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館 / 藝行者─2018佛誕特展

20180709 main 01開幕式:2018/4/29 (日) 下午2:00
展期:2018/4/28-6/10
時間:9:00-17:00 免費參觀 (全年無休)
地點:佛光山寺/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寺 
電話:+886-7-6561921分機1430

◆展覽介紹

游於藝 行於藝 修於藝。

藝術家追尋內心世界時,體證的真善美境界;藝術即修行,觀藝即參禪。

信仰外顯為藝術,藝術就是信仰的修行法門。藝術行者,以苦冶煉,於創作中體證佛法與感受自身的存在,是以藝術的呈現,也是生命的昇華與超越!「藝行者─2018佛誕特展」,我們將以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緬懷與感恩偉大佛陀的降誕!

♠館方序

「藝行者—2018佛誕特展」序
如常法師∣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發現宇宙的真理,並告訴人們解脫與成佛的方法;二千六百多年來,無數的人終其一生在追尋佛陀的蹤跡,想要知道「佛陀您在哪裡?」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藝行者—2018年佛誕特展」特別邀請七位藝術家參與,嘗試從信仰與生活的角度,讓我們了解在每個人在成佛之道上的修持與體證。

此次受邀藝術家有:石晉華、黃壬來、阿卜極(詹獻坤)、蔡獻友、林正盛、蔡睿娟、鄭春翔等七位。我們感謝這幾位老師對佛光山乃至佛光緣美術館的支持。每位老師對三寶的恭敬,以及自身的真誠與精進,那一股來自信仰的動力,令人感動。

在藝術的學習乃至創作過程,或有內心的衝突、探索與追尋,或有超越、昇華與體證,我想一般人難以理解,透過作品或可略窺一二。每件作品對藝術行者而言,都是一部經,也許是心經、金剛經、地藏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乃至六字大明咒,在相續不斷的心念與聲聲的佛號中,我想他們都看見了佛陀在哪裡。每位藝術行者皆有自己的晨鐘暮鼓,皆有自己的莊嚴道場,生命在藝術天地裡找到出口,在佛教信仰中得到依靠。

家師 星雲大師出家已逾八十年歲月,一生沒有一天離開過佛陀。「佛陀,您在哪裡?」大師詩曰「天下唯心,法界悠然,盡未來際,佛在心裡。」佛陀安住在每個人的心中。

對館方而言,這次展出是七個個展,而共同連結善因緣的是偉大的佛陀!祝福每位藝術家,及祈願所有見聞者法喜充滿。

♣藝術家簡介

20180709 main 02石晉華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藝術創作研究所M.F.A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石晉華,台灣少數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之一。由於患有幼年型糖尿病之故,從17歲開始日復一日監測、紀錄身體狀態、注射胰島素,這些經驗迫使藝術家時時面對生存的嚴苛情境,他對待身體猶如一個他者與工具,透過藝術實踐映照出非凡的精神體積。石晉華在台灣觀念行為藝術領域中,具有歷史性的角色,曾經多次受邀於台北與亞洲雙年展中展出。

 

20180709 main 03黃壬來

美國喬治亞大學藝術教育博士
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教授

作者以「三無」為此次展覽的核心。繁華系列以多變的形與色,彰顯諸行「無常」。六如系列以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揭示「無為」經義。雲遊系列則以自然且自在的雲水禪境,示現「無住」。以無為及無住對治無常,始可無憾。藝術家主張融合教育與創 作,曾發表藝術教育與藝術專著四十餘種,近年來嘗試將佛法、書法與畫法融於彩繪藝術,展品中可見一斑。

 

20180709 main 04詹獻坤(阿卜極)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型研究所碩士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阿卜極(詹獻坤)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各縣市美展評審委員。大學即開始學佛,佛教經典中的義理,讓他在藝術創作歷程的轉折蛻變裡,深刻體證生命中的無常幻化;透過內觀、修禪,養深積厚,令其作品展現出哲思與濃厚的東方人文底蘊。其所累積的創作能量,在大塊畫布上彷若獲得快意地釋放,在流動的線條與色彩,乃至在意象與抽象之間,猶如禪宗的言語道斷之處,直探生命內在的本源與意識的靈光。

20180709 main 05蔡獻友

藝術的禪修者。在圖像創作中以落葉植樹。

落葉是一個聯結或說是一個因果,落葉消逝,成品慢慢散發出來,這就是一個循環,葉落不是結束生命,而是生命的轉進。藝術創作是同時經驗生命現場、境地與創造藝術符號所體現的過程。我的創作深植於人與自然的體悟,和美感經驗所衍生之情感表達,並將生活作為創作的泉源。美術創作是我終身的志業;在繪畫創作中,探索人與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意欲找尋兩者間的和諧頻率,並同時激發自己生命的真實底蘊與極致。

 

20180709 main 06

林正盛

我作為一個高雄小港在地居民,職業又是與土地最接近的工人,對於環境污染有深切的感同,因此初期我的作品氛圍與方向多以這類的議題為出發點;利用被眾人丟棄的廢棄物為素材,嘗試以最能表現物質真實面貌的方式呈現。近幾年又回歸平面創作,主要是因我所信奉的佛教,在於實修、破迷道悟,讓我得以在如此繁雜的環境中,找到一種平靜的心靈依歸。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我如念佛念經般投注大量的時間重複鏤刻法相與潑灑,享受作畫過程中的祥和心境。把心靈當作主題,以我所信奉的宗教符號,加入一些主觀意識的展現,傳達各種心境。

 

20180709 main 07蔡睿娟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

作者結合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其研究論文《釋迦八相圗之研究》被收錄於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的《法藏文庫》叢書,所創作的「釋迦八相成道圖」亦獲多次邀請展出。

透過這組作品作者意在強調釋迦牟尼佛他身為人類、經由自覺而發現生命的問題,進而開始尋求解決之道,經歷重重修行實踐之後,最後終於證悟真理,並願意把所覺悟之真理分享給世間人們,說法傳道,最後肉身結束的一生過程。研究結論再次讓人了解「佛陀是人,不是神!」每個人都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正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只要去除心中的貪嗔癡,佛性自然顯現!

 

 

20180709 main 08鄭春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碩士
現任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行銷小組召集人 / 新聞聯絡人

極細字鋼筆,用以呈現佛典偈語之美,藝術家認為是值得用一生來追尋的藝術形式。

「須彌納芥子,微塵容虛空」,自許融注創新,利用畫面橫豎佈局,支撐起有限面積可容納的漢字數量與方向、結構與美感,試求探索浩瀚典籍之奧義。「微言」以顯「大義」,掌中方寸間,一沙一世界。比例的藝術,是虔敬,也是流行,無所不在。至於敦煌寫經生,身心安頓、家人默許,可以無聞,足矣,惟當經偈成為關注新寵,人間佛教廣被之日可待矣。

從大學開始以鋼筆練字,30年來鄭春翔鋼筆線條也有如運筆八法般的行雲流水;最細微處,一字大小不過0.1公分見方。一張A4紙上,書寫1萬7051字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藉菩薩的願力抄寫,是禪定,是修持,也藉此迴向十方法界有情眾生。