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館/81歲老菩薩高齡學畫 創作背後藏感人故事!

記者:黃國忠 高雄報導 2022-11-04


藝術家李水仙高齡81歲作畫,不畏年邁而怠惰,短短幾年就完成繪製大悲出相圖,手繪88尊菩薩法像,而究竟什麼原因讓她堅持高齡學畫,透過鏡頭帶您探究背後故事。

手繪觀音虔誠祝禱,藝術家李水仙高齡81歲學習作畫,歷經兩年失敗成功完成大悲出相圖,而這背後隱藏動人故事。

大方捐贈123幅創作典藏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李水仙透過描繪大悲咒,祈求菩薩為罹患自閉症的孫子開智慧,毎一筆畫都傾注滿滿關懷與虔誠祈願之心,效法菩薩慈悲願力。

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頒獎 相約來年分享「我心中的佛陀」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2-08-24

「佛光淨土─佛光山2022徒眾作品聯展」頒獎典禮,8月24日在佛光山雲居樓二樓,於佛光山2022年海內外徒眾講習會舉辦頒獎典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等為各類獎項頒獎,會中也預告2023年徒眾作品聯展徵件主題「我心中的佛陀」。

心保和尚開示,由於徒眾作品聯展的因緣,讓大家有發揮長才的機會,以「四弘誓願」中的「法門無量誓願學」,說明學的技能愈多,度眾的能力就愈強,星雲大師也是以文化弘揚佛法。創作作品時必須非常用心、專注,用專注的心在布施、精進、禪定、智慧上,可以在每個法上觸類旁通,這是法的共通性;相信大家從作品的創作中,感受到專注的殊勝和力量。

心保和尚頒獎予佛光獎得主繪畫類慧人法師、立體類知田法師、書法類覺常法師、攝影類有宏法師、影音類能超法師,以及邀請展慧是法師、慧本法師。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和副住持慧倫法師、慧昭法師,以及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都監院二單文書慧讓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頒獎予各類菩提獎、般若獎、優選和佳作獎項。

「佛光淨土─佛光山2022徒眾作品聯展」主辦單位佛光山傳燈會、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今年有200名徒眾報名474件作品,評審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藝術家洪根深、黃壬來、蘇志徹,評選出各類前三名15件、優選38件、佳作146件;目前於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201件,展至10月16日止。

另,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妙仲法師於獎項說明提到,佛光山徒眾作品聯展將於2023年邁入第七年,以「我心中的佛陀」為主題徵件,星雲大師詩作〈佛陀,您在哪裡?〉道出在尋尋覓覓後,終於知道佛陀就在心裡;期透過主題創作方式,激發大家的創意與思維,分享心中的佛陀。

20220824NEWS-main001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相信大家從作品的創作中,感受到專注的殊勝和力量。 人間社記者如輝攝​

20220824NEWS-main002

圖說: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頒獎。 人間社記者如輝攝​

20220824NEWS-main003

圖說: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頒獎。 人間社記者如輝攝​

20220824NEWS-main004

圖說: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頒獎。 人間社記者如輝攝​

20220824NEWS-main005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頒獎予佛光獎得主和邀請展。 人間社記者如輝攝​

20220824NEWS-main001 20220824NEWS-main002 20220824NEWS-main003 20220824NEWS-main004 20220824NEWS-main005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交流座談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交流座談

座談日期:1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13:30~16:00
座談地點: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 東禪樓2樓會議廳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LwZCssLKTojtuZ1C8
報名截止:即日起額滿為止。
展覽網址: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佛光緣美術館總部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

以三種面向:"逍"表示時間、"遙"表示空間、"遊"表示速度,帶您體驗工藝的自由觀,邀請您來一探究竟,感受夏日之清涼自由!

展出日期:2022/6/21 至 2022/8/7
開放時間:9:00-17:00(全年無休‧免費參觀)
地點:佛光山寺/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電話:+886-7-656-1921轉1434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2-07-09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7月8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此為與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第一個推出的合作展。「逍」、「遙」、「遊」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作品強調「合創」與「跨域」概念,每件均結合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巧思與搭配,讓傳統工藝呈現當代思維。展場以全新視覺空間搭配充滿設計感的作品,帶給大家耳目一新之感。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於開幕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此次展出呈現三個重點,一是「超連結」,連結台灣的博物館、美術館,讓大家看到台灣的工藝之美。今年4月與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希望將全台的工藝帶到全台佛光緣美術館,展開工藝、文化及傳承的超連結。二是「超美學」,工藝師以手上的技藝、腦中的記憶,創造出傳統與現代的文明,而美學來自工藝師一生的創意。三是「向前有路」,因為走出來就有了超連結,讓廣大民眾看到工藝之美,和台灣的共存生共榮。

總策展人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工藝從過去為了生存、生活、生計而存在,到以工藝為媒介,演繹美學的概念、利他的行為,此次展覽希望透過詮釋能力,呈現其價值所在。「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以共同跨域,包括跨族群、跨文化、跨地域、跨技法、
跨物質、跨思想的相互對撞、思辨與融和,再生成新的結構,從中發現工藝的詮釋性、精神性、社會性。

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說「透過物件來說故事」,然而物件不會說話,希望透過美學的解釋,如同前述的超連結、超美學,讓物件獲得生命力,訴說他背後的故事。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則說,工藝師的創作就像是在修行,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只要不畏懼、心存善念面對,相信會有好的結果。

工藝界代表台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希望未來工藝能夠有更多跨域表現,深植人心、發光發熱。參展代表陳培澤敘述在創作歷程中所貫穿的精神,他表示時代在變動,工藝也隨著時代改變,以作品〈集體記憶〉為例,老舊的紅磚牆說的是老故事,但以現代技法呈現。

佛光緣美術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分別由如常法師、張仁吉代表,以《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聚寶瓶」互贈結緣。眾與會貴賓並以「合創」方式,分組在大型畫板上的8個關鍵字以線進行纏繞,共同創作作品〈合創方程式〉。依序有如常法師、張仁吉、張隆志、林育淳、前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佛光山功德主張歐淑滿、葉志誠、台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王龍德等為這次開幕創作。

20220709main012

圖說:〈迷離空間〉。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11

圖說:〈夜間飛行〉。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10

圖說:〈賦權再現〉。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9

圖說:〈集體記憶〉。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8

圖說:參展代表陳培澤。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7

圖說:工藝界代表台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6

圖說: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5

圖說:總策展人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此次展覽希望透過詮釋能力,呈現工藝的價值所在。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4

圖說: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於開幕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此次展出呈現三個重點─超連結、超美學、向前有路。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3

圖說: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左)致贈「聚寶瓶」,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右)代表接受。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2

圖說:眾與會貴賓以「合創」方式,分組在大型畫板上的8個關鍵字以線進行纏繞,共同創作作品〈合創方程式〉。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01

圖說:「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7月8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此為與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第一個推出的合作展。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20709main012 20220709main011 20220709main010 20220709main009 20220709main008 20220709main007 20220709main006 20220709main005 20220709main004 20220709main003 20220709main002 20220709main001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2-04-25

「曹溪一滴‧石晉華─慶祝2022國定佛誕節特展」4月24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展出藝術家石晉華是台灣少數的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從17歲開始的病苦,到因為佛教找到生命的出口,且將他的宗教實踐與修持表現在藝術創作;作品包括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完成和首次發表的行為藝術創作〈墨行〉、〈走鉛筆的人〉、〈身體銘痕〉等,都可看到對於生命與苦難的深刻沉思。

主題「曹溪一滴」指的是佛理的真諦妙義,也是藝術家想與觀者分享的精神與感悟。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今年首次以觀念行為藝術家的創作做為佛誕展展出,石晉華是少數可以用經典,並為佛教創作的藝術家,更是可以將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的當代藝術家。〈墨行〉來自經典《修行道地經》 ,手持裝滿墨汁的鉢在白布上來回行走,稍不專心,墨就會滴在畫布上,每一點的墨跡都是妄想和分心;行走的過程象徵佛教說的「業」,「業」會留下痕跡,但石晉華仍然很自在地透過藝術講述他的覺知與覺醒。

知名策展人陳宏星說,石晉華是用身體勞力作觀念藝術的人,「但我認為他不是做苦力,他做的是當代的宗教藝術。」打破媒材的藩籬,身體或概念都可以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石晉華將對佛法的理解和作品結合,其修行、創作和生活是一體的,一天24小時所有的思想都是沉浸在藝術創作中,「在視覺上一開始可能很難接受石晉華的作品,但接觸到他的精神內涵後就會受到感動。」

石晉華的母親因為想為心裡的痛苦找到出口,於是皈依佛教,進而影響全家人信佛,他由於身體的病痛而學佛,「所以學佛的一切原因,都是因為人生的苦。」在美國讀書時接觸了佛法,將所有的經歷、思想,鍛鍊成了作品。代表作〈走鉛筆的人〉紀錄著石晉華從1996到2016年、總共20年的苦行歲月。他手握鉛筆,往返在長約10公尺、高約2.5公尺的白色牆面前,口中誦唸「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或者持咒,走到一面牆從全白到全黑為止,用掉的鉛筆無以計數。 「當時在做這個作品時要做很多決定,一旦決定就沒有退路。現在回頭來看,如果我還要再做這樣的作品,其實要做的就還是這些。」

〈墨行〉創作概念來自《修行道地經》,佛說一國王要求一死囚持著滿鉢的油步行,以不得溢出一滴油定其生死的故事。故事中的油在石晉華的作品中改成了墨汁,他持著裝滿墨的鉢,來回走在白布上,當墨溢出來時就注入清水,直到鉢完全清澈為止,也象徵著心地回歸本來清淨的面貌。

〈墨行〉和〈走鉛筆的人〉本質都是在懺悔累生累劫的惡業,「但是我在〈墨行〉時,是在佛館這個有陽光且明亮的地方創作,所以心境上快樂多了。」如今他比以往更自在豁達,就是做該做的事,不在乎作品是否會被當成藝術看待,他相信在佛光緣美術館展出將會遇到更多懂他創作的人。

開幕有佛陀紀念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佛光山信眾監院室監院覺善法師、法寶堂行政辦公室主任慧菩法師、佛光山功德主陳瑞珍和蔡薛美雲、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和蘇素賢伉儷,以及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連俐俐、高雄水彩畫會理事長陳文融等出席。

20220424TKaohsiung1
20220424TKaohsiung6
20220424TKaohsiung5
20220424TKaohsiung4
20220424TKaohsiung3
20220424TKaohsiung2
20220424TKaohsiung1 20220424TKaohsiung6 20220424TKaohsiung5 20220424TKaohsiung4 20220424TKaohsiung3 20220424TKaohsiung2

【人間社 妙倫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報導】2021-11-11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集合四位經頂尖大學藝術教育薰陶淬煉的藝術家:吳銀海、陶亞倫、鄭秀如、阿卜極,由具有十年博物館經驗的藝術工作者魏瑛慧策展,推出當代藝術作品展「對焦1.0-質性藝術NO:2」,展期即日起至12月19日,並於10月31日下午在總館開幕。

強調將精神狀態純度提升至言語道斷狀態的這個畫展,極度挑戰佛光山展出作品的風格取向,但館長如常法師致詞時說,「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一向強調傳統必須結合現代,佛光山的建築外觀及內部的現代感呈現,軌跡清晰」。

分別融和東、西方的技法,在網路虛擬真實並存的當代,四位藝術家以技術的、書寫的及材質的、數位性四個座標向度,啟發觀看者穿透虛假真實的辯證關係,探索自我內在。展覽發起人阿卜極表示,展覽主題的「1」即一切,「.」指大無外、小無內。感謝美術館提供當代新銳藝術家展覽當代的作品,希望未來能繼續在佛光山展出3.0~4.0。

高師大美術系榮譽教授洪根深則讚譽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這次的展覽將成為重要里程碑,能吸引新銳藝術家走進佛光山的展覽殿堂。

策展人魏瑛慧解說,「質性藝術」強調精神性脈絡的狀態表達。她舉「微風吹過頭髮的感覺」為例,說明質性藝術就是以美術手法將這種感覺解構後的精神脈絡呈現出來。吳銀海描述自己一向與「複雜」不相應,他的作品純粹是心的反映,所以被描述為是「身心靈的共振」。鄭秀如則讓觀者透過日常物件探索物件移動中的「真實」。陶亞倫結合AR和VR等新媒體科技藝術帶觀眾領略「超真實」世界的形成。

現場貴賓有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順章賢伉儷、高師大榮譽教授洪根深等,及文化與教育界等近80位嘉賓蒞臨。

展覽資訊請點此

2021111101

「對焦1.0—質性藝術NO:2」開幕剪綵儀式。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2

如常法師致詞表示,在星雲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建築中能看見傳統結合當代的軌跡。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3

吳連賞校長在致詞中多次提到大師與高師大的因緣,稱歎大師的智慧與遠見。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4

高師大美術系榮譽教授洪根深則讚譽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這次的展覽將成為重要的里程碑,能吸引新銳藝術家走進佛光山的展覽殿堂。​

2021111105

展覽發起人阿卜極表示,展覽主題的「1」即一切,「.」指大無外、小無內。感謝美術館提供當代新銳藝術家展覽當代的作品,希望未來能繼續在佛光山展出3.0~4.0。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6

策展人魏瑛慧解說,「質性藝術」強調精神脈絡的狀態表達。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7

藝術家吳銀海描述自己一向與「複雜」不相應,他的作品純粹是心的反映,所以描述為是「身心靈的共振」。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8

藝術家阿卜極老師現場導覽展出作品。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9

陶亞倫結合AR和VR等新媒體科技藝術,帶領觀眾領略「超真實」世界的形成。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10

展出藝術家鄭秀如,讓觀者透過日常物件探索物件移動中的「真實」。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2021111101 2021111102 2021111103 2021111104 2021111105 2021111106 2021111107 2021111108 2021111109 2021111110

長期收藏歷史佛像畫的王冠麒居士,因為神明聯誼會和佛光山結緣,日前他捐出4幅大型佛像畫,希望透過佛光山的文物保存與展示,讓這些佛教珍寶能被後人看見。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1-10-19

收藏家王冠麒收藏佛畫逾40年,珍藏各地各朝代的佛畫,10月18日捐贈一組三幅的「三寶佛」絹畫予佛光緣美術館典藏,捐贈儀式於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一樓客堂舉辦,同日再致贈一幅佛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代表接受,回贈感謝狀和《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王冠麒生長於台南市本淵寮,20多歲時創辦加工廠,因為收藏一幅觀世音菩薩畫像,自此開啟收藏佛畫之路,至今逾40年,為保存珍貴佛畫付出不少心力。王冠麒為本淵寮元帥府主委,2018年宮廟受邀參與在佛館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他連續參加2年,感受到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也看到作為博物館的佛陀紀念館,在文物保護上的用心,因此生起贈送佛畫的想法,如今終於因緣具足,捐贈出其收藏品中較大幅的佛畫,直說:「很高興,覺得還是捐這裡最好。」

陪同前來的知名版畫家林智信之子林俊賢表示,他在因緣際會下欣賞到王冠麒收藏的佛畫,十分歡喜有此好因好緣,希望能貢獻一點能力,和大家結好緣。如常法師針對佛畫討論修復細節,表示修復非一時可完成,但修復成功更能彰顯其價值。

如常法師分析畫作的背光、金剛座、手印,讚歎其內容、工法、布局都很難得,感謝大家的護持和種種善因好緣,提及修復是條漫長的道路,如何將珍貴的佛畫透過修復、保存,再加以弘揚,是目前所要做的重要工作。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針對佛畫討論修復細節。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收藏家王冠麒(前排右七)10月18日捐贈一組三幅的「三寶佛」絹畫與佛光緣美術館典藏,

佛陀技館館長如常法師(前排右八)代表接受。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王冠麒同日再捐贈一幅佛畫。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