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孫璐茜 屏東報導】2021-11-26

藝術家賴桂枝帶領27位學生的「人書俱老」墨香書坊師生聯展,於110年11月20日至111年1月16日,在佛光山屏東講堂三樓佛光緣美術館展出,一共展出近90幅書、畫、篆刻作品。

11月20日下午2時,屏東佛光緣美術館舉辦自五月疫情以來,第一場開幕典禮。首先由趙瑞璋以「日本尺八」吹奏一曲〈綠野仙蹤〉;再用洞簫吹奏〈春暮花落雨〉,同時由高中生陳峙樾表演二十四式太極拳,簫聲悠遠,拳式鬆靜深柔,博得全場喝采聲不絕。

美術館輔導法師覺顯法師致詞表示,書法藝術之美,是展現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大家都能重視書法,並將書法藝術文化弘傳,人人悠遊於書道中。並祝福展出圓滿。

賴桂枝致詞表示,一場展出,要靠許多人的成就,首先要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多方面的協助,以及學員們的努力。2008年師生作品曾在此展出,13年後,又能於此再度展出,深覺有幸,同好者能夠在書法的道上,一路結伴而行,並能一起慢慢優雅地老去。

此展名為「人書俱老」,乃書法著名的論句,是出自孫過庭《書譜》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展出作品有三大主題,一、緣起:105年賴桂枝特別開班教導孩童習寫書法,已逾90高齡的老師陳福蔭得知此事,頗感欣慰,連夜寫下石鼓文與石鼓歌,贈予她以表期勉與鼓勵。二、書畫同源:敦煌「楊柳觀音」菩薩之頭光上的華蓋,特以繁花裝飾,白描的「潮水觀音」上書以篆文的《心經》。三、方寸之美「篆刻」:以各形石頭,篆刻整部《心經》。

此次列展的書法作品,涵蓋篆、隸、楷、行、草各體書法。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金文《散氏盤》,還有大篆《石鼓文》、小篆《安樂居》、隸書《三公山碑》、楷書《聖教序》等。

其中,以岑參《走馬川行送封大夫師出征》最特殊,此作品是以「雞毫」筆書寫而成。而「司空圖」是十二聯屏的大作,字字用墨汁和以礦石金粉書寫,在投射燈映照下,字字熠熠生光。「二十四節氣」六聯屏是結合書法與暈染效果而完成的作品。

賴桂枝創立「墨香書坊」,致力於書法的教學與推廣,凡是對書法有興趣,並有意願學習者,都免費義務指導,因此來自各行各業書法的愛好者,都來跟她學寫書法。她承襲老師學習書法的理念,必先從秦篆,大篆的《石鼓文》入手,再書小篆,然後再寫漢隸,唐楷,如此才能打下深厚穩健的書法根底。賴桂枝除勤學書法外,這幾年也師從林永明,學習工筆佛畫及花鳥,因此造就了她在書畫技巧表現的功力。

賴桂枝除了書法的傳授,亦將自己在太極拳的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喜愛太極拳的人們,在她指導下,出了不少太極拳比賽的常勝軍。

2021112901

展出藝術家賴桂枝致詞。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2

美術館輔導法師覺顯法師致詞。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3

趙瑞璋以洞簫吹奏「春暮花落雨」,同時高中生陳峙樾表演二十四式太極拳,簫聲悠遠,拳式鬆靜深柔。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4

「二十四節氣」六聯屏是結合書法與暈染果而完成的作品。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5

《司空圖》是十二聯屏的大作,字字用墨汁和以礦石金粉書寫,在投射燈映照下,字字熠熠生光。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6

方寸之美「篆刻」:以各型石頭,篆刻整部《心經》。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7

白描的「潮水觀音」上書以篆文的《心經》。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8

其中年代最早的金文《散氏盤》。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9

緣起:老師陳福蔭為賴桂枝開兒童書法班,連夜寫下石鼓文與石鼓歌,贈予他以表期勉與鼓勵。圖/賴克南提供​

2021112901 2021112902 2021112903 2021112904 2021112905 2021112906 2021112907 2021112908 2021112909

人間社 孫璐茜 屏東報導】2021-10-19

「彩墨藝航」黃冠騰70首展,10月2日至11月21日於佛光山屏東講堂三樓佛光緣美術館展出,共展出40幅左右畫作。

此次展出的藝術創作,以工筆彩墨為主,有佛畫、人物畫、花鳥畫。其中〈宋代-千手觀音工筆〉,是黃冠騰今年完成的大作,高175公分寬83公分,費時1年。全圖布滿觀世音的千手千眼,手勢各異,線條細緻多變,令人歎為觀止,可見他工筆畫技的高超。

彩繪的〈觀音說法圖〉與白描的〈五百羅漢〉圖卷,是2幅橫幅的長卷,前者長282公分寬83公分,繪出觀世音為十八羅漢說法,其羅漢神態姿勢自然生動;後者長350公分寬30公分,用細筆勾勒姿態各異的羅漢。

〈那騎鯨踏浪的日子〉畫作,是黃冠騰獲得「金環獎」首獎的作品,圖中描繪少年將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國家,也是黃冠騰海軍軍旅生活的寫照。〈天使的容顏〉因一張原住民小男孩照片的發想,用美麗的花卉,襯托少男天真無邪俊秀的臉龐,因而得到原住民豐年祭獎。〈奔馳〉的摩托車、〈錦繡佳麗〉的美麗女子,都是生活中,信手拈來創作的題材。

「彩墨藝航」是黃冠騰70人生的第一次個展,往年作品都以聯展的方式展出,除了在台灣各地展出,還參加兩岸藝術的交流。繪畫創作得獎無數,曾得到國防部清溪新文藝金環獎的首獎,第一屆海峽兩岸師生展入選等。

黃冠騰是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的資深義工,服務超過10年以上,除了每周固定值班外,還擔任布、卸展的工作,每當美術館有開幕茶會或重要活動時,他都承擔攝影的重責大任,可謂是美術館不可或缺的人物。

黃冠騰從小熱愛畫畫,無紙筆可畫,就拿著樹枝在地上作畫,尤其當父親帶他看完電影後,回到家,就會拿著樹枝在泥地上,把印象中的景象畫下來。

長大後,因家庭經濟的緣故,1968年投考「海軍士官學校」,就讀聲納科,1970年畢業後,在海軍軍艦上服務,1977年跟隨著長官到美國,將「德陽艦」接運回國,在服役10年中,因具有繪畫的技能,在軍中擔任文康和文藝方面的工作。從海軍退役後,先後在電子公司擔任主任、金屬製造生產部擔任課長等職,工作認真負責,很受公司的讚許與肯定。

2000年社區大學開課,喚醒了他那深藏在心中熱愛繪畫的夢想,於是在工作之餘,利用夜晚的時間,去社區大學上課,跟著何文杞老師學習西畫的水彩、油畫等技巧,再度拾回畫筆,重溫最熱愛的繪畫之夢。

2014年正式從職場退休,除了從事社會服務活動外,開始投入藝術創作,並參加翠光畫會、清溪新文藝學會、屏東美術協會,以及米倉藝術家社區協會,並擔任理事長,常常跟一群熱愛繪畫的同好,投入社區營造,彩繪美化社區,將藝術從殿堂帶入社區,帶入鄉里。

2017年開始參加佛光山屏東講堂,人間大學所開設的工筆彩墨課程,跟著林永明老師學習工筆佛畫與工筆花鳥,從此浸淫在細筆線條勾勒、重彩層層暈染的技巧中。

黃冠騰用一雙奉獻國家、付出職場勞力的手,以堅持藝術創作的信念,全力以赴,因而創造出美麗而璀璨的藝術生命,成為一個因努力而使夢想成真的典範。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彩繪的「觀音說法圖」圖卷。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白描的「五百羅漢」圖卷。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宋代—千手觀音工筆」是黃冠騰今年完成的大作。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畫作「奔馳」。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天使的容顏」得到原住民豐年祭獎。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展出藝術家黃冠騰工筆花鳥作品。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主任王惠蓮介紹屏東館資深義工暨展出藝術家黃冠騰。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黃冠騰導覽畫作。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那騎鯨踏浪的日子」畫作,是黃冠騰獲得「金環獎」首獎的作品。人間社記者賴克南攝

許多人用影像記錄景物,藝術家許圳至則是用繪畫保留「寶島意象」,以早期農村景物為題材,給人充滿懷舊又純樸的田園想像,現正於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展出充滿台灣味的創作。

每位佛光義工背後都有不平凡的故事,服務於屏東講堂的義工黃冠騰,不只是佛光人,還是一位藝術家,70歲的首場個展就在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讓人看到佛光人的多樣才藝。

【作者:孫璐茜】2021-09-27

許圳至「寶島意象」油畫藝術創作展,於9月18日起,在佛光山屏東講堂三樓美術館展出。

許圳至1962出生於雲林縣麥寮鄉新吉村,1970年開始定居於高雄市,原就讀於樹德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畢業後任職於光陽工業股份公司,從事機車外觀造形設計,1993年開始自行創業,從事家電、電子產品、沙灘車造形設計。

2016年成立藝術工作室,開始全心投入油畫及木雕的藝術創作,許圳至對繪畫藝術一直情有獨鍾,也曾拜過師,但都為期甚短,畫藝始終靠自己努力精進,後來偶然接觸到畫家林容對自然景物的表現手法,深受感動與影響,從此在繪畫藝術的表現,開始慢慢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

許圳至繪畫的畫面是以分割法處理,並用寫實的手法加以表現,從2021年開始,畫作的色彩有很大的轉變,喜歡用大量的綠色系,畫作充滿了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的綠,使整個畫面顯得深遠而賞心悅目。

許圳至原本個性好靜,因喜愛美的事物,於是在工作之餘,常常瀏覽電腦上他人拍攝台灣美麗風景的作品,因此開始了許圳至用畫筆為美麗的寶島台灣,留下最珍貴的紀錄。

許圳至「寶島意象」油畫藝術創作展,一共展出68幅大小作品,作品中一百號的「玉嵥冰山」,是描繪寶島第一高峰玉山氣壯山河的氣勢。他的畫作充滿了對台灣寶島這片土地的熱愛,也對鄉土文化充滿了人文關懷。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和進步,鄉土文化漸漸被忽視,許圳至要把逐漸被人們遺忘的鄉村古厝建築,再次拉回到人們的記憶裡,他於是回到雲林故鄉,將老祖母深居的故里、林園苦苓腳的古厝,以及美濃菸樓建築等,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起用畫筆作最深情的紀錄。

許圳至為自己所喜愛的繪畫,一再行腳寶島台灣,將眼所見的寶島的風景,一一將之在畫布上留下最美的畫面,武陵燦爛的櫻花。夢幻湖四季變幻的落羽松、黃金風鈴木大道、追風的大片蘆葦花。

許圳至的畫作,充滿了故事性,許多美麗的風景畫面中,點綴著活動在其中的人物、動物,讓整個畫面鮮活生動起來,也讓欣賞者從畫面中,憑著各人的想像,讀出有趣的故事來,這是藝術家獨特賦予創作的匠心。

許圳至的畫作靜中有動,在美麗的風景中,或有流泉、或有飛瀑、或有奔馳的火車、或有流動的風、或有行走的人、或有活動在其中的人們和動物,都讓畫面充滿了韻律和內涵。

許圳至平日個性沉默寡言,但當他為觀賞者導覽畫作時,遂變得逸興飛揚,侃侃而談,言詞風趣幽默,毫不保留地剖析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吸引眾人深入畫境。

這次「寶島意象」展出的作品,每一幅畫作都吸引在場觀賞者的目光,讓人流連在畫作前,連八十餘歲的長者,也細細端詳欣賞,眼睛都不忍離開畫作。
展期:2021年09月18日至2021年11月14日

 

藝術家許圳至導覽畫作時逸興飛揚,侃侃而談,言詞風趣幽默。圖/賴克南提供

藝術家許圳至與陪伴他行腳寶島的妻子楊靜惠,一起為觀賞者介紹展出藝術創作的因緣。圖/賴克南提供

畫作充滿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的綠,使整個畫面顯得深遠而賞心悅目。圖/賴克南提供

老祖母深居的故里。圖/賴克南提供

林園苦苓腳古厝,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起用畫筆作最深情的記錄。圖/賴克南提供

畫作靜中有動,在美麗的風景中,有流泉。圖/賴克南提供

許圳至的畫作,充滿了故事性,許多美麗的風景畫面中,點綴著活動在其中的動物,

讓整個畫面鮮活生動起來。圖/賴克南提供

在美麗的風景中奔馳的火車。圖/賴克南提供

原住民聖地夢谷瀑布。圖/賴克南提供

【人間社 江素麗 屏東報導】2020-11-24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11月21日舉辦「靜慮 張慶彩禪心個展」開幕茶會,與會者近120位。現場以茶禪席位,配合禪繞畫主題,展現不同藝術氣質,禪味與茶香裊繞出大陸東北藝術家張慶彩感人的創作心路歷程。

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表示,展覽室有一股安定歡喜的力量,作者以禪繞畫畫出自己心中理想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相當精彩及攝受人心,畫中咒輪殊勝,磁場佳,其中一幅小女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作品,其佛心佛性都流露於畫面。

藝術家宋芳綺說,與張慶彩因剪髮結緣,發覺她時時刻刻都在修行,閒暇時作畫,工作時聽經聞法,就像經典中的善女人,以佛法入心,化為靜定的能量,展現在畫作上。驚豔於大幅的禪繞畫作,幾千萬筆的筆觸細膩,是時間與心的定力,與心印心,令人安住。

「老師,我在台灣沒有親人,可否幫我上台致詞?」書法家王志揚感性的說出致詞因緣,也以台語諧音「慶彩」,道出當初贈書法作品給張慶彩輕鬆有趣的當下。雖然他與妻子宋芳綺都相當忙碌,也一定撥空參加,「這邊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親人。」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張慶彩表示,非常感謝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妙俊法師、佛光人侯沛語、裱褙老師張霈汝及所有眾緣的成就。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撿老師不要的粉筆頭到處作畫,沒有老師教導,也沒錢學畫畫,在現實生活壓力下,成為一位美髮師。於工作忙碌之餘,藉由一支筆一張紙,讓她隔絕生活上的塵囂,釋放繃緊的神經。

張慶彩2011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2015年在南屏別院學習佛畫並擔任義工,2016年開始學習襌繞畫,2019年又學習佛畫。透過筆尖隨著不同的線條、形狀、明暗,以無限想像力構築出一張張獨特且令人驚豔的禪繞畫。

與會貴賓有民和國小黃拓榮校長、繁華國小鄒美華校長、勝利國小李國政校長、瑞光國小林育妃校長、前中正國小洪振旭校長、屏東家扶中心林新安主委、屏東女中葉俊谷秘書、藝術家宋宜真、陳瑞珍理事、莊月香檀講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前鎮一分會余亞珊督導及屏東區督導、會長們。

 

 

【人間社記者 孫璐茜 屏東報導】 2020-01-18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魚我們在一起蔡昱安/蔡昱旻創作聯展」,展出蔡昱安兄妹的創作,118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

茶會一開始,首先放映蔡昱安成長影片,生於民國93年的他,3歲半即被診斷出中度自閉症、全面發展遲緩及輕度智能不足,從此很少與人互動,父母在陪伴之時,發現蔡昱安喜歡沉浸在繪畫世界裡,因此發掘其繪畫與創作天賦。

蔡昱安愛魚,也愛海洋,因此鎮日優游於魚的世界,餘時也研讀有關魚的一切,對每一種魚的歷史和故事都如數家珍,豐富又完整。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致詞,每一個人每一期的生命都有特別的使命和意義,蔡昱安的生命是豐富的,內心是純淨的,而他在創作中永遠是自由自在的,作品帶給人們希望和快樂,讓人們看見他生命的光和熱,及生命的美好。相信在父母和老師的陪伴下,他的藝術創作一定會日益精進。

媽媽簡淑玲表示,在陪伴蔡昱安的日子裡,反而從兒子身上學會面對生命大小事,學會走過挫折。感謝許多老師和朋友的支持,看到蔡昱安的作品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非常欣慰,希望藉此可以鼓勵更多人努力地走下去,看見生命的價值。

指導老師李行華致詞表示,感謝屏東館去年6月的邀約,人的緣分是很奇妙的,能與蔡昱安結緣,並因相處而開始分享,教會他許多生命中不可輕忽的部分,並讓人看到生命的許多面向,學會專注與投入,「昱安的畫,昱旻的燈,不同的創作,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光亮。」

除了蔡昱安兄妹的創作,「魚我們在一起」也展出媽媽簡淑玲的壓克力彩畫、乾媽暨指導老師李行華3件魚的木雕作品,及李行華木雕恩師彭凌鋒的作品。


第 4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