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禪美術館犍陀羅藝術展開幕 旅遊藝術文化部副部長蒞臨主持

【人間社 圓智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2-08-05

由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主辦、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承辦,特別邀請駐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最高專員署為指導單位的「遇見犍陀羅,佛陀千年之約」藝術展,8月2日由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副部長山達拉主持開幕儀式,副部長讚嘆佛光山是第一個把珍貴的犍陀羅文化藝術帶進馬來西亞的佛教團體,表示這有助於提高大馬人對於犍陀羅的瞭解,往後更可能會有旅遊合作的新契機。

山達拉指出,他最近才獲悉巴基斯坦是佛教犍陀羅文明的故鄉,當地許多佛教考古遺址於西元前五世紀至一世紀就出現。

他出席東禪寺舉辦的「遇見犍陀羅,佛陀千年之約」展時表示,巴基斯坦已將該國的六處文化遺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兩處是佛教聖地。

「我敬佩巴基斯坦保存了佛教遺址、藝術和歷史,對於佛教徒、學者和旅行者都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他表示很高興馬來西亞的佛光山的法師和佛光人今年3月遠赴巴基斯坦參與國際佛教大會,這不僅僅促進宗教和諧,也推廣了宗教旅遊。

他說,大馬與巴基斯坦兩國在旅遊領域上,有著巨大的潛力的雙邊合作,尤其巴基斯坦與大馬同樣擁有源遠流長歷史、多元文化、友好人民、美食和大自然景觀。

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表示,佛光山法師和佛光人今年3月到巴基斯坦參加 2022年國際佛教大會後走訪犍陀羅,深入瞭解古犍陀羅佛教遺跡。

他說,一行人返馬後把所見所得,繪製成展覽,以方便本地信徒也有機會一覽犍陀羅文明。

「和諧是很美麗的東西,就如同我們今天可以與巴基斯坦交流,將當地的佛教介紹給我們知道,不過我們也希望有朝一日,馬來西亞的佛教也能介紹到世界各地,展開文化的交流。」

他非常感動作為伊斯蘭國家的巴基斯坦,可以將佛教遺跡保存的完好。

「遇見犍陀羅,佛陀千年之約」展將開放到本月底,時間為上午9時到下午6時,歡迎全馬各地的佛教前來參觀。

巴基斯坦駐馬來西亞最高專員安娜巴羅指出,佛教在巴基斯坦有悠久的歷史,並且至今遺留下許多佛教文化遺產,其中犍陀羅文明保存迄今已超過2000年歷史。

他說,巴基斯坦一直在致力推動旅遊業,將當地的宗教聖地推廣到全世界,讓更多人親自到訪巴基斯坦。

▼展覽剪影,可點選小圖放大瀏覽

20220805NEWS-002
20220805NEWS-003
20220805NEWS-004
20220805NEWS-001

化腐朽為藝術 鄭桂源木砧板藝術重生東禪館

【人間社 心由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2-07-20

藝術家鄭桂源「重生-化腐朽為藝術」木砧板藝術展,7月17日於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舉辦開幕儀式。出席嘉賓有佛光緣美術館主任有航法師、東禪美術分會顧問蘇砡嬅老師、森州國際書畫聯盟會長符永傑、森州海南會館婦女組主席馮啓通校長、森美蘭金剛佛教會蕭立彬醫師、藝術家吳其昌、符致慧、陸之淇醫師及藝術同好等逾80人共襄盛舉。

有航法師致詞,無獨有偶,今年在東禪館的展覽中,有2個畫展出自芙蓉的藝術家。佛光緣美術館在全世界共有27個展覽館,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出平台。鄭桂源老師為人低調,之前在東禪館的展出都是聯展,今次因緣具足,在東禪館舉辦個展。

佛光緣美術館以藝術廣結善緣,透過藝術提升人文素養,美化人心,為民眾提供一個心靈休憩與成長的空間。在藝術長期薰陶下,讓藝術慢慢地進入生活中,生活當中有佛法、有藝術,佛法與藝術融合,提升生命價值。

符永傑感動地分享對鄭桂源的認識。在30年前,每當芙蓉春節揮春場合中,經常見到一位青年靜靜的在一旁觀摩。有時也會發問,並拿了很多藝術家的春聯回家學習。因表框生意的關係,鄭桂源開始大量接觸各類藝術作品,也開始拜師學書法、後學水墨畫、又拜師學水彩、再拜師學篆刻。當年他是一位虛心向學、不恥下問的青年,現在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藝術家。他最近在海南會館開創文獻坊,紀念及展出前輩的作品,對森州藝術提升貢獻不少。

鄭桂源致詞中,萬分感謝東禪館給於展出平台,他用「勖勉有加」4字來形容此次展出。在他的藝術生涯中,獲得了很多藝術前輩的鼓勵及呵護。砧板藝術,是在防疫行動管制令下偶然誕生。當完成第一件作品時,即刻上傳到海南會館書法群組裡,獲得很好的回響。在2位伯樂的鼓勵及推廣下,砧板藝術逐漸在世人眼中呈現。今次展覽以「重生」為主題,是因為給予砧板第二次的生命。以佛法來說,如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館方致贈星雲大師法語墨寶「花開四季.耕耘心田」予鄭桂源,他回贈一幅篆刻予館方,由有航法師代為接收。符永傑也贈予鄭老師一幅書法作品做為收藏。隨後,鄭桂源現場導覽。館方也準備了精緻茶點招待貴賓及與會大眾享用,現場溫馨感人。

20220720NEWS-004
20220720NEWS-003
20220720NEWS-002
20220720NEWS-001

【人間社 心崇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1-08-08

馬來西亞的疫情進一步惡化,近期每日確診人數飆升至五位數,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活節奏。爰此,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8月1日在線上「全國義工聯合培訓講習會」為130位義工開示時勉眾:「在嚴峻的疫情當下,我們更要時刻展現正念的心態,觀照自己的心;大家務需好好照顧自己及家人,人人平安吉祥。」

因疫情關係,在封城期間,馬來西亞佛光山安排第三梯次義工聯合培訓課程,希望義工們加強佛光山的宗門思想,內容有《我不是呷教的和尚》讀書會、桌遊與佛法相融、生命即藝術、知賓禮儀,佛門用語知多少等多元豐富的課程。

佛光山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為義工們導讀星雲大師著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我對佛教的寧靜革命》一文,大師在這一章節裡提到,他這一生在佛教裡,為了讓佛教跟上社會的進步,在思想上,他無時無刻都在更新;在實踐上,他經常不斷地在做調整。

雖然大師知道佛教必須改革,但往往都不是「一腔熱血」地去革新。有進有退、有行有止,雖然不能收立竿見影之效,然行之有恆,也會慢慢克服一切。因此,大師依照太虛大師所提佛教三種革命的理想,也就是教理改革、教制革命及教產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東禪佛光緣美術館主任有航法師帶領「生命即藝術」課程,引導學員領悟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的意境。法師說,真正的藝術是對情感及思想的表現,進而從理論上探討。「美是什麼呢?」美是一種智慧,而非知識;藝術蘊含了許多「情緒性資訊」,透過一幅畫能讓觀賞者對作品產生交流思緒的空間。法師播放蔣勳老師的影片並強調,美一定要回到生活本身,美一定很容易。

東禪佛教學院學生張時淩及5位佛光青年帶領「桌遊與佛法相融」課程,透過桌遊與佛法結合的方式讓大家了解佛法。佛學院學生黃慧珊傳授問訊、禮佛、持課誦本等「佛門禮儀」。

東禪佛光緣美術館主任有航法師引導學員領悟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的意境,

並與義工分享大師的一筆字。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致詞。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導讀星雲大師著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我對佛學的寧靜革命》。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東禪佛教學院學生張時凌及5為佛光青年帶領「桌遊與佛法相融」課程,

透過桌遊與佛法結合的方式讓大家了解佛法。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 顏雅薇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 2021-04-16

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於4月11日舉辦「花開四季」-吳亞鴻油畫展創作分享會暨閉幕儀式,有東禪館主任有航法師、知旭法師及展覽藝術家吳亞鴻,本地著名歌手、藝人黃一飛、國際佛光會東禪美術分會長鄭兆洺、馬來亞大學音樂系博士、歌唱聲樂學院創辦人戴薇宣老師及藝術家黃俊杰等逾30位嘉賓共襄盛舉。

藝術家吳亞鴻幽默地講述小時候與媽媽的生活趣事,介紹「花開四季」作品裡有開始綻放至即將凋謝的蓮花,這花開花謝代表著生命中的心路歷程。吳老師喜歡畫蓮花是源於母親,有一次,他採了蓮花送給母親,母親却說更喜歡他畫的蓮花,因為畫中的蓮花是如此的清淨無染,且永不凋零。

有航法師在致詞中表示,由於開展時正逢MCO行管令的限制,無法舉辦開幕儀式,故當天天特別為舉行閉幕儀式。他讚歎吳老師為人慈悲,有事請求,他從不拒絕、所求必應。今年為配合星雲大師新春墨寶「耕耘心田.花開四季」法語,他特別創作了〈十牛圖〉水墨畫作品做為展覽主題,開展了吳亞鴻畫展的善因善緣。

當天活動亦邀請女高音戴薇宣老師以高亢的嗓音帶來〈天路〉、〈十五的月亮〉、〈轉世蓮花〉等三首帶有藏族風格、抒情動耳曲目,戴院長的歌聲使人感動難忘,讓典禮更加精采。

最後,有航法師也代表常住感謝吳老師將《十牛圖》原作贈於東禪館典藏,同時,現場也展示特製的「十牛圖」典藏精品推介禮,讓更多喜愛藝術的人士收藏。

藝術家吳亞鴻(左二)將〈十牛圖〉原作贈東禪館典藏,由東禪館主任有航法師(右二)代表常住接領。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藝術家吳亞鴻(右二)、有航法師(右四)及嘉賓們手持著〈十牛圖〉的作品合影留念。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人間社 心崇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2021-02-15

配合辛丑牛年,馬來西亞知名藝術家吳亞鴻以佛光山星雲大師的新春墨寶「花開四季・耕耘心田」為主題,在東禪佛光緣美術館舉行新春畫展。

吳亞鴻是博雅藝術中心創辦人,現任雪州皇城藝術家協會會長、國際彩墨畫家聯盟首席顧問兼世界彩墨藝術總會駐馬來西亞彩墨藝術大使。這次畫展,展出作品分為「花開四季」和「耕耘心田」兩大系列,從2月10日展至4月11日,為期2個月。

吳亞鴻畫過多種花,但他最愛的還是蓮花,蓮花代表聖潔和美好,也是佛教的象徵物。他在這次畫展共展出30幅蓮花油畫作品。

「花開四季」系列主題是「蓮池意會」,作品從「有相」蓮花到「無相」心香,讚頌永恆的真、不滅的善、不朽的美。「耕耘心田」系列,吳亞鴻透過翰墨丹青抒發禪心畫語,希望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點禪意,一絲靈氣。系列作品涵蓋禪宗經典「十牛圖頌」的「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和「入鄽垂手」的畫面,體現修行、開悟、調伏、見性,到入世化眾的歷程。

在「耕耘心田」的系列作品裡,其中一幅「祈福」,吳亞鴻在牛背上畫了一尊菩薩,這是因為過去一年來,疫情讓人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的不一樣。迎接新年,祈願菩薩護佑,消除一切災難與煩惱,讓歲月如常,世態安穩。

「十牛圖」是宋代的作品,不少畫家仿照畫過,但吳亞鴻的作品,有自己的獨特的創意,他身在南洋,作品有南洋風格和馬來西亞華人的特色,因此少不了蕉風椰雨。他把芭蕉葉和竹葉也帶入畫裡。

新春期間,因為疫情之故,政府只允許寺院從除夕開放至年初七(2月18日),而且需要嚴格遵守防疫揩施。如果沒有進一步放寛,民眾只能在新常態下,透過網絡科技,進行遠程的觀賞。展望新的一年,吳亞鴻祈願疫情早日結束,讓人們的生活作息如常。

 在「耕耘心田」的系列作品裡的「祈福」。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花開四季」系列主題是「蓮池意會」,作品從「有相」蓮花到「無相」心香,

讚頌永恆的真、不滅的善、不朽的美。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耕耘心田」系列,圖為系列作品之一的禪宗經典「十牛圖頌」的「尋牛」圖。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花開四季」系列主題是「蓮池意會」。圖/佛光山東禪寺提供

「十牛圖」是宋代的作品,不少畫家仿照畫過;但吳亞鴻的作品,

有自己的獨特的創意。他身在南洋,作品有南洋風格和馬來西亞華人的特色。

東禪寺平安燈會暨花藝展的文藝特區「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展出108幅大師的書法真跡,包括早期的書法、到後來的一筆字,再到近期的病後字。這些字,不僅僅是大師給人的法語、祝福和鼓勵,更代表大師一生堅毅不拔、樂觀正面的精神,以及在90多歲高齡,即使眼睛看不見和握筆時的手痛,仍堅持每天寫字的堅韌生命力。

閱讀全文...

2019年佛光山東禪寺平安燈會為傳承文化弘揚佛法的使命,春節期間舉辦「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與3項藝術特展,開啟信仰與傳承的文化弘傳使命,於美術館舉行「雲想衣裳花想容」─鐘瑜博士珍藏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服飾藝術特展、「妙相般若」子問雕塑展和「雪國之旅」蘇砡嬅水墨畫個展等3項展覽開幕剪綵。

閱讀全文...
第 3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