輕。

呂和謙表示,畫會成立10年來,經歷風雨不斷調整方向,但畫會成立宗旨始終不變。他提到,畫會每周舉辦寫生,希望將藝術融入生活,並舉辦母親節送愛到安養院等活動,期待藝術家團結合作,共同創作善美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並期盼畫會未來能持續蛻變進步,為藝術界帶來更多力量。

「藝術源自生活,勇敢和力量都來自內心。」此次展覽匯聚38位藝術家作品,包括台灣戰後第一代傑出畫家何肇衢、國寶級釘畫大師胡達華、當代女性藝術家簡君惠及不丹藝術家王楚丹等豐富多元的藝術創作。

展期即日起至12月1日,為讓更多人認識藝術的價值提升美學視角,教育推廣活動分別在11月3日油蠟筆寫生繪畫、11月16日金屬馬賽克創作,以及11月18日邀請北中南畫家聯合寫生。

20241021aichung-007
20241021aichung-006
20241021aichung-005
20241021aichung-004
20241021aichung-003
20241021aichung-002
20241021aichung-001

佛光緣台中館攝影展 交映惠中寺20年風華

記者:李銘宏 台中報導 發表時間:2024-09-11

接下來帶您走進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的「惠中之美」攝影展,這次展覽呈現惠中寺的歷史變遷,透過一系列得獎作品,展現了佛光山人文與宗教的深厚連結。也成為惠中寺記錄二十年來旅程的重要見證。

每位參賽者都曾為惠中寺留下歷史,展出的每張照片讓人回想當時的情境,從東海道場到惠中寺,象徵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精神家園的重塑與心靈跡路的延續。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表示,惠中寺將有一個新的開始,也邀請大家,以手中的相機或手機,繼續為惠中寺開啟新的未來數十年。

館方將部分得獎作品製成明信片,讓參觀民眾可以將惠中之美寄到全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6號,歡迎大眾一起來到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欣賞並見證惠中寺二十年歷程。

「千光交映.惠中二十」 透過影像藝術訴說惠中寺20年風華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9-10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千光交映.惠中二十」–佛光山惠中寺2024年「惠中之美」攝影展,展出先前「惠中之美」攝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以及更多的老照片,從藝術的視角,呈現寺院的歷史變遷與精神傳承。9月7日舉行開幕儀式,並頒發各獎項。

館長曁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藝術家倪朝龍、台中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林慧珍、中華數位影音多媒體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鴻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洪金娥、中區協會金剛大隊長江峰平、知賓大隊長林秀華、中區協會區委員賴細興及陳淑娟等見證過惠中寺歷史的貴賓共同剪綵。

覺居法師感謝參賽者為惠中寺留下歷史,每張照片就像一束光,交映在這裡,讓人回想當時的情境。從東海道場到惠中寺,至今20年,而新惠中寺的法船降誕,象徵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精神家園的重塑與心靈跡路的延續,歷史的傳承與新生的希望。建築物和人都會說法,期望未來新的寺院發揮更高的功能。

林鴻文表示,他的本業是導演,10幾年前與佛光山結緣拍攝紀錄片,他曾問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怎麼拍比較好?大師回答:「你認為對,拍就對了。」給予他的專業充分的尊重與信任,每次到佛光山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這次在評選照片的過程中,發現到惠中寺真的很美,也從中看到這份溫暖被記錄下來。

專業組第一名鄭榆耀介紹作品〈人間有情,惠中有愛〉表示,得獎最意外的應該是其母親,因為單一組別限3張照片參賽,當初選了4張,請母親提供意見,母親直覺臉上有陰影不好吧?殊不知這「光影」,正是攝影的靈魂所在,因此強力保留。在寒冬送暖發放物資的現場,他刻意避開福田戶的正面,近午的冬陽從葉縫中灑落,與覺居法師燦爛親切的笑容相呼應,更加凸顯溫暖的氛圍。

專業組第三名楊祖宏的作品是〈行腳威儀〉,畫面中,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帶領法師沿街行腳托缽,讓大眾有種福田的機會,從飄飛的衣衫可知當時風勢不小,但法師們仍踏著穩健的步伐,保持威儀繼續前進。楊祖宏指出,行腳過程中,讓民眾鑽佛轎,也顯示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已經在地化。

專業組佳作陳信綸早期曾是佛光山人間社記者,為佛光山及惠中寺留下大量的歷史紀錄,獲獎的作品是2005年惠中寺落成開光典禮上,星雲大師看著舞獅一臉笑容,旁邊是立委沈智慧,大師當時還念了一首偈語「台中市中惠中寺,信徒發心有志氣,我佛如來中央坐,平安吉祥眾所知。」

手機組佳作〈惠中寺大寮西遊記〉作者周淑兒記錄義工打掃完大寮的法喜。呈現洗刷過程,如同一群虔誠修道者前往西天取經,一刷一洗,一步一腳印,一滴汗水,洗淨一顆凡塵的心。廚具若不清洗,久而久之成廢鐵,洗淨後又可烹煮美食,清潔劑則如同佛法一般,洗淨體內的五毒。期許自己受法水洗淨重生,再服務大眾。

展區特別規劃「時光寄語,寫給未來」,館方將部分得獎作品製成明信片,讓參觀民眾可以將惠中之美寄到全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6日。民眾也可透過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huichung20/ 了解展覽理念及獲獎作品的說明。

20240910aichung-008
20240910aichung-009
20240910aichung-005
20240910aichung-007
20240910aichung-006
20240910aichung-003
20240910aichung-004
20240910aichung-001
20240910aichung-002

台灣沐光畫會惠中寺寫生 靜心修鍊展現藝術之美

【人間社 廖珈蔓 台中報導】2024-08-22

「藝術是心靈的語言,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真實。」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秉持佛光緣美術館不僅以傳播佛教理念、佈教為目的,也在服務社會、美化人心,積極給予藝術家展出平台,推動教育藝術文化,讓藝術生活化。8月20日邀請台灣沐光畫會理事長呂和謙、會員藝術家前往台中佛光山惠中寺進行寫生。

81歲的藝術家賴慶賀不畏炎熱,選擇坐在大馬路旁,以水墨形式描繪惠中寺的美景,展現對藝術的熱愛與堅持。寫生結束後,賴慶賀大方分享自己追逐繪畫創作的旅程。他表示,自小便對畫畫充滿熱情,最初為廟宇繪製神像彩繪,但總覺得畫藝無法進步。後來他轉職進入早年電影商業廣告領域工作,最終因經濟與環境影響,轉入公職服務長達25年。儘管如此,對繪畫的夢想始終深埋心中,直到55歲時,毅然決定放棄所有工作,專心投入繪畫創作。

賴慶賀笑著與畫會友人說,自退休以來,他已經用繪畫度過超過25年。雖然沒有特別的愛好,也不善於交友,但繪畫已成為他重要的夥伴。他常提醒自己:「每天都不能讓筆停下來。」他相信,唯有不斷創作,才能真正體會藝術的魅力與生命的意義。

對賴慶賀而言,寫生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過程,他說,在大馬路旁寫生是一種靜心的修鍊,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鼓勵現代人遠離科技產品,多走到戶外,探索台灣不同的地景美好,從一次次的寫生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自2015年成立以來,沐光畫會每週二在戶外進行寫生活動,吸引眾多熱愛繪畫的朋友參與,無論天氣如何,始終如一。呂和謙表示,現代人容易感到焦慮與緊張,而寫生不僅能放鬆心情,還能提升觀察力與空間感。他指出,寫生過程中,參與者能訓練空間知覺,更好地理解立體形態。惠中寺作為台中一個充滿心靈藝術和人文氣息的景點,未來希望邀請更多繪畫愛好者共襄盛舉,讓藝術與文化相互薰陶。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提到,藝術家的獨特視角使大眾得以重新探索多元的人文之美,透過畫筆,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得以有效傳遞至社會。

10月12日至12月1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將展出沐光畫會藝術家精采作品,並舉辦「藝術教育推廣」及「藝術家聯誼‧畫新惠中寺」活動,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共同分享藝術的美好。

20240822aichung-003
20240822aichung-004
20240822aichung-001
20240822aichung-002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教育推廣 柿染筆袋DIY

【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8-06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配合目前展出的「生命雲彩」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於8月3日舉辦教育推廣活動,20位民眾在新竹縣柿染協會總幹事鍾夢娟的指導下,完成柿染筆袋,透過對柿染的認識與實作,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對大自然環境產生多一分尊重。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研究員張惠茹引言表示,天然染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常見,像茶葉蛋、紅湯圓,以及艾草粿,其實都是天然染的產物。

鍾夢娟介紹新竹柿染工藝的緣起與發展,每年9月至隔年1月是曬柿餅的季節,加工過程中削下的柿皮,加水熬煮成柿汁,富含單寧酸及膠質,用於布料染色,有優異的著色及牢固度,除了不易褪色以外,顏色還能越曬越深,因此有「太陽之染」的美譽。

7、8月採摘的未成熟柿果,染出來的布色澤較深,隨著時間的推移,膠質釋放更多,顏色也更加深,柿染布具有防潑水、防蟲、抗菌、耐曬的特性。使用的柿子品種有牛津柿,石柿,筆柿等。

製作過程是先讓柿汁發酵,接著浸布,最後曝曬。有將布料與柿汁一同滾煮的「煮染」、柿果榨汁後,浸泡布料並藉由媒染劑和陽光上色的「浸染」(或稱「冷染」)、使用型板繪製圖案的「刷染」,還有以筆沾取柿汁作畫的「繪染」等方式,煮染布較柔軟,顏色也較淺。

此次課程是最方便體驗的「刷染」,將已刻好的型版,用膠帶固定在筆袋外側,內部墊一片紙板,以利於上色,先用水彩筆刷上柿汁,再以醋酸銅或醋酸鐵定色,銅離子會讓色澤呈現咖啡,鐵離子則會呈現灰色。鍾夢娟特別提醒要經過1至2年顏色才會穩定,並建議至少陰乾或日曬2天再使用。

20240806Taichung-005
20240806Taichung-003
20240806Taichung-004
20240806Taichung-002
20240806Taichung-001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來台獻技 台中佛光緣展出

記者:李銘宏 彰化報導 發表時間:2024-07-29

韓國的染色技術獨樹一格,因此佛光山惠中寺佛光緣美術館,特地邀請韓國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來台展出主題為生命雲彩的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 20多位老師運用其技法講述生活故事,為民眾帶來天然染文化的的新感受。

這次展覽除各式靜態作品,開幕式上,創作者們還穿上天然染服飾,以美術館中庭作為展場親自走秀,並演出韓國傳統音樂。

天然染服飾與傳統舞蹈渾然天成,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就表示,這樣的藝術讓人感動,人們就是要與自然共生共好共榮,世界才會祥和。

文化會因地因人而異,韓國天然染與台灣有許多不同之處,韓國天然染在設計與實用性方面是值得台灣學習的。

展覽透過天然染色,夢想著人與自然共同生活的世界,並介紹韓國固有的染色技法,與台灣的天然染文化交流;這場展覽於即日起,佛光山惠中寺的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展期至8月16號止,歡迎喜愛天然染的民眾前往參觀。

「生命雲彩」 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 藝術與友善環境交輝映

【人間社 李淑珍 台中報導】2024-07-29

韓國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致力於將天然染色工藝運用在服裝與藝術的創作及推廣,14周年紀念展特別移師海外,以「生命雲彩」為主題,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出韓國天然染色創作展,7月27日於佛光山惠中寺中庭舉行開幕式。

韓國說唱藝術家梁逸東演出韓國傳統之聲〈為阿里郎祈禱〉,以及搭配低音提琴手李東熙、釜山知名舞者洪基兌〈燈火舞〉的精采表演,還有折扇現場揮毫,用滿滿的民族文化氣息,為藝展揭開序幕。

白松天然染色指導師協會會長金泰熙、教育院院長劉昌旿、教授尹英淑及金英南、策展人亞太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林青玫、執行人台中市政府新聞局科長蕭淑君等貴賓、及本次參展的韓國藝術家,與天然染藝術同好逾140人參與藝文盛會。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表示,風雨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帶來令人讚嘆的作品與精采的文化表演,舞者的舞姿、眼神似菩薩般肅穆專注,樂音與吟唱的搭配令人沉浸在韓國的民族文化中。

覺居法師說,天然染色的文化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友善環境和取之於天然的智慧,不禁要向「古人」致敬,也要向「今人」為傳承而努力來加油。佛經中有一位睒子菩薩,他每走一步路都小心翼翼,怕踩痛大地;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深怕驚擾大地;不忍丟棄一件物品,怕汙染大地。這是何其的慈悲愛物,也與天然染的精神相契合,要以此友善環境的精神,與地球共生共榮。

金泰熙指出,本次展覽主題「生命雲彩」,是每位成員將個人人生故事融入作品中的創作。還有韓國傳統音樂、燈舞、低音提琴演奏、折扇現場揮毫,希望打造成一場融合的藝術盛宴。這次的展覽是每位會員用心打造的成果,期待能成為讓所有藝術創作融為一體的契機。

劉昌旿引韓國詩人張錫柱詩作〈一粒棗子〉說到,一顆大棗變紅,也要經歷許多考驗,而人生也要經歷無數的試煉。協會的會員們在長達14年的時光中,雖歷經種種磨難,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顏色和想像力,寫下喜怒哀樂的生活故事,透過天然染色,夢想著人與自然共同生活的世界。非常期待透過此次展覽,介紹韓國固有的染色技法,與台灣的天然染文化交流。

林青玫指出,天然染色工藝是人類古老的智慧,透過植物、動物、礦物性染料,經過提取、制液、上色、疊色、日晒等工序,將纖維織物進行染色,相較於化學染料,更具友善環境、天然健康、防蟲抗菌等效果。韓國的天然染創作,不論是在取材、用色、技法、設計、用途等方面,相較於台灣,都有很大的不同,柿染、移印染大量的在此次展覽中出現。希望這次的展覽透過天然染的技法交流,共同成長,共同愛護地球。

20240729Taichung-007
20240729Taichung-006
20240729Taichung-005
20240729Taichung-003
20240729Taichung-004
20240729Taichung-002
20240729Taichu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