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筆談 自序
前年夏天,某個因緣,在松山佛光緣美術館舉辦「湖山雅集」書法展。雅集裡的同道,雖以師生互稱,實則書藝各有特色,不可小觀。我則以俠客行音樂會(2004.1.16台北中山堂)演出作品為主軸,說明書法的律動之美。在偌大的展間裡,似也得到不少迴響。
蒙 如常法師不棄, 相約明後年作全球佛光緣美術館的巡迴書法展,當下覺時日尚多,一口諾下。
匆匆,故宮工作、學校教學,參著數不清的瑣務,令人不知時光飛逝。去歲春杪,經如常法師提醒,才恍覺展期已近,而氣候亦已漸暖。
湖山書屋在夏秋間是燠熱的,在訂下「古篆生活禪」主題後,每週五六天,每天六七小時的讀寫揮毫工作,便成不必約定的習慣,孔夫子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整理舊作、構思方向、嘗試落筆、修正變化、到完成鈐印,總經歷了這知之、好之、樂之的進境,逐日汗隨筆下,幾閱月後,竟身輕十公斤,衣帶漸寬,不僅無悔,且以書道清娛與身健勝仙為樂也。(古人云:心慈似佛、身健勝仙。)
星雲上人的「佛光菜根譚」,是酷暑的清涼劑。徜徉在「禪心妙道」的篇章裡,忘卻許多人間煩憂。幾番試寫,終於選定以朱五郎先生精印古色條幅為紙本:在 上人語錄中尋檢一字眼,作大字篆書布於幅首,旁以小字述其之構形緣由;其下三行,前二行視語錄文句之多寡,用篆隸草行楷各體書恭錄之(字句少則用篆書一行,次行以行楷作釋文;字句較多,用隸書或楷書作二行書;字句更多,則用行草書,亦錄為二行),第三行縱列此字眼之古今字形演變:由商周古篆、經秦漢篆隸,至魏晉草行楷之各種形體變化,均納入其中,藉以突顯毛筆筆勢在書法書體生成過程中之重要性。其下落款空間,偶或賡記讀菜根譚心得、或夾敘人生雜感、或補志文字源流,總任筆自走,不拘一格。
百二十件作品,藉漢字三千年的豐富積澱,迻錄大師精采的生命話頭。寫禿了幾管毛筆,磨凹了一方硯池,娓娓談來,有清夜對人生、對書道、對佛理、對芸芸眾生的細細領會。
如果沒有 上人精妙的話語、如果沒有 如常法師對本書出版的堅持、如果沒有怡伶、秀如的耐心配合與文字美編、如果沒有許多同好的襄贊推許,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序題之際,總有許多深深的感念。
淡淡菜根、筆筆清談,姑名之曰「菜根筆談」,以志此殊勝因緣與心靈鴻爪。
丙戌新正 任安 游國慶
志于安居書室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