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楚蓁是位來自台灣的藝術家,自小酷愛繪畫。早期從事珠寶設計工作後來走自己創作。此次展出以簡。愛為主題,除展現出她的子女的愛外,也表現出她對地球的關愛。

廖天照「石雕茶壺創始人」出生農家,愛石,賞石到創作,作品嚴謹,單一不重覆。15年以滴水穿石之功,在石頭上刻下七萬八千餘字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捐贈寺院。其最小的作品1.8公分,只有兩滴眼淚的水量,而最大的石壺作品,可以同時提供100多人喝茶,被列入金氏紀錄之世界最小石雕茶壺,最大石壺。作品除在台灣巡展,更受邀到美國、法國、澳洲及東南亞各國巡迴展共舉辦72場個展。此次展出102件石壺創作,另有木雕、書法共計115件作品。
無師自通,自學原子筆畫,克服了原子筆畫不可塗改的特性,以大眾熟悉的題材為主軸,運用原子筆線條的堆疊層次與光影,作品由黑白到彩色、由紙張到石頭不斷嘗試在不同材質上創作,全心全意投入自學完成一幅幅精緻又平易近人的作品。並藉由個展分享推廣罕見的原子筆創作。此次移師臺南,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近距離接觸她的作品,讓社會大眾都可以欣賞的平民美術藝術。希望用藝術的力量,讓社會各階層能有美好的心靈,社會才會祥和,讓藝術美化人心。
2022年夏季,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坐微塵裡」主題展, 以星雲大師的法語墨寶為主軸,跨時空連結梁皇懺文因果故事,從7月24日至10月22日,邀請大家一同重新對焦世界。
書法藝術家劉辛昌是虔誠佛教徒,工作之餘以抄經深入經藏,還歡喜書寫經偈與人結緣,九十一年曾花二年八個月時間,用隸書一筆一畫完成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抄經盛舉。這部大乘佛教重要經典書法,94年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展出後捐贈館方典藏。
鄭桂源化腐朽爲藝術,發揮創造力在舊砧板上作畫刻字,使舊砧板得以“重生”。鄭桂源老師在完成第一件砧板作品後,從中得到成就感,積極地想要嘗試更多的創作,于是到處找尋舊砧板的材料,砧板是咱們華人家庭不可欠缺的厨房工具,尤其是一般家庭將已發霉及破損丟棄的舊砧板,對于他想要回收舊砧板的事情,身邊的人都感到好奇,鄭老師只笑稱想讓舊砧板“重生”,希望將舊砧板流傳,不將它丟棄,讓它與藝術結合,再展現生命。
4500個具有親和感的可愛陶藝人形,這是一位失去最愛的母親的女性新藤廣子女士,21年來不斷堅持創作的結晶。因為飽含著珍貴的回憶與情感,所以作品沒有外銷售。透過創作,也讓其得到了對生活的自信及方向。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包羅各種風格與題材,呈現蠟筆多元的表現風貌,對美術教育具有深刻的啟發作用,值得細細品味與觀賞,歡迎喜愛蠟筆藝術的大、小朋友們一起來,走一趟蠟筆藝術之旅,重新探索美麗的蠟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