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每年荷花開時,藝術家張如玲老師總喜歡拿著相機,追逐在荷田間、荷田上。「相逢,荷,必曾相識」可以遇到共同追荷的朋友,拍藍調、拍水墨化的荷花,拍出不同風味的荷花作品,荷田是追尋靈感的地方,也是最佳學習的地方。

閱讀全文...

國內知名佛畫藝術家張德怡老師與20位得意門生,展出110件脫俗超塵、精緻典雅之法像。藉由畫佛、觀想佛,展現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特別於疫情期間,瞻仰佛像,沉浸種種菩薩願海,如一幕幕祥和安定的心靈饗宴。此次,展出內容以脅侍篇、白衣大士篇、Q版菩薩篇、地藏菩薩篇、種種形遊篇等五大主題,內容豐富,在彰顯佛菩薩無盡莊嚴與廣大的慈悲宏願,以「一入眼根,永為佛種」之信念,處處寓含教化,體現萬法唯心所識之精神力量。

閱讀全文...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用雙腳走過世界的許多角落,用不同的視野去記錄天地之間的美好事物,透過內心與環境的對話,有別於一般的詮釋,在黑與白之間找出另一種灰階,透過這個展覽讓更多人知道「速寫」真正的自由。

閱讀全文...

「生命的禮贊3」是張潤良老師以藝術表達生活,禮贊人生。色彩斑斕,描畫深刻的畫作,一般較容易吸引我們的眼光,人們透過眼睛接觸圖像,以自身的經驗去尋找想像中的繽紛的世界,所以畫家那支畫筆是帶動人們走向藝術心靈的一個通道。

閱讀全文...

藝術能陶冶性情,淨化人心,在這紛擾的社會裡,期盼藝術能啟發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這次展出的主題-藝遊色彩間,繪畫題材靈感大部分來自南投的好山好水,以及周邊環境美麗景色。使用的媒材是水彩顏料,因為喜歡水彩畫的透明流暢、水色交融,以及難以掌控的特性。另外也展出數件柴燒及電窯燒成的陶藝作品,互異的成色表現。希望藉由這次的展覽分享,期盼引起觀眾共鳴,並能有歡喜心將美好的事物傳送出去,讓社會呈現一片祥和氛圍。

閱讀全文...

一個Covid-19、一個氣候變遷,整個世界彷彿進入一個大翻轉的世代。在面對衝擊、調整、適應的過程中,佛法是個很重要的依靠,能安住人心,穩定氣息,也讓人在變易中能期待未來,因此以大師的一筆字書法來突顯佛法中無邊、廣大之能量。期能透過花藝的呈現,讓大眾在花花草草的世界中,得到情緒的出口和撫慰,能定神、定力,在娑婆世界中尋得自我的方向與生命的光輝。

閱讀全文...

在畫家圳至老師的畫作,無論是緩溪瀑布、深谷平原、花草樹林......,一入其畫,彷若「山泉飛瀉一銀帶、垂柳黃花實里情」,時而「密竹繁花掩映間」、時而「野渡無人舟自橫」。觀其畫作,融情入景。映入眼簾者:盡是綠意生機;閉思嚮往者:無非詩意禪境。聆聽絢麗和諧的樂章,是銷憂解煩良方;吟詠意境幽遠的畫作,可參透生命變幻。祈願透過圳至的畫作,敬邀大家敞開心靈,進行「寶島之美」的旅程。

閱讀全文...

「對焦1.0 質性藝術NO:2」為「藝術精神性脈絡」的觀察,不是地域性、非他及我的區隔,非談人種、信仰的差異,而是生命與藝術融會的質量,直指精神狀態的純度,所體現出的形式語彙,初步從繪畫性、材質性、數位性等形式語彙為座標,以視覺穿越視覺,釋放出來的生命純度存在,所體現出的本質性藝術為旨。—發起人阿卜極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